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论文-新形势下钢铁企业打造竞争优势的探讨内容摘要:

送技术,对精矿粉实现管道远程输送;采用国际一流水平的管状皮带,实现了成品石灰全流程封闭输送,消除了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在余能余热的利用上,发展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发电。 实施余热利用技 术,回收蒸汽;采用先进的蓄热式燃烧技术改造轧钢加热炉,同步推进连铸坯的热送热装,有效提高热装率,使轧钢加热炉能耗得到有效下降。 采用反渗透水处理等高新技术和综合节水技术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大大节约新水;在推进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方面,钢铁企业应回收有用金属,尾渣用于生产建材,钢渣替代石灰石、白云石等资源作钢铁冶炼溶剂;如有的钢铁企业把高炉水渣全部用于水泥生产和混凝土掺合料,干渣用于筑路和地基建设;碳钢含铁尘泥加工后直接用于烧结配料,转炉污泥造球返回转炉作造渣剂等等。 循环经济的发展,既解决了钢厂的废 弃物污染问题,又创造了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一个年产 1000 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采用可循环钢铁生产新流程每年大约消耗铁矿石 1350 万吨,煤炭 630 万吨,生产 1000 万吨钢材,同时可消纳社会废钢 120 万吨,废塑料 20 万吨,发电 90 亿 kWh,并向社会提供高牌号水泥 300 万吨。 传统钢铁工业的功能只是制造钢铁产品,其特点是物质单向线性流动的开放式生产过程;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融为一体,成为闭环式生产过程,实现钢铁产品生产、能源转换、消纳社会废弃物三大 功能。 钢铁工业属于流程制造业,其特点是资源能源密集;生产规模大,物流吞吐量大;流程长,工序复杂;制造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物质和能量排放,因此也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开发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将彻底改变传统钢铁工业大量生产、大量排放的弊病,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是 21 世纪国际钢铁工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相关资料测算,如按我国年产钢 3 亿吨计算,采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每年可向国家提供 3 亿吨优质钢材,还可形成 2700 亿 kWh 的发电能力,大约相当于建设 4 个三峡电站;并可向社会提供9000 万吨 /年水泥 ,相当于减少国内近 1 亿吨矿石的自然开采量;可处理约 1/5的国内废塑料;降低钢铁工业总能耗 2700 万吨标准煤,节约水资源 亿吨,减少 CO2 排放量 1 亿吨,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三、加快内外部资源整合,打造绿色钢铁产品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从近些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有: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 一方面,加快推进内部资源整合,通过 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促进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能源的最佳配置和高效利用,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