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学生管理文件汇编内容摘要:

或 3 年内在省、部级刊物发表 1篇教学、科研论文(均为第 1作者)。 本课教龄及 教学效果 5 年内有 3 年担任过本课主讲,教学效果优秀。 5 年内有 2 年担任过本课主讲,教学效果良好。 教师 结构 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 结构基本合理。 硕士以上学位比例 有硕士以上学位者≥ 40%。 有硕士以上学位者 2030%。 主讲教师资格及职称 近三年内主讲过该课程的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比例应≥ 95%,高级职称比例 ≥ 40%。 近三年内主讲过该课程的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的比例应≥ 8085%。 教师三年内的成果及获奖(不含带头人) 教学研究成果 1/2 的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过论文(第 1作者),或 有经院级及以上鉴定或获奖的教学成果(前 3名),或 有公开出版的教材(人参编 4万字以上)。 1/3 的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第 1 作者), 或 有经院级鉴定或获奖的教学成果(前 5 名),或 有公开出版的教材(人参编 3万字以上)。 科学研究成果 1/2 的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第 2作者), 或 有经省级鉴定的成果或专利(第 3完成人)。 1/3 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第 2 作者), 或 有经省级鉴定的成果或专利(第 5完成人)。 教学优秀奖和反映敬业精神的奖励 1/2 的教师获院级教学奖或反映师德和敬业精神的奖励。 1/3 的教师获院级教学奖或反映师德和敬业精神的奖励。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 A C 2 教 学 改 革 与 建 设 教学 改革 状态 教学内容 改革 改革思路清晰,有计划和措施,执行良好,内容有更新,成效显著,在同类课程中具有先进水平。 有计划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但课程内容更新、改进较少。 教学方法 与手 段改革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成效显著;能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有一定的自研课件。 能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效果一般。 双语教学 已实行,效果较好。 暂未实行。 教学文件及教材 教学大纲 及教学日历 大纲规范,内容完备,适时修订;教学日历齐全,内容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相符,并认真执行。 有教学大纲,内容较规范;有教学日历,内容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基本相符,执行情况较好。 教材 有先进适用的自编公开出版的教材;或选用获得国 家级、省部级奖或公认水平较高的较新教材并有必需的自编补充教材。 选用省、部级优秀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的较新教材。 其他教学 资料 教师教案规范齐全,有必需的习题集、实践任务指导书、资料(含声像),且质量好,对教学作用明显,教师教学档案齐全。 教师有教案和必需的其他教学资料。 3 教 学 实 施 与 管 理 教学质量管理 各主要教 学环节的质 量标准 认真执行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近 3年内没有出现过教学事故。 能执行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课程组的 规章制度 有课程建设规划及总结;有适用于本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有课程建设规划及总结;有适用于本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执行情况一般。 教学质量 保证的相关 机制 在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调控等方面形成了自我调控的运行机制。 初步形成了自我调控的运行机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 A C 3 教 学 实 施 与 管 理 课堂 讲授 及辅 导答 疑批 改作 业 讲授质量 符合讲授质量标 准,近两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总体上为优秀。 基本符合讲授质量标准,近两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总体上为良好。 答疑及批 改作业情况 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并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有辅导答疑计划,认真执行,记录清楚。 能批改作业及辅导答疑,有记载。 实践 教学 实验项目 开出率及质量 开出率达到大纲规定的 100%,组数合适,按质量标准实施,效果好。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效果好。 开出率达到大纲规定的90%,能按照标准实施,效果一般。 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验)的比例及 效果 结合本课特点,较大程度地开出了一定量的此类项目,效果好。 有开设此类项目的计划。 实践场所 的开放 开放时间长,涉及内容广,参加学生人数多。 有开放。 成绩考核 平时性考核 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验、测验等考核过程记载清楚,各项所占比例适当,平时成绩评分合理。 学生平时成绩有记载,评分基本合理。 终结性考核 试题命题质量、内容、题量、覆盖面、难易程度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客观、准确;阅卷严格规范且 采用流水作业。 有条件的实行教考分离。 试题命题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阅卷过程基本规范。 试卷和成 绩分析 试卷和成绩分析科学、客观,并能反馈指导教学;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成绩单记载清楚、规范。 有试卷分析;成绩分布不太合理,成绩单记载基本规范。 4 教 学 效 果 师生反映 课程学习 中学生的反映 学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对课程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均很好,学生测评优良率≥ 80%。 学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对课程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较好,学生测评优良率≥65%。 院教学 督导组和院部 同行反映 80%以上的教师教学督导组和系部同行评价结果均为良好以上。 60%以上的教师教学督导组和系部同行评价结果均为良好以上。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优秀课程申报审批表 推荐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课程带头人: 填表时间: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课程名称 课程带头人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职务 学位 近五年主讲本课程情况 学年学期 授课班级 学时(年) 课程组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位 近三年主讲本课程总学时 课程带头人近 5 年及课程组近 3 年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方面的课题、论文、著作、获奖成果,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的课题情况(按指标内涵要求分别填写): 课程组在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效果(按指标内涵要求分别填写): 系 部 推 荐 意 见 (公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院 专 家 组 评 审 意 见 专家组成员: 年 月 日 院 审 批 意 见 (公章) 年 月 日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 吉师大博院发字 〔 2020〕 36 号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 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学院决定深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科学、规范、合理,特制定本建设规划及实施办法。 一、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 )指导思想 1.精品课程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2.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 “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 的原则。 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打造精品课程,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我院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 “ 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 ” 的建设理念。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院师生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院整体课程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师 资队伍素质和教学管理水平,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 )建设目标 4.精品课程建设是我院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精品课程建设要统一纳入我院课程建设规划之中。 5.精品课程分为院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层次。 经过 5 年的努力建设,争取在现有院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建设成 10 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争取在现有省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建成 5 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并力争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 )主要措施 6.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各系部要积极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品牌效应。 根据学院定位与特色合 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学院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7.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或副教授主持,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8.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 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适应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9.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课件、授课录像等必须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 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10.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 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 鼓励建设一体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