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全稿内容摘要: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整个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组织人事干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这一部分人基本属于基层或者一线工作人员,接触王亚丽的档案和相关资料的机会不多甚至根本接触不到;有一小部分组织人事干部能够接触王亚丽的档案资料,但对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未进行认真核实,未能尽 到责任;还有个别人,迫于压力或利益诱惑参与了王亚丽档案资料的造假,极个别有一定职级的领导干部直接帮助她一步步向上爬。 可以说,王亚丽的骗官过程是一个非常严密的过程。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王亚丽为什么能骗这么久,骗这么深。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透过这起“闻所未闻”的事件,也折射出另外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 组织人事干部的职业操守问题。 职业操守分为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从职业道德来看,组织人事干部都属于组工干部,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 的人才,社会关注度高、领导期望值大、自身要求较严。 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和中央组织部一系列的举措都在不断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组工干部在干部、群众中满意度普遍较高。 尽管部分地区在干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干部群众对组工干部的个人综合素质和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认可的。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但职业规范执行的怎么样呢。 从王亚丽的历次提拔中,考核人员有没有认真审核她的档案。 对档案中的疑点有没有进行深入 调查核实。 有没有对她的主要社会关系进行核查。 有没有深入她生活的社区进行走访了解。 甚至有没有对她的年龄进行过怀疑。 有没有真正去核实过她的年龄问题。 „„我想应该没有,至少是没有真正深入地去调查了解。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王亚丽造假骗官的事件,撇开其他影响不谈,仅对组织人事部门来讲,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因为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造假行为。 如果官员因为贪腐、违法违纪而出现问题,社会上只会把怨气撒到领导头上、甚至是一把手头上,一般不会说是组织部门的问题。 但此 次是因为档案造假,首先骗过了组织人事部门之后才被提拔的,这直接将矛头指向了组织人事部门,群众直接怀疑了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干部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说,因为少数人的工作失误或者未能尽职,未能完全按照组织人事部门的职业规范地操作,导致整个组织人事系统蒙羞。 组织人事工作无小事,小事办不好就会出大事。 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提升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强力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常态化,强化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刻不容缓。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王亚丽造假骗官事件给我国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深值反思的案例,一个档案中除了性别是真其他全是假的人却避过层层审查( 90 多枚公章),一路得到提拔升迁,若非因为争夺遗产而遭曝光可能还一路官运亨通,对制度来说这是莫大的讥讽,但这就确实发生在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之下。 所以,新一轮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们需要直面一些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要严格控制提名环节。 提名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步骤,但是当前我国在这一环节的 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和漏洞,缺乏科学性,很难确保第一步筛选出的干部是民意的选择,是真正可堪重任之才。 像王亚丽这样的人,大多数人连她真实出身的来龙去脉都不懂,而且如果公布她的简历,相信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问题,但就是这样的人却能顺利通过提名,折射出怎样的制度缺失。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新一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提名环节应朝着反映民意、尊重民意、顺应民意的方向努力,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如何让整个提名环节都在民众的参与中行进,而不是当作机密一路隐蔽操 作。 群众犹比阳光,只有将提名环节置身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杜绝滋生买官卖官腐败的温床,选出真正代表民意,执行民意的干部。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其次,要积极探索防范“一把手”权力过大,“一把手”说了算的机制体制。 从王亚丽一路的升迁史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一把手权力过大对她造假提供的包庇和纵容,正是因为一把手权力过大,一人说了算,才导致下面的审查者明知发现问题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路放绿灯,让其假冒身份一路肆虐横行。 当前我国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权力过大的弊 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应就新一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契机,探索此弊病之有效应对之机,让一把手回归到总领方向,引领民意,科学用权而不擅权的角色定位上来。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具体分析: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根据不同职位特点逐步采取党委 (党组 )集体推荐提名、组织人事部门建议提名、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干部个人自荐和群众推荐提名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 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切实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至于“一把手”,其在用人上的权力应为调整动议、提名推荐、组织酝酿、主持决策、监督管理;同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即把握用人导向和用人标准的责任、实施正确用人决策的责任、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带头维护选人用人纪律的责任、加强干部选任工作监督检查的责任。 提名制度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不管采取那种提名推荐方式,最终要落实到符合基本条件上来,但主要还是要看硬件。 要看大局,要看主流,要看一个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贡献和奉献的大小。 不能只凭个人影响和一时的个人感情来推荐提名。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 业人力资源管理 选拔干部不简单以考试取人 加快改进和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考试考察方式方法,提高考试考察的科学性、准确性。 要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绩能力。 要把考试与考察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以人岗相适取人,不简单以考试取人。 考试取人应注意的的问题: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说以考试取人,学生随时也可以考住老师,老百姓也可以考住当官的,部下也可以考住上级领导的,不能说谁把谁考住了,谁就本事大了、能力强了。 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是要看他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 知识和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社会对他最好的回报。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选拔干部时不简单以票数取人 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推荐票不高的一般不能作为考察人选),也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尤其是在票数悬殊不大的情况下,要坚持好中选优。 要把干部的得票和测评情况,同干部的德才素质和一贯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根据考察情况、岗位需要、班子结构进行综合考虑、集体决定。 对那些平时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保护的一定要给予保护。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 多年来我国各单位选人用人不是从基层下面逐级选人,而是从上面往下面派人。 这给组织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一是极不利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甚至打击和挫伤了他们的进取性,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没有奔头和指望;二是很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有利开展,在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有的从乡长到常务副县长、常务副市长,他们可以说是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接替正职位子应 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但是,上级组织部门却往往把一个在基层没有工作一天的机关干部派下去当县长、当市长,给任何人从内心来说都是不会接受和佩服的,这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儿戏,把组织部门当作自己的家,违背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指示精神。 给人民群众的印象是:只要有关系、会送钱,父母官谁都可以当上。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力度 完善任前公示制度,丰富公示内容,改进公示方式,进一步 做好媒体公示工作,探索扩大公示对象范围。 扩大公示对象范围应注意的问题:丰富公示内容要把个人简历、思想表现、工作业绩、社会贡献、媒体宣传和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知名度等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不仅要看一个干部在本单位、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更要看他在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的干部往往是墙里开花墙外红,这也就是社会对一个干部的认可度。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对群众公认、德才兼备 的优秀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考核中发现的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坚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负责任、不干事情、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能胜任现职岗位的干部,及时、果断地进行调整,加大治懒治庸力度。 俗话说:“钢要用在刀刃上,人才要用在合式的岗位上”。 组织部门不把人才放在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人才永远也不会干出成绩来,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他懒汉的思想,不干事情、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这样一来,是组织部门领导害了干部,也给组织人事工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麻烦,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树立对干部 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思想观念,把不适合在任现职岗位工作的干部,及时调整到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王亚丽一案引人深思,特别是在干部的任用上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许多,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警示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真正做到不符合条例规定要求的干部不审批、不任用。 绝不让王亚丽式干部再次出现,为我们的社会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Company Logo 第二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思考题: 公共事业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现阶段我国事业组织人事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如何深化我国事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遵循规范化、节约性、社会效益优先、利益兼顾等原则,实现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共事业组织的资金利用率,防止腐败,预防危机,合理配置组织内外部的资源,实现财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使用,为组织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条件。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入管理、专用基金管理、结余管理、清算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监督等。 主要介绍如下: 一、资产管理:资产是指 各公共事业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事业单位资产的主要内容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二、负债管理: 负债指公共事业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三、收入管理: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各项收入全部纳入组织 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四、支出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五、结余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部分。 六、清算管理: 公共事业组织发生划转撤并时而进行的清算。 七、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前者是反映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后者主要指会计报表的分析,即以国家有关方针、政 策和事业组织发展战略为依据、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一定时期内的组织财务活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进行总结,作出正确评价。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第二节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在进行财务活动时采取的各种手段和形式。 是组织达到管理目标、完成财务管理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财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 其基本方法主要有:法律、行政和经济方法。公共事业管理案例分析[全稿
相关推荐
守,违纪违章人员有权进行处罚。 ( 3) 、 每月对考核不合格的协管人员有权予以处罚。 ( 4) 、 对不称职的协管人员有权调离和辞退。 ( 5) 、 有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各岗位协管人员进行调整。 ( 6) 、 针对所接管物业各辖区内的异常突发事件及公司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的需要,有权紧急调动各在岗和不在岗的协管人员。 5.协管员权限 ( 1) 、 有权制止一切在所接管辖区内的违法犯罪行为
于生活必须物品,而社会对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又将逐步提高,从而导致公共产品的扩张,且日益挤占消费结构中私人产品的相对份额。 公共产品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构成了公共支出不断膨胀的原始动力,而公共资本存量与私人资本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则构成了公共支出日益扩大的客观要求。 自由意志论 .那么,在上述背景下,人民的政治权利,尤其是作为个人的公民政治权利 ——政治支配权、政治决定权、政治参与权
性、经营能力和意愿等) 民营化的公共物品 必须有明确的可供衡量的目标或标准。 12 第二讲 政策过程 所涉及到的章节:第三章、第五章、第九章 第四、六、十章(陈振明) 一、公共管理主体特点 政府 政府作为所谓纯粹的公共部门,它具 有以下 基本特点 : ( 1)政府组织的 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这里所说的公共事务包含了社会中除私人领域(按西方学者的观点
最 新精 品 资料推荐 提 供全程指导服务 2020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61 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必须坚持 “ 革命理想高于天 ” ,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志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 “ 中国梦 ” 而奋斗。 二、准确定位角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始终要明白重要的是财政工作而不是财政工作者。 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 财政
入使用就可能会对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信息传输 在物流系统中物流信息在各个环节中的传输一定要及时、准确。 这就需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在物流信息系统使用之前还要对信息传输的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进行合理设计。 只有满足这些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统才能满足信息的传输需要,才是有实用价值 的物流信息系统。 4).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