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资料1-12章内容摘要:

进步,可以称作是近代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壬子 癸丑学制》较《葵卯学制》的进步性 (《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不同点) ⑴ 学程缩短了三年,从而增加了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 ⑵ 废除了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贵胃学堂 ⑶ 废止了按学校等级奖励给毕业生科举出身的 规定 ⑷ 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除大学外,普通中学、中等实业学校、师范学校和高级师范学校都可设立女校,初等小学还可以男女同校 ⑸ 取消了当时占课时最多的读经讲经课 ⑹ 打破了清末只允许私人办中等以下学校的律令,规定除高等师范学校一种外,一律允许私人开办等等 《壬子 癸丑学制》的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但是,这个学制也有许多不足,中学阶段的问题最为突出。 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⑴ 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管理: ① 办学体制:初步建立了普通学校分级管理体制。 初等小学有城乡设立,高等 小学由县设立,中学由省设立。 ② 学校内部领导体制:学校的行政负责人一律称校长。 中小学校长以下,设立教务主任、训务主任及庶务、会计、图书管理员、书记(管理文书挡案) ③ 教师的管理:民国初年小学教员有正教员和副教员之分。 小学教师继续施行清末创建的教师检定制度。 ④ 教学管理:逐渐接近国际近代中小学课程。 ⑵ 高等学校的管理:《大学令》规定大学实行分科制,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农科、工科、医科、以文理为主)大学设校长 1名,各科设学长 1名。 教师称教授、助教授、讲师。 学校设立评议会和教授会等组织。 1913年 1月公布的《 大学规程》有规定:大学科下设门(相当于现在的系),门下有类(相当于现在的专业)。 ⑶ 师范学校的管理:这一时期的师范教育的承担者,主要是师范学校(省立)、高等师范学校(国立)。 第十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 大致到 20年代,我国近代的教育行政体制建成了自中央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县教育局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标志着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成。 1923年教育部公布了《县教育局规程》,规定以董事会为教育局的参议机构。 《壬戌学制》与《壬子 —— 葵丑学制》相比: ⑴ 缩短了小学修业的年限,有利于 初等教育普及 ⑵ 延长了中学修业年限,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 ⑶ 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兼顾升学和就业。 ⑷ 注意地区差别,给地方伸缩余地。 9《壬戌学制》的意义 (正确的评价 “ 六三三 ” 学制 ):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的 “ 六三三 ” 制,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照搬。 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同时也考虑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他是我国学制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该学制也有不足,如重文轻理、重应用轻基础等。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普通学校的管理:小学的课程与前段的课程相比变化较大的是 ⑴ 推行语体文和国语 ⑵ 初小增加社会、自然;增加公民、卫生 ,废止修身 ⑶ 改图画、手工为功用艺术和形象艺术。 许多中学还实行选科制和分学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普通中学出现了综合性高中。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高等学校的管理的基本措施: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其进行了全面改革。 ⑴ 明确提出了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 ⑵ 又提出了“ 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的办学方针。 ⑶ 再学校管理体制上,他则推行校长和委员会结合的制度,成立了评议会为立法机构。 ⑷ 开放女禁。 这些管理制度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就是 “ 教授制校 ”。 蔡元培根据 “ 沟通文理,废科设 系 ” 的思想,对学科设置进行了改革。 为了发展学生个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他实行 “ 选修制 ” ,等等。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高等学校的管理基本措施的意义: ⑴ 经过改革的北京大学,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近代高等学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⑵ 许多改革的思想和措施被吸收到《国立大学条例》等新立的法规中,促进了高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第十一章 民国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 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 ⑴ 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提出政府应拨固定教育专款,不得移作他用 ⑵ 要求教育行政独立,各省须设专管教育的 行政司,不得再将其附属于政务所之下,教育行政长官必须是具有教育素养的人担任,教育总长不可随政局的变动而频繁更换 ⑶ 要求教育思想、内容独立,执行一定的教育方针,不受政党与宗教的干涉,反对基督教育 大学院制的内容: 1927年 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蔡元培等的建议,实行大学院制,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 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和教育行政机构。 实行大学院制,要求划分大学区。 每一个大学区内设国立大学一所,设校长 1人综理大学区的一切学术与教育行政事务。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内容 明确提出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 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民国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普通学校的管理: ⑴ 学校领导体制。 1929年 7月开始实行训育制度。 ⑵ 校长的资格、任用制度。 这是第一次对校长的资格、任用体出管理。 大多为 “ 委任制 ” 少用 “ 聘任制 ”。 ⑶ 教师管理。 国家普遍实施了教师检定制度。 公私立学校的教员均实行聘任制,(聘期为一学期) ⑷ 教学管理。 课程的管理, 1928年 12月教育部就着手制定中小学课程标准。 1930年上海教育局开始试行毕业 会考制度。 ⑸ 导师制的推行。 1938年 3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通令中等以上学校实施导师制。 ⑹ 教育部经费的管理。 1927年以后,普通学校的教育经费逐渐形成了分级拨款与多途集资的格局。 民国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 1935年《中学规程》对校内考试作了如下规定 、操行及体育成绩三项 4种:日常考查、临时试验、学期考试、毕业考试 :平时成绩由日常考查和临时测验组成,前者占各科成绩的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分之一以上不得参加考试 第十二章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 苏维埃教育文化教育总方针和具体措施 总方针: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土地改革时期中央苏区政府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文教政策: ⑴ 彻底改造和整顿旧教育 ⑵ 教育必须为革命战争服务。 ⑶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 ⑷ 争取与培养知识分子为革命教育事业服务 ⑸ 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苏区教育行政机构的创立: 1928年 5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湘赣边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内正式设立了教育部。 1931年 11 月设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 瞿秋白为部长。 苏区的干部教育学校名称: ⑴ 苏维埃大学(苏大) ⑵ 中央农业大学 ⑶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军大学, 1937年迁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⑷ 高尔基戏剧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 ⑴ 教育为抗战服务。 具体要实行以下几项文化教育政策: ① 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② 创设并扩大增强 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③ 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 ④ 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 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 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⑵ 建立抗日文化教育统一战线 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⑷ 坚持 “ 干部教育第一 ” 抗日战争时期教师的管理:抗战时期,各边区政府都曾经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根据建立文化教育统一战线政策,吸收、教育和改造社会上 的知识分子任教,要求他们要一面教书、一面学习,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 其次,任用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或过去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任教,并采取各种办法提高他们的水平。 再次,大量 [培养新师资。 抗日战争时期具体要实行以下几项文化教育政策: ⑴ 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的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 ⑵ 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 ⑶ 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 文化和民族觉悟 ⑷ 办理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 “ 教育要为抗战服务 ” 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班主任工作总结专题 8篇 第一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 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改正。 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 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 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 尽管这样,下面我就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 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 ,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 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四、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 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要求学生讲卫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己就做到随手捡拾垃圾。 要求学生不迟到,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不迟到,个个讲文明守纪律。 五、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 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 ”教过低年 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 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延迟批评,这样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之后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 :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面对学生, 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班主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好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及生命的质量呢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及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每周的班会课,开好班会课;二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 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 为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