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水利工程论文内容摘要: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 事。 据调查, 2020 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 人,其中离退休职工 5079人,在职职工 21002人,超编严重。 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 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 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 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 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 ,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 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 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 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 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