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结构内容摘要:

筋加密长度 不 满足 5d 要求 ; 未注明 孔底沉渣厚度要求。 不符合 《桩基规范》第 4款和第 条规定。 按《桩基规范》第 4款要求,桩顶以下 5d 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对摩擦型桩,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100mm。 23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砌体结构 1 忽略了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γ a。 如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的墙体、烧结普通砖砌体上梁跨≥ 9m时、烧结多孔砖砌体上梁跨≥。 违 反 《 砌 体 规 范 》 GB500032020 第 强条规定。 当砌体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γ a=。 当烧结普通砖砌体上梁跨≥ 9m时、烧结多孔砖砌体上梁跨≥ a=。 2 梁跨 > 9m,设置与墙体同厚的整浇梁垫,忽略了考虑刚节点约束弯矩对墙体承载力的补充验算。 不符合《砌体规范》 GB500032020 第 条第 4款和《多孔砖规范》 JGJ1372020 第。 当楼盖梁、板伸入墙体全厚并与梁垫整浇时,宜按梁两端固定计算梁端弯矩,再将其乘以修正系数 ha/ 后,按墙体线刚度分配到上层墙底部和下层墙顶部复核墙体的承载力。 3 砌体结构的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未加筋。 不符合《砌体规范》第 6 款规定。 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 3 道焊接钢筋网片或 2φ 6 ,布置在挑梁末端下二皮砖灰缝内,并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 1m。 24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砌体结构 4 不受水、汽影响的地下室室内砖砌体隔墙、填充墙也要求必需采用烧结普通砖。 违反 《砌体规范》第。 地下室室内砖砌体隔墙不受水、汽影响,应允许采 用烧结多孔砖或空心砖。 5 两个洞口之间的距离较近,所形成的较短墙体作为现浇过梁的支座,应考虑连续过梁在中间支座处的顶部负弯矩钢筋。 不符合《砌体规范》 GB500032020第 条第 4款规定。 过梁 中间支座处的顶部负弯矩钢 筋宜按两跨连续梁计算。 6 多层砌体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 不符合《抗震规范》 GB500112020 ( 2020年版)第。 局部尺寸不满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 可采用增设构造柱、洞口钢筋混凝土边框或墙体配置水平钢筋等措施。 25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砌体结构 7 多层砌体结构中,下层无承重墙而上层有承重墙。 不符合《抗震规范》 GB500112020( 2020 年版)第 条第 2款规定。 结构方案未采取任何措施,竖向抗侧力构件缺失,导致上层承重墙体的内力无法通过水平转换构件向下传递。 如下层确需布置大房间而无承重墙,宜将 上层 对应位置的承重墙改为非承重墙,并增加钢筋混凝土梁承重。 8 多层砌体房屋 , 楼梯间 布置 在端部或转角 处。 不符合《抗震规范》第 条第4款规定。 楼梯间墙体缺少各层楼板的侧向支承,震害一般较严重,因此,在建筑布置时尽量不设在端 部 或转角处。 9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执行较大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的标准不一致。 与《多孔砖规范》 JGJ1372020 第 强条和《抗震规范》 强条相关。 《多孔砖规范》 条认为 以上为大洞口。 《抗震规范》 条没有给出解释,但《强制性条文实施导则》解释为内墙 为大洞口,外纵墙可有所放松。 26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砌体结构 10 砖砌体结构采用予制板方案,未交待板端连结构造。 违反《抗震规范》第 强条第 4 款规定。 8 度时房屋的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 与 梁、墙或圈梁拉结。 详图见 某 02G09 页 91~96。 11 底层框架 抗震墙砖砌体房屋的层侧向刚度比值不满足规范要求。 违反《抗震规范》第 强条第 3 款规定。 底层框架 抗震墙砖砌体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8度时不应大于 ,且不应小于。 宜调整 抗震墙的长度或在抗震墙上开洞调整墙体的侧向刚度使其满足要求。 12 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构造柱配筋偏小。 不符合《抗震规范》第 条规定。 过渡层构造柱设置应符合《抗震规范》第 条规定,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8度时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 6 16。 27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砌体结构 13 楼、电梯间四角及 楼 板 上下端对应墙体处 应 增加构造柱。 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凸角)处 应 设置构造柱。 违反《抗震规范》第 强条规定。 《抗震规范》 2020 年版对楼梯间抗震构造措施予以加强,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增加的构造柱与楼梯间四角设置的构造柱合计有八根构造柱,再与楼层半高处设置的混凝土配筋带构成应急疏散安全岛。 14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设置 2φ 6@500通长钢筋, 79度时其 它 各层楼梯间墙体未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 违反《抗震规范》第 强条第 1款规定。 应在休息平台 或楼层半高处设置 60mm 厚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φ 10。 15 8度区 6层砖砌体结构,房屋进深尺寸大于层高的 2倍,横墙内漏设构造柱。 不符合《抗震规范》第 条第 5款要求。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 2倍,下部 1/3 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8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砌体结构 16 砖砌体结构的高度和层数接近 限值,房屋开间尺寸较大,纵墙内漏设构造柱。 不符合《抗震规范》第 5款要求。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 ;外纵墙开间大于 时,应另设加强措施。 29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混凝土结构 1 电算计算简图与实际施工图不符,如剪力墙的布置与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截面尺寸等。 不符合《抗震规范》第 1款和第 条第 1款规定。 计算简图与实际施工图不符会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各专业与结构专业要密切配合,及时修改主体计算,做到计算简图与实际施工图相一致。 2 存在角度大于 150 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未进行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违反 《抗震规范》第 强条第 2 款规定。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考虑到地震可能来自任意方向,为此要求计算相交角度大于 150的抗侧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电算结果一般会输出最大地震作用方向的角度,其值较大时,未进行该地震作用方向的地震作用计算。 不符合概念设计要求。 地震作 用是多方向性的,总有一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效应最大。 当大于 150时,建议沿该方向做一次最大地震效应计算,并以此计算结果绘制施工图。 30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混凝土结构 4 抗震设防烈度 9 度时,对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未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不符合《抗震规范》第 4款规定。 9 度和 9 度以上时,跨度大于 18m的屋架、悬挑 的阳台或走廊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8 度时,跨度大于 24m 的屋架、悬挑 2m以上的阳台或走廊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5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未判断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50%。 违反《髙规》第 条第 2款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应合理布置一定数量的一般剪力墙或筒体,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或筒体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只有符合《髙规》第 条第 2 款规定后,才能对结构体系中的短肢剪力墙执行第 3~ 8条 要求。 6 采用砖砌体隔墙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 系数取值偏大。 不符合《高规》第 强条和第 条规定。 考虑砖 砌体 填充墙对结构侧向刚度 的 贡献,必须按《高规》第 条对计算的自振周期予以折减。 31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混凝土结构 7 框架结构中布置有少量剪力墙,仍按框架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未按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分析计算。 不符合《髙规》第。 框架结构中,布置了少量剪力墙就改变了原有框架的受力特性,使框架的上 部受力增加,应按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分析计算。 设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因剪力墙承受的底部倾覆力矩较小,因此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8 抗震验算时,任一楼层的剪力系数应符合《抗震规范》第 条要求,对出现多个楼层不满足时,仅靠调整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不妥的。 与《抗震规范》第。 若多个楼层剪力系数不满足,说明结构的抗侧刚度不足,应增加结构体系的抗侧力刚度。 9 电算总信息中楼板刚性假定填“否”,则输出的位移值及其比值不能用于判断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否满足要 求。 与《抗震规范》第。 地震作用计算是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的多遇地震作用, 规范未给出 弹性板假定条件下的位移控制限 值。 仅用于查看位移角限制及其比值时楼板必须作刚性假定,总信息应填“是”。 32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混凝土结构 10 对于楼板形状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进行内力配筋计算时仍然采用楼板刚性假定是不合适的。 与《抗震规范》第 条相关。 与SATWE 用户手册相关。 采用刚性楼板 假定其含义是“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每块刚性楼板有三个公共自由度。 当楼板面内刚度削弱较大且不均匀,楼板的面内变形会使楼层内抗侧刚度较小的构件的内力和位移加大,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分析是不合适的,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下列情况不宜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内力配筋: 1)楼板有效宽度较窄的环形楼面、大开洞楼面; 2)有狭长外伸段的楼面; 3)局部变窄产生薄弱连接的楼面; 4)连体结构的狭长连接体楼面; 5)板柱体系楼面; 6)厚板转换层结构楼板等。 11 个别楼层局部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不宜采用楼板 刚性假定。 与《抗震规范》第 条相关。 与SATWE 用户手册相关。 弹性楼板 6 假定是采用壳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是最符合楼板的真实情况,但实际上,采用弹性楼板 6 假定时,部分竖向楼面荷载通过楼板的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矩减小,相应的配筋也会减小。 弹性楼板 6 对应的是无梁类构件的板柱结构体系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体系,它既可以较真实地模拟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又可以将所有的竖向楼面荷载通过楼板的刚度传递给竖向构件,不存在梁配筋安全储备减小的问题。 33 附表 2 《 某某 市建筑工 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常见问题汇编》汇总 专业类型: 结构 类别 序号 常见问题 问题性质 问题分析及正确做法 混凝土结构 12 厚板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厚板计算未 采用弹性楼板3假定计算。 与《抗震规范》)第 条相关。 与 SATWE用户手册相关。 弹性楼板 3 假定是“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而平面外刚度是真实的,采用中厚板弯曲单元计算楼板的平面外刚度”。 这一假定与厚板转换层结构的厚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