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XX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为 7度,建筑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4. 3. 2 项目配 套条件 ( 1)交通: XX 区人民医院位于 XX 市城中心老城区一侧,有多路公交车经停此处,地处 AA街,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方便。 ( 2)通讯: XX 市建有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公司的固定和移动通讯网络及县有线电视网络,已有效覆盖项目地址地域,可满足项目通讯的需要。 项目建设的通信条件良好。 ( 3)供电、供水: 项目在原址基础上建设,使用原供电电缆,有足够的供电负荷;原供水主管已预埋,留有足够的供水负荷,可满足项目用电、用水需求, ( 4)建筑材料 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可就地解决。 综合上述,项 目在原址基础上建设符合城市规划控制性详规的要求,符合 XX市 XX 区人民医院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 项目建设配套条 件良好,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条件均能满足项目需要。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规划原则 按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基本设备设施配备设计规划; 根据 XX区人民医院现状条件急需增加的设施条件; 根据项目业主筹集资金能力; 规划规模为 日门诊病人 300人次,床位 240张。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建筑面积 4818 ㎡,其中新建门诊大楼 3270㎡、地下 停车 场 1113㎡;临时门诊用房建设 435㎡; 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配套设备及编制床单元基础设施; 住院大楼装饰 7267㎡; 配备医疗设备 32 台套。 表 51 项目单项工程组成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一 土建装饰工程 1 新建门诊大楼 ㎡ 3270 1 6F 2 地下停车场 ㎡ 1113 3 临时门诊用房 ㎡ 435 4 拆除危房 ㎡ 3211 5 住院大楼装饰 ㎡ 7267 二 设备设施购置 1 新增床位 床 40 2 住院部床单元改造 套 240 3 医疗设备购置 台、套 32 第六章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项目设计原则 6. 1. 1 设计依据 ( 1)《办公室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 2)《综合医院建设标准》 (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200 ( 4)《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GB5004595 ( 5)国家现行的技术规程及法规。 6. 1. 2 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 1)严格执行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的二甲医院建设标准,并结 合目前国内先进医院的设计思想,在医院内部的功能、流程及医疗设施方面达到国内先进二甲医院的水平。 ( 2)符合医疗活动规律的要求:医疗活动是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一体的复杂劳动。 医院建筑要根据医疗活动的规律进行设计和布局,达到节约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半径,提高工资效率,医疗质量和利于医疗管理的目的。 ( 3)医院工作具有连续性特点:一天 24 小时就诊不能间断,需要全方位,全天候地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因此,医院建筑应满足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接纳、转送和抢救病人的需要。 ( 4)符合病人康复的需要:疾病康复与医院建筑的微 小气候关系甚密。 日照和自然通风是构成医院微小气候的基本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空气中细菌和灰尘的含量、风速、辐射等内容。 单体建筑的朝向应兼顾日照和自然通风要求,迎风面的垂线应与 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成 30~60176。 角,建筑的间距最好选用 以上(建筑物高度 H 和建设物的间的践离 L之比,即 H/L≥ 1/)。 根据项目地址情况,项目建设方案平面示意见 附图。 平面设计 工程平面布置原则 A、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的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并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B、符合 宜宾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考虑建筑性质、造型、立面特征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容积率,绿化与项目工程设计同步进行; C、符合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建设标准; D、坚持节约用地、节省投资、有利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 建筑设计 平面设计 门诊大楼 建筑为框架结构,共六层,平面布置为内廊式。 底层设有汽车进出门廊,内部设计重视人流物流的科学合理安排。 重建门诊楼占地面积 7400 平方米。 左接行政楼右接住院部,故1#、 3#楼为六层, 2#楼为四层,建筑面积 3270平 方米,总高 米。 一层面积为 735 平方米,大厅面积为 ,设有急诊科、收费室、挂号室、药房等;二层面积为 545平方米,设有诊断室、办 公室等;三层面积为 700平方米,设有特检科、门诊手术室、体检中心、办公室等。 四层面积为 740平方米,设有诊断室、办公室等;五层、六层面积分别为 255 平方米,设有特色专科、办公室等。 门诊大楼设地下停车场,为单层,建筑面积 2020 平方米。 重建后的门诊楼功能分区较合理,日照充分,通风良好,交通便捷。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临时门诊用房 新修过度门诊 用房 252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 400 平方米,为 2层。 建筑设计 ( 1)室内交通 门诊楼走廊 ;病人疏散楼梯 3座,梯段净宽 ;设电梯1 台。 临时门诊用房走廊 2m;楼梯 2座,梯段净宽。 ( 2)剖面设计 门诊楼地下层层高 ,底层层高 ,其余各层均为 ;临时门诊用房各层均为 3m。 ( 3)立面及装饰 建筑顺应城市建设的脉络,应使建筑具有科技倾向和鲜明的明代感,也需要能放松紧张情绪的绿色生态共享空间。 考虑到该建筑所处位置起着连接旧城的地理位置,满足该建筑所处街景的城市 景观要求。 该立面高低错落,明快简洁的处理手法。 给人以新颖、亲切、明快的感觉。 建筑形象定位于简洁明快的建筑风格,兼有中、高档装饰材料的有机组合,体现了建筑的时代感,为城市增加了新亮点。 总体造型风格力求简洁、朴实、大方、采用通窗,现代而富有力度,水平式遮阳板强化了立面舒展感,又满足了避免病人受阳光直射所需要的功能要求,同时利用材料的适当变化,丰富了立面效果。 大厅及人流集中场所采用花岗石地面,设备用房、地下车库采用豆石地坪,其它采用防滑地砖。 采用轻钢龙骨铝合金板条吊顶。 ( 4)墙体及防水 外围护墙采用 200厚加气砼砌块,内隔墙采用 150厚加气砼砌块,防火分区隔墙为 240 厚标砖。 层面采用二毡三油防水屋和一布四涂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自然条件和基础数据 ( 1)基本风压值按 ,因气候温和,不考虑雪荷载。 ( 2)本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烈度值为 7 度计。 ( 3)本工程结构使用年限为 70 年。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地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 4)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为二级。 2.主要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0009202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GJ3202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201 工程地质及自然条件 ( 1)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1)规定宜宾地区基本风压值为。 ( 2)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201),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7度,其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级,地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 3)工程水文地质:考察场地周围已勘察工程水文地质资料,下阶段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主要设计取值参数 ( 1)荷载取值,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1)为基本依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各楼面负荷载取值如下: 门诊部: 走廊、门厅、卫生间: 楼梯间: 不上人屋面: KN/ m2 上人屋面: KN/ m2 屋顶花园: KN/ m2 ( 2)本工程结构使用年限为 70年。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结构选型 门诊楼结构型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主要框架柱网尺寸。 应相关单位要求该建筑 3楼分别连接行政楼及住院部,故 3楼采用外挑与之连接。 临时门诊用房结构型式为砖混,主要柱网尺寸。 基础埋置深度。 框架结构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 1)钢筋:框架柱、梁、墙选用Ⅰ、Ⅱ级钢,楼盖屋面选用冷扎带肋钢筋。 ф 1 级 fy=210N/mm2;ф Ⅱ级钢筋。 fy=300N/ mm2;LL550级冷扎带肋钢筋: fy=340 N/ mm2。 ( 2)钢板和型钢:一律采用 3号钢。 ( 3)焊条:采用 E43 型和 E50型。 ( 4)框架填充墙材料:均采用加气砼砌块及 M5混合砂浆砌筑。 ( 5)混凝土强度等级:墙、柱砼强度等级 C梁板砼强度等级 C25。 地基与基础 采用以中密卵石层作为持力层。 项目工程的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61: 表 61 项目工程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M2 740 2 总建筑面积 M2 4818 其中:门诊大楼建筑面积 M2 3270 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 M2 1113 临时门诊用房建筑面积 M2 435 3 绿化系数 % 30 按平面规划设计方案(不足部分利用屋顶) 4 场地综合利用系数 % 95 住院部改造 XX 市 XX 区人民医院住院部现有床位 2020 张,设备设施较为陈旧,本项目拟新增床位 40张,使医院住院部床位数达到 240张,并更新改造所以床单元。 同时对住院大楼进行装修改造。 表 62 住院部改造设施明细表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产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 合计 (万元) 一 床单元改造 1 不锈钢两折床 张 240 2 陪伴床 张 240 3 床上用品 套 720 4 综垫 张 240 6 床头柜 个 240 二 住院部装修改造 M2 7267 供氧、吸引系统设计 设计依据 ( 1)国家医药行业标准: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YY/T0187— 94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YY/T0186— 94 ( 2)企业标准: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 Q/63313551— — 20200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 Q/63313551— — 20200 设计内容 手术室、 ICU、病房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医用中心吸引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 根据医院用氧情况,中心氧站采用氧气瓶汇流排方式。 由氧气瓶、高压金属软管、一级控制台、报警器等构成。 两组气瓶(每组 十瓶)并联在汇流排上,一组供气,一组备用。 当一组氧气用完进,通过一 级控制台自动切换到另一组继续供氧,从而实现不间断供氧,此时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以便及时更换气瓶。 负压站采用 2台( SK— 3)水环式真空泵产生负压、用一个 3m3的负压罐存贮负压,并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真空泵的开停,确保负压值保持在规定范围。 氧气、吸引系统终设置:普通病房每床配一套、 ICU病房每床配两氧一吸手术室配 DT— 1 固定吊塔。 医院住院部的每个病区安装一台氧气二级稳压箱,其作用上将~ 的(主管路)氧气压力减至 ~,以供病员用氧在每个病区安装一台氧气流量仪,便于医院成本管理和各科室分级核算。 氧气管道采用不锈钢管(材质: Icr18Ni9Ti),管道清洁后必须进行严格脱脂,脱脂溶剂采用工业四氯化碳。 吸引管道主管和楼层分管采用热镀锌管,病房支管采用不锈钢管。 氧化管道必须可靠接地,以释放静电确保安全。 供氧系统楼层主管与绝缘电线、电缆水平净距离≥ ,交叉净距离≥ 米; 表 63 主要设备材料表 编号 名称 规格及形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一级控制柜 LB— C2 台 1 2 二级稳压器 LB— W2 台 5 3 固定吊塔 DT— 1 套 5 4 氧气流量仪 LB— C2 台 5 5 氧气终端 IZD— 1 套 2020 6 水环式真空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