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20xx年至20xx年汨罗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59083 23675 72 268 152 汨罗 桃林寺 17 195 7897 27090 7890 131 487 277 汨罗 弼时 18 248 8703 29735 13860 142 526 299 汨罗 李家段 16 215 5912 22020 9125 120 445 253 汨罗 黄柏 16 258 9173 29998 11475 125 463 264 汨罗 川山坪 17 267 7950 27983 14596 135 486 277 汨罗 玉池 15 107 2763 8896 8736 141 505 287 汨罗 黄市 10 118 4277 15690 9539 95 358 204 汨罗 天井 9 109 4187 14623 6764 126 467 266 汨罗 白水 20 259 9755 36149 11766 125 468 267 汨罗 屈子祠 16 156 6240 21580 7355 123 466 265 汨罗 白塘 14 164 5795 19783 10688 132 495 282 汨罗 新塘 13 151 5147 16581 6222 124 465 263 汨罗 火天 12 135 4947 19754 6558 143 537 306 汨罗 范家园 13 117 5397 19705 6835 126 458 261 合计 386 4376 193049 635021 302128 6977 25816 14736 第二节 移民经济社会与资源状况 一、移民经济社会状况 我市移民人平占有生产资源较少,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后劲不强。 加之大多数移民地处环境恶劣、海拔高的高寒山区,田地较少,条件相对较差,耕作难,行路难,出门难,人口老化,又缺少职业技能,移民自我积累少,脱贫能力差,库区和山区移民收入比全市水平偏低。 其中玉池、智峰、八景的库区移民全部生活在海拔 650m以上的高寒山区,田地少,交通不便,生产资源少,部分移民农民人平纯收入 890元, 50%移民仍在温饱线上徘徊, 45%的移民房屋仍是安置时做的土木 结构房屋,人平仅 18平方米, 80%的移民组未通公路, 42%的移民户没有现代电器,35%的移民户未通电话, 64%的移民户未安装电视接收设备,人平 45%,主要的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家庭一贫如洗,基本无现代文明气息,移民中有近 41%的家庭无电视机, 52%的农户无单车、摩托车, 65%农户的未通电话,冰箱、洗衣机、 VCD、空调等设施更是凤毛麟角, 47%的 农户没有一样高档家具和较好的家庭用品, 57%以上无手机、扩机等通讯工具, 67%的农户无现代农机具,依然靠天水种田、牛耕地、人栽秧、肩挑谷, 仍是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半原始耕作和生活方式,有许多移民几年甚至十几年难制一件流行衣服,有的一年四季看不到一张报纸,外面世界很精彩,他们都宛于世外桃园般的生生相息,成为了现代文明的遗忘角度。 收入门路少,经济状况差,移民除一点移民口粮补贴及少量的副业收入外,几乎没有什么收入门路,移民人平纯收入仅1896元, 668元以下未解决温饱的农村移民人口占 16%,与周边群众对比仅水田一项就少收近 800元。 住房质量差、面积少。 移民住房是当时迁移时建造的土木结构,已近 35 年左右的时间,大多潮湿 、阴暗、破烂不堪,53%已成危房。 人畜饮水困难,就学就医条件差,适龄儿童失学率高,大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在山高地偏的地方,人畜饮水要到 1公里以外垂直高度 100米以上取水的移民有 , ,安置在磊石境内的几百移民饮用洞庭湖水,血吸虫危害极大。 全市有30个移民村没有卫生室,有卫生室的村也是医疗条件较差,由于多数移民村的学校建造时条件简陋,快速建成,至今多数不能使用,许多地方只能几村共用一所学校,学生上学需要走 2个小时的山路,个别适龄儿童失学。 人均耕地少,且土质贫瘠。 大多移民安置点分配给移 民的田土相对较差,部分移民自身重新开发坡耕地,移民人均耕地,特别是八景、玉池、古培等地移民人均水田不足 ,且系冷浸田,深脚田。 道路不便,交通落后。 全市有 75%移民安置村及库区周边村村级公路未硬化、没达标,路况较差,多数村民小组未通公路,仍然过着运输基本靠挑,出门基本靠走的原始生活方式,农产品销售运输成本太高,经济效率低下,往往销售得不偿失。 遗留问题多,移民情绪难稳定。 过去由于行政命令式移民搬迁,又没有什么长远规划,许多移民服从建设需要舍小家为大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但许多关乎生产 、生活、影响发展的遗留问题未从根本解决,特别是住房老化、生活弱化,田土沙化,山林退化。 时至今日时代的快速发展,文明的飞跃进步,和谐社会的构筑。 移民们只能隔河观兴叹,无缘在其中,心中便生不平与愤懑,许多移民纷纷组织上访,许多移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奋笔提书直言移民苦状,强烈要求政府予以解决。 几十年山河依旧,有的对党和政府失去了信心,有的便举家投亲靠友。 水淹粮补助的减标政策和小水电优惠政策的取消,直接影响到移民的温饱生活,严重制约着移民的整体发展,特别是粮食直补,被淹的农田未能享受,移民直接减收。 二、移 民拥有的各类资源状况 移民拥有的各类资源状况见表。 表 汨罗市 2020年移民拥有各类土地面积 县 乡 (镇 ) 村 水田 (亩 ) 旱地 (亩 ) 园地 (亩 ) 经济林地 (亩 ) 用材林地 (亩 ) 宜林荒山 (亩 ) 水面 (亩 ) 其他 (亩 ) 汨罗 八景 5 2321 汨罗 智峰 6 汨罗 三江 10 汨罗 长乐 15 汨罗 古仑 8 汨罗 大荆 12 1140 570 汨罗 红花 11 汨罗 沙溪 13 汨罗 新市 11 汨罗 古培 22 汨罗 汨罗 17 汨罗 城郊 12 汨罗 磊石 11 汨罗 高家坊 19 汨罗 城关 8 汨罗 桃林寺 17 汨罗 弼时 18 汨罗 李家段 16 汨罗 黄柏 16 汨罗 川山坪 17 汨罗 玉池 15 202 404 汨罗 黄市 10 汨罗 天井 9 汨罗 白水 20 汨罗 屈子祠 16 汨罗 白塘 14 99 汨罗 新塘 13 93 汨罗 火天 12 汨罗 范家园 13 移民劳动力培训就业状况 我市移民中约有劳动力资源为 万人左右,其中有 万人经过各类技术技能学习和各类学校培训进入了各行各业从事工作,每年新增劳动力 500人,加之有大部分无一技之长,和急待培训就业,移民就业的门路中从事农业占 35%,从事商业占35%,从事服务业占 30%,其它占 10%,主要还是在一些技术简单、工资收入低的行业就业,移民也没有经济势力和技术兴办龙头企业,随着社会 飞速发展,多数移民自找门路学技术,寻就业,由于劳动就业部门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很有限。 因此,移民劳动力作为弱势群体,总的就业状况较差,移民家庭从非农产业这一块获得的收入太少。 第三节 移民基础设施现状 一、库区基础设施老化陈旧 三座中型水库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坝及附属设施以及通往库区的道路和库区所管理灌溉设施,大都建于水库兴建年代,由于自我积累和发展资金不足,许多设施已陈旧老化,虽然多年投入 了一些资金改造,但仍是杯水车薪,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状况更是令人忧心 基本农田改造 和水利设施、电网改造、交通网络建设、人畜饮水安全、文化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由于投资不足,规划不合理,自然灾害的破坏等原因,目前仍处于滞后状况,许多工程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和劳力投入来解决。 第四节 库区环境现状 我市移民人均拥有水田 ,旱土 ,山林 ,水面 ,移民安置区资源相对偏少,且由于几十年发展人口经历了一个巨增的年代,所以原来安置时人均资源多的地方也由于人口陡增而人均量就减少了,库区的资源仍是几十年山河依旧,有的遭受到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浸蚀而发 生较大改变,环境进一步恶化,移民安置区环境大面积需改善和改造。 第五节 移民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中型水库移民是 50~60年代,大跃进时采取行政命令式迁移的,当时移民每人只补偿 60~200 元不等的安家费,由安置地调剂房屋地基及抵用劳动工日帮助安置户修建房屋,后期扶持 工作,虽然几十年来先后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整体库区及移民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库区自然灾害频繁,给库区开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兰家洞水库、向家洞水库、汨罗水库多年来山体崩塌,库体滑坡等给库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 库堤坝系当时人工肩挑手推的土石混坝工程,存在许多隐患,虽历经多次修缮,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投入巨资予以解决。 库区淹没区淹没的田、土、山、水等当时没有一点补偿,后来才有口粮补差,但数量很少,并且逐年减少,库区损失大。 移民安置区虽有部分选择在当时比较好的地方安置,但安置人数多,又采取分散插花安置形式,移民住居位置交通不畅,后来分田到户分到的责任田也有许多是深脚田、冷浸田、水利死角,移民生产条件差。 移民无一技之长。 移民收入偏低,由于移民搬迁到新安置地需要重新创业,且由于人际关系等方面因素 ,在大集体时还看不出多大差别,但改革开放农村实行新的承包责任制后,这个方面就暴露出来了。 到目前,移民与非移民收入差距人平在 1700元以上。 第六节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在县域 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修建了 3座中型水库,解决了我市 保收,解决了近 15 万人口的防洪保安,有利地促进了我市的经济发展,并且带来了渔业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兴起。 库区的建设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推动器、助跑剂的作用,而安置区的建立,当时并没有太明显的作用,随着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整和 投入的增加,这些资金无疑将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取到提质、提速和改变面貌的巨大作用,也无疑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范围、目标和依据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 17 号文件精神,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的要求,在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 逐 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按照先生存、后发展的要求,区别轻重缓急,优先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建设,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全面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分析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 权和监督权。 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 在国家的帮扶下,动员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第二节 规划依据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 471号);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 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 [2020]17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财综 [2020]29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发农经 [2020]1249号); 经批准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所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中长期。房地产项目工程管理20xx年至20xx年汨罗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