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内容摘要:

信用风 险。 //.gan1997 建立了 Credit Metrics 模型 ,该模型以 VAR 方法为基础 ,在盯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市 (MTM ) 的基础上估计个别证券或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 , 输出的是 VAR 值 , 该模 型在估计时充分考虑了信用等级转换 , 还考虑了投资组合分散化的作用。 模型主要解 决的 是计量组合风险集中度的问题 , 也就是负债企业同时违约的非预期性风险 , 最大 的价值在于对组合风险的衡量。 KMV 公司 1993 开发了违约预测模型 ,理论基础是 BlackScholes 和 Merton 的期权定价理论 ,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和企业的资本 结构为基础 , 对所有股权公开交易的主要公司债务违约可能性作出预测。 麦肯锡公司 (1997)提出 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 ,又称为宏观模拟模型 ,其创新之处在于关 注资产信用等级的转换和宏观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 模型 将各种影响违约概率以及相 关联的信用风险等级转换概率的宏观因素考虑进来 , 从而 克服信用度量制方法的很多 偏差。 瑞士信贷银行 (1996) 开发了 Credit risk+ 模型 , 该模型将财产保险的方法用 于 推 倒 贷款 组合 的 损失 分布 , 核心 思想 来 自保 险精 算 (尤 其是 火 险 )。 模 型 不分 析违 约 的原因 , 只针对违约风险不涉及转移风险 , 一个贷款组合的风险分布就反映了贷款违 约的频率以及违约的严重程度。 RAROC 模型 在欧美国家 被广泛运用 , 模型通过计算 单位贷款风险的收益率并与基 准相比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定价。 国 内 研 究 现 状 国内学者对于信用风险度量 的研究并不系统 , 仍然以定性分析为主 , 定量的研究 成果并不多。 陈静 (1999)以证券市场的 28 家 ST 公司为样本 ,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线 性分析 , 她的研究室 是国内第一个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判定企业财务困境的成果。 林平、 赵勇伟 (2020 )采用多元判别分析、 logistic 分析等方法对农村信用社信用危机预 警 体系进行研究。 张杰 1999 经过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呆账是信贷剩 余转移 造成的。 张爱民 (2020)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问题进行研究。 范南 2020 介绍了 Credit Metrics 模 型 ,指出了我国目前由于信用转移矩阵尚未建立、企 业的历史违约数据不足 , 还缺乏运用该模型的数据基础。 朱小宗、 张宗益2020 从多 方面剖析了当前比较著名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并进行了范式比较和实证比较。 李志辉和李萌 2020 对 Fisher 线 性方法、 Logit 模型、 BP 神经网络技术实证检验了其 在中国的适用情况 , 并建议对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薛锋、 关 伟、 乔卓 (2020) 介绍了 KMV 模型 ,用 KMV 计算出的预期违约率 EDF 与标准 普尔 公司对安然公司的信用评 级进行比较 ,认为 EDF 的变化更 及时准确地度量一个公司的信用状况 ,讨论了对我 国上市公司应用 KMV 模型的意义及遇到的问题。 荆伟 (2020) 设计了基于内部评级 法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建模方法。 刘兵 (2020)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现状进行研究 , 提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状况的信 用风险模型、 实施内部评级法 , 是我国商业银行进 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论 文 的 研究 方 法与 内 容 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的方法 , 对国际流行的几种信用风险度量模 型进行对比分析 , 结合我国国情选定 KMV 模 型进行实证研究 , 并且提出了改善我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 : (1 )历 史分 析 、比 较分 析 与模 型分 析 相结 合。 对 传统 的信 用 风险 管理 方 法、 现 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介 绍 ,并对目前流行的四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比较。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状况 ,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呆账、坏账 ,不良资产率进行定量分析。 (3)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选定 KMV 模型进行 实证分析。 研究了 KMV 模型的理论架构 , 以公司资产价值和波动率为基础 , 运用 期 权定价模型求解。 选取我国公开招股、 上市公司的数据 , 设定模型参数 , 得出实证分 析结果。 并根据实证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 文 的 结构 本文分为六章 : 第一章 : 绪论。 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对信用风险的研究状 况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节通过对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简单介绍 , 提出对 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是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状况的文献综述 , 介绍了很多 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介绍了本文的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 信用风险概述。 本章对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第一节介绍了信用风险的基本内涵 , 包括定义、 特征、 成因以及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 济的影响。 第二节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阐述 , 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 意义和基本 的管理过程 ,指出了信用风险度量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本章介绍了传统与现代、 国际与国内的信用风险管 理方法 , 对国际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对比以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第一节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第二节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对 Credit Metrics 模 型、 KMV 模型 、 Credit Portfolio View 模型、 Credit Risk+ 模 型进行介绍、 比较并且进行对 比 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得出 KMV 模型更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 第四章 ,KMV 模型的基本架构。 本章对 KMV 模型的基本理论、假设、计算 步 骤及优缺点进行介绍。 第一节贷款与期权的关系 ,KMV 模型的理论基础是期权定价 模型 , 因此首先介绍了贷款与期权的关系。 第二节介绍 了 KMV 模 型的基本思想和基 本假设 ,模型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假设条件。 第三节说明了 KMV 模 型的计算步骤 , 通过计算得到违约点 DPT 、违约距离 DD 和预期违约率 EDF , 并介绍了预期违约率 EDF 和 信 用 评 级 之 间 的 映 射 关 系。 第 四 节 列 举 了 模 型 的 优 点 和 缺 点 , 指 出 了 模 型虽 然在我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修正 ,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第五章 ,基于 KMV 模 型的实证研究。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第六章 , 结束语。 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一点建议 , 以 及本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2 信用风险 概述 信 用 风 险的 基 本内 涵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 最重要的一种风险形式。 信用风险的广泛存在是 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以来 , 金融市场风波迭起。 九十年代 的经济危机给东南亚、 东亚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沉重 , 泰国的经济水平甚至倒退了十 年。 1994 年由于墨西哥比索贬值引发的经济危机 , 蔓延到亚洲、 拉丁美洲直至全球。 1995 年 8 月 1 日 ,日本东京的宇宙财务公司遭遇 亿美元的挤提。 1997 年由于泰 铢贬值引发的经济危机波及菲律宾、 印尼、 马来西亚等国 , 银行由于出现大量的坏账 、 呆账而纷纷倒闭。 之后波及到东亚各国 ,日本、韩国的一些大型银行随之倒闭。 在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由 于 信 用 风 险 跌 宕 起 伏 的 同 时 , 我 国 金 融 市 场 也 是 风 波 迭 起。 1998 年 6 月 ,海南发展银行由于巨额的不良贷款出现经营困难 ,最后央行不得不对 其接管。 根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研究报告 ,1997 年中国各银行的不良贷款达到 2020 亿美元 ,不良贷款率高达 %。 此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 同样是由于严重的信用风险导致的。 近 些年来 , 人们 越来 越关注信用风险 , 金融市场中的各种经济要素都处于变化之中 , 这给金融市场的 所有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 随 时都会遭遇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 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