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纪律及管理策略的研究内容摘要:

和常规。 老师们每天面对的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当我在课堂上使用了 “ 钢琴曲代替命令 ” 的方法后,效果不错。 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 “ 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 „„” 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又营造了音乐课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 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 对症下药 ” ,采用多种方法。 我们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 “ 对症下药 ”。 以下是我搜寻来的几个方法: 【方法一】:树立典型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是一剂 “ 兴奋剂 ” ,它会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好,不守纪律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例如,老师可以说: “ 今天的音乐课上, 同学表现可好啦。 他唱歌时声音响亮、表情丰富,跳舞时动作优美、感情投入,最重要的是没有随便做小动作、不守纪律 „„” 听到这里,那些不守纪律的小朋友会紧张一下,对照自己的状况,能不能比得上受表扬的同学。 【方法二】:暗中提示 在教师范唱或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用眼神示意他 /她,或朝他 /她微微点点头,或轻轻用手碰一碰他 /她的肩膀,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方法三】:找闪光点 无 论对哪个学生,老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 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老师更要通过找闪光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观察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优点,先进行大力的表扬: “X X 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声打动了。 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 X X同学鼓鼓掌好吗。 ”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 “ 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 家更多的掌声。 好吗。 ” 听到这样的话,这位学生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了它。 【方法四】:课前约定 老师在课前可以先和个别经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约定好: “ 今天上课时,只要你有好的表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