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农业生态经济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流制,雨污水一部分就近排入灌溉沟, 一 部分汇流后穿绵三路公路涵洞及涪江老河道低洼地,由于没有合适的排放口,排水管淤积严重,雨天部分地方积水。 规划原则及排放 规划区是南区的一部分,排水规划应符合绵阳市总体规划和南区分区第 23 页 共 82 页 规划的要求,且能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 规划原则为:依据地形分区排放,中心区适当集中。 雨水经收集后最终排入三江大坝下游涪江。 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的东、北侧。 污水在规划区外汇合进入塘汛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后排入涪江。 污水管道布 置在道路的西、南侧。 排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 85%计,规划区内污水量为 QW= 85% = 3/日 区外输入污水 5 万米 3/ 日 计。 雨水量采用绵阳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重现期 P= 1 年,径流系数一般地区 ,绿地。 排水管网规划 排水管道利用现状以及地形,顺坡排水。 雨水在区外下游排入三江大坝以下,涪江污水进入塘汛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统一排入涪江。 第六章 建设方案 一、项目区范围 本项目位于绵阳市南区,北起塘汛三江大道,南至塘汛大桥,西起绵州大道,东至涪江边 , 规划区总面积。 二、建设方案 (一 )进度 本项目预计施工进度: 20xx 年 2 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资金筹措等前期准备第 24 页 共 82 页 工作。 20xx 年 3 月至 6 月,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范围内拆迁及农民新村建设。 20xx 年 7 月一 20xx 年 6 月,施工并通过竣工验收,陆续投入使用。 (二 )目标 安置规划总目标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成绩显著,农民生活补助有保障,就业有出路,劳动力能得到合理安置,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 )农民新村建设方案 政府统一规划,拆迁农 户 根据设计。 修 建农民新村,政府免费提供水、电、 气、路、电话电视线、外墙装饰瓷砖和彩瓦等, 区管委会为农民新村免费修建村委会办公房:政府免费提供农贸市场、休闲 广 场、人均 1 平方米的公益店铺的土地,安置部门投资修建,以解决住户开会、休闲、购物的需要。 一 楼统统修建为门面房,既 可 以自己开店经营.也可以出租给别人经营。 农民新村内的水、电、气因实施了 户 表工程,价格比农村的还更加便宜,不但没有增加移民的生活负担,反而减轻 了 负担。 (四 )配套道路建设 路 网 布局 项目区地势平坦,按照《绵阳城市总体规划》、《绵阳南区分区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网络,结合 项目区内现状道路和地形条件,路网平面布局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在保障主干路、次 干 路通畅的前提下,支路 一 级的道路结合建筑与绿地景观布局,采用了一定的曲线和圆弧的线形变化,丰富项目区内的空间形态。 第 25 页 共 82 页 道路等级划分 片区主要交通量为绵 (阳 )三 (台 )公路及二环路承担的过境交通,区内道路承担的任务是满足内部交通和与其他片区的联系需要,拟定道路等级(红线宽度 )为 15米 50米,其中于道宽 3550米,次干道宽 2530米,支路宽 1520 米。 道路工程技术指标 (1)主干道及次于道设计车速 40公里 /时 .支路设计车速 20— 30 公里 /小时。 (2)主 干 道最小平曲半径 500米,次 干 道最小平曲半径 300 米,支路最小平曲线半径 40 米 (3)最大纵坡 % (4)最小纵坡 % (5)交叉口缘石半径: 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 2530 米 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 2025 米 主 干 道与支路相交 1215 米 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 1520 米 次干道与支路相交 915 米 支路与支路相交 812 米 路基工程 根据总体规划,路线按照路段不同采用不同的路基宽度。 对 机动车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基采用标准横断面设计,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填筑前必须清除淤泥,表土等不易压实物。 第 26 页 共 82 页 路面结构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 全线路面排水采用雨水管排水.路面横向坡度为 %,人行道横向坡度为 2%,一般地段雨水口采用单蓖,特殊地段雨水口采用双蓖,雨水口连接管径 300mm。 道路标准横断面 (五 )配套给排水工程 供水水源及管网 依据总体规划,拟从三水厂引入给水干管二根向项目区供水。 沿规划主次干道的东、北侧布置给水干道,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为减少穿越较宽道路次数,在 40 米以上道路两侧布置双管。 干 管管径最小 DN200 毫米,每隔 120米设置 — 个市政消火栓。 排水工程 (1)排水方向 项目区地形平坦,自然排水方向总体向东向南,东侧有涪江,南侧有木龙河,排水管道利用现状地形,顺坡排水。 依据地形分区排放,中心区适当集中。 雨水:经收集后最终排入三江大坝以下涪江。 雨水主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北侧。 污水:组织成重力流顺南延流向汇集排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2)排水量预测 雨水量采用绵 阳 市暴雨强度公式 计 算: 第 27 页 共 82 页 设计参数取值: 重现期 P= 1 年 暴雨重现期: P= 1 地 面集水时间: t1= 8 分钟 管渠折减系数: m= 2 径流系数:一般地区 ,绿地。 最小雨水管径为 D400。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 85%计,规划区内污水量为 QW= 1. 92 85% = m3/日 区外输入污水 5 万米 3/日 计。 本区单位用地排污指标按 5070m3/公顷 日估计,污水排放总量为15300 立方米旧。 KZ 取值为 ,最小管径为 DN300,最大管径为项目区东侧合流后的 DNl200。 40 米宽以上 干 道按两侧布置污水干管。 (六 )配套管网工程 电力工程 (1)电源 规划区已有 10KV/ 380V 架空线,电源由南面的塘汛变电站引入。 根据绵阳电业局电网规划,在本规划区西面设南郊变电站,电源自塘汛变电站110KV 出线引 来 ,并与塘汛变电站联结。 (2)电力设施 南郊变电站为 110KV 站,主变容量为 2 40MVA,负荷率为 60%,占地面积 5300m2。 沿 110KV 输电线进线方向设高压走廊绿地带,走廊宽度为 30米。 第 28 页 共 82 页 (3)配电网 ① 10KV:以环形配电网为主,沿道路人行道架设或电缆下地,在适当地段用杆架开关分段,形成多区段多联络的形式运行网络。 40 米以上的道路及商业区采用 YJV— 10 型电力电缆埋地。 架空线全采用 LGJ 型。 分片设干 式变压器,室内变配电室。 大用户自设变配电室。 ② 380V/ 220V: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配电方式,尽量与 10KV 线路同杆架设,杆线长度按 Δ U% ≤ 4%控制。 通信工程 (1)电信管缆系统规划 通信电缆全部埋地穿 PVC 排管,电信交接箱设在人行道旁,墙边和绿地内,主要采用 2400 对和 1200 对两种规格。 (2)有线电视规划 有线电视信号由市 广 电网接入,有线电视入户率 100%,用户区设 电视电缆分配系统,各用户区采用光纤干线传输系统连接。 有线电视线路原则上与市话电缆共管敷设。 燃 气工程 (1)现状 塘汛镇现由天能燃气公司供气,并设有塘汛配气站,气源从丰谷至南山配气站 φ 195 高压燃气管上接口。 (2)规划原则 由于本区为新建区,配套道路 可 为燃气管提供足够的安全距离,故燃气工程可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 气源仍然由丰谷引来,并与南山站联站,形成环状双气源供气。 第 29 页 共 82 页 (3)旧 管拆迁 丰谷至南山配气站的 φ 195 高压燃气管迁至东边河堤绿化带,并要求与道路红线保持 3 米的距离。 (4)用气量预测 居民生活用气标准取 /人 .日, 气化普及率 100%,公建用气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 20%计,工业用气按生 活用气的 15%计,未预见用气量按上述三项用气量总和的 10%计。 (5)管网布置 规划区配气管网采用环网与树枝状管闷相结合的形式,以中压 A 级()输送,由楼栋调压器将压力调至 向用户供气。 配气管采用 PE 管,沿规划道路布置于 人 行道下。 (6)管材选用 中压燃气管道选用聚乙烯 PE 管, 高压 管采用无缝钢管。 管线综合布置 (1)平面综合 为避免管线之间的相互影响,电力与电讯、电力与燃气、给水与污水一般分置于道路两侧。 因此从道路的东侧或北侧向道路中线方向的管线排序为:给水、电力、雨水 :从道路的西侧或南侧为通讯 、燃气和污水。 (2)竖向综合 各种管线在道路下的埋深,根据国家规范规定的最小垂直净距和管线在纵向上的排序决定。 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其它四种管线之上。 其次为给水管、燃气管、雨水管、污水管。 各种管道交叉时的处理原则为: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避让大管,可弯曲管道避让不第 30 页 共 82 页 可弯曲管道。 (七 )公共绿地工程 本项目以及绵阳市绿化条例要求,通过道路边坡和护面墙间平台绿化,与周边现有建筑协调一致。 第七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原则 (一 )符合开发区总体规划要求,满足农业生 态经济园区建设发 展需要; (二 )按照规范要求,使工程建设科学、经济、合理; (三 )满足雨、污水排放,给水、电力、天然气、通讯等的需要, 并方便与区外相应管网的联接; (四 )满足园区农民生产经营、生活、休闲和投资者的需要。 二、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农民新村建设和附属基础设 施建设,附属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工程 (含路灯、路牌标识、交通标志等 )、雨水、污水管道工程、绿地工程等市政工程,供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等专业管线建设及拆迁安置工程。 供水、电力、通讯、天然气等管网按规划要求随道路工程 同步实施。 三、 工程建设规模、工程量及投资概算 (一 )拆迁安置和农民新村估算 农户 拆迁、安置补偿和新村建设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显示,本项目实施拆迁共涉及三河、洪思、中心三个村,建设范围内道路建设面积 ,按亩搭户应拆迁 567户 1590人,安置点占地 亩,按亩搭 户拆迁 425 户 1190 人,共计占地 第 31 页 共 82 页 亩.需拆迁、安置资金 万元。 (二 )工程量估算 道路工程 规划 1550米道路 31条,总长 22932 米,道路总面积 628139 平方米。 道路工程工程量一览表 第 32 页 共 82 页 排水工程 (1)雨水管网 按雨水管径 DN40020xx 钢筋砼 圆 管或雨水方沟考虑,总长 22932 米。 雨水检查井 230口。 (2)污水管网 长度 22932 米,管径 DN3001000,钢筋砼 圆 管。 污水检查井 250 口。 专业管线 (1)自来水主管 22932 米 (2)电力浅沟 22932 米 (3)通讯管道 22932 米 (4)燃气管道 22932 米 (三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汇总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汇总表 第八章 建设条件 一、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 (一 )区位优势 第 33 页 共 82 页 绵 阳 市是四川省经济发展战略中“成德绵”经济走廊上重要的一环,成绵高速公路开通后,拉近了绵阳与成都的距离,直线距离不足 100 公里 ,促进了两城市间的交流与互补,进而促进了 绵阳的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连接重庆的绵遂高速年内动工,直线距离仅 280 公里,绵阳的交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 )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 绵阳自 1985 年撤地建市以来,坚持实施“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科技、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以年均 %的速度增长。 绵阳气候宜人,土地肥 沃,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蚕茧、水果生产基地。 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 46 平方公里,距市中心 2 公里,支柱产业有电子、精细化工、 机 电一体化、新型材料。 区内商业设施逐步完善。 绵阳市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拥 有一 大 批 实力很强的军工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了把绵阳市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特色,促进绵阳地区经 济结构调整和产 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共绵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立绵阳科技城,实施“科教兴 市 ” 的战略, 20xx 年 7 月 11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20xx)26 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 (国函 [20xx]76 号 )及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这标志着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