打火机开行贷款项目可研内容摘要:

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根据建筑面积设置机械排风口。 23 给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20)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给水水源 项目区直接与 ***省 双桥工业区 供水管网连接,供水条件良好,可保证充足供应饮用水。 给水管网布置 ( 1)给水管道的布置遵照国家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2020)中的城市管道综合设计要求。 同时遵照以下规定:南北向布设于路西 ,东西向布设于路北。 ( 2)供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 —— 生产 —— 消防统一的供水管网系统,规划配水管道管径为 DN200DN500,采用球墨铸铁管。 ( 3)承担消防任务的给水管道管径为 DN150,室外消火栓采用地式双开口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 ( 4)给水管道管顶上覆土不得小于 ,在管道相互碰撞时按照以下原则:新建的让已建的,临时的让永久的,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 ( 5)直线管段一定距离和管道交叉口处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控制 24 阀门,管道凸起处应设自动排气阀,低处设置检修池水阀。 ( 6)为了供水 安全可靠,规划管网采用环状布设,并充分考虑分期建设的实施。 ( 7)管道施工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及本地区管道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排水系统 设计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20);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雨水管网布置 为保证雨水排放畅通及便于运行维护,规划在项目区主干道下埋设雨 水干管,其它路下埋设雨水支管。 屋面雨水无组织落水,平台经雨水斗收集后,直接排入地面散水坡。 雨水口选用平箅式单箅雨水口及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采用铸铁篦盖。 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直接进入雨水干管。 污水管网布置 沿项目区主干道设污水主管道,采用环状结构,汇入项目区污水处理站。 污水管道采用 DN300、 DN450、 DN600 的钢筋混凝土圆管,水 25 泥沙浆接口。 排水立管检查口距室内地坪 米,污水立管上每层设伸缩节一支,安装高度距室内地坪 米。 沿梁、墙、柱安装的管道尽量贴近梁、墙、柱安装,当管道避让障碍物或改变高差时 ,采用乙字管过渡。 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落水试验和通球试验。 管道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及本地区管道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 供配电 负荷 本项目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供电电压 300KVA,变电压为 380/220伏。 动力和照明分开。 生产区,包装区等处照度不小于 300 lux。 其余区域照度在 200— 2501ux 之间。 供电 电源来自场区外供电网, 10kV 架空引至场区改用电缆引至场区总变电所高压配电柜室,经隔离开关引入高压开关柜,再 经变压器降压为 220V/ 380V后,由低压开关柜分若干回路采用电缆直埋式引至各用电场所 , 采用 TNS 系统。 增设容量为 200KVA 的变压器 1 台,变配电室以放射式向动力配电箱供电,动力配电箱以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向各用电器具供电。 备用电源 自备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以满足一级负荷供电可靠性的要 26 求及生产的要求。 交通运输布置 场区运输设计的要求 ( 1)尽量使厂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把场区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 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厂物料运输形成有机整体。 ( 2)场区所需大宗原材料配件、燃料等,宜从场外直接运至车间或料库,以减少倒运和损失。 ( 3)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承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 ( 4)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 5)运输、装运设备的选用,宜考虑品种、型号单纯,便于维修,尽可能采用利用重力的装卸设备,以满足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道路布置要求 ( 1)道路布置应满足场区生产(包括安 装、检修)、运输和消防的要求,使厂内外货物运输顺畅、行人方便,合理分散物流和人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公路交叉,使主要人流、物流路线短捷,运输安全,工程量小。 ( 2)道路布置应与场区的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场区道路、管 27 线、绿化、美化等布置相协调。 ( 3)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一般采用正交和环形式布置,对于运输量少的地区或边缘地带可采用尽头式道路。 当采用尽头式布置时,应在道路尽头处设置回车场。 ( 4)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选用,应根据场区规模、企业类型、道路类别、使用要求、交通量等综合考虑确定。 ( 5)场区道路当人流集中,采用混合交通会影响行人安全时,应设置人行道。 人行道一般应结合人流路线和场区道路统一考虑进行布置,尽量使人行方便。 28 第六章 节能 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少管理成本,必须采取节能措施,无论是设备选型,还是今后管理,都要在思想上重视节能,本项目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能源节约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 设计原则 ( 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 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 ( 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公布的淘汰落后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工艺。 ( 4)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注意降低造价,节约主要建筑材料,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取材,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投资。 ( 5)不断加强科技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而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水平。 ( 7)加强节能教育,做好管理工作,工程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节能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技术规章制度。 ( 8)场区废 弃物的合理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9 比如说将垃圾分为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类回收处理,就能最大限度地化废为宝,循环利用。 设计依据 ( 1)国家计委、建设部等《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20〕 28 号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7 第 90 号主席令) (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计委经贸委科委 1996 年发布) ( 5)《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 2020 年 ( 6)《安徽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工作的通知》皖建设 [2020]115号 ( 7)《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20 年(第 69 号) 节能措施 管理措施 ( 1)加强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材料及能源损失。 ( 2)设置专门的能源及材料管理机构,检测各部门能耗及节能情况,并制定奖惩制度。 工艺节能 工艺设计的节能原则是:在满足工艺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30 下,选用节能效率高的设备、缩短工艺流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达到节约目的。 在设 计中,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流水生产线设备。 新工艺、新技术,不仅节约了消耗,节约了厂房面积,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节能效果好。 场区总平面布置和车间生产线工艺布置时,尽量做到紧凑合理,物流通畅,运输路线便捷,避免往返运输。 给排水节能 在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上均设水表计量,以便分级核算成本,达到节水目的。 在设备选型上,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以节约能源。 对于冷却水均采用冷却循环装置循环使用。 电气节能 ( 1)变压器选用 S11 型节能变压器,负荷率在 80%左右,处于经济运行状态。 变电所布置在用电大 户边,减少路耗。 ( 2)低压电器柜在低配室内和低配电柜并列安装,低压侧的功率因素自动补偿到 以上。 ( 3)生产工艺设备和各种辅助设施所配备的电机均为新型的 Y 系列或变频调速电机。 ( 4)照明灯具选用新型的高效节能型日光灯分片控制,场区道路照明设光控装置,节省照明用电。 建筑节能 建设区内建筑热环境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应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节 31 约能源的法规和政策。 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积极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并提高采暖、空调等 耗能系统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空气污染的破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 第七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环境保护 设计依据及标准 设计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4)《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 (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 6)《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评价标准 ( 1) 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20《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 Ⅳ 类水质标准 ;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类标准。 ( 2) 污染排放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 ;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Ⅰ 类、 Ⅳ 标准 ;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3 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建设期环境影响 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阶段对周围环境存在影响,若管理不当,将给地块周围环境带来不 利影响。 在建设施工和装修期间,主要污染因子有: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废气等。 ( 1) 噪声: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过程,此外装修时也会产生噪声。 ( 2) 扬尘:建筑施工过程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扬尘。 ( 3) 废气:废气包括装修时产生的油漆废气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 ( 4) 固体废物:主要指建筑弃土及 建设 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 5) 废水:废水包括泥浆污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运营期环境影响 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因子为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 1) 废水 本项目水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的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办公、生活污水以及车间地坪、停车场的保洁废水。 项目绿化主要为室 外草坪, 项目实施雨污分流,雨水由雨污管道直接输送至市政管网。 ( 2) 固体废物 34 固体废物主要为日常办公及生活等环节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做到污染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 同时施工 , 同时投入使用。 施工期环保措施 ( 1)施工期间原 料不肆意堆放,应保持整洁有序; ( 2)工程竣工后及时拆除各种临时工棚、设施,并将现场整理干净; ( 3)铺设下水道,保证雨污水排水通畅; ( 4)施工阶段主要环境污染因素及其环保方案见下表: 环境 因素 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噪声 结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音环保混凝土振动棒和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各类管道安装临时固定要牢靠。 强噪声施工机具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如添加抑制器; 现场搬运材料、模板、除等,针对材质采取措施,轻拿轻放; 钢构件卸车、安装时,尽量避免钢结构构件间的碰撞; 购置噪音监测仪,专人定 期监测,发现超标立即整改。 粉尘 现场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场区内进行绿化,覆盖易扬尘地面; 成立文明施工保洁队,配备洒水设备,做好压尘、降尘工作; 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降低扬尘; 现场供暖采用清洁燃料。 运输 遗洒 道路出入口设清洗槽,车辆离开现场前应清洗轮胎、底盘的泥尘; 车辆不超载,并覆盖严密,严防遗洒,一旦发现遗洒,及时组织人力清扫,水泥搬运要注意; 混凝土罐车出场前清洗下料斗。 运营期环保措施 ( 1)废水处理 35 本项目 工程 采用 雨污分流;雨水经 屋面、地面集水系统收集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 ( 2) 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委派专人负责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类、消毒等日常管理,以及联系清运单位等具体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