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内容摘要:

流引起的生产 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形成均衡物流、实现物流合化。 所以做好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物流过程 是价值形成过程。 事实 上 ,在物流过程完成的同时,伴随着资金流、产品流、信息流一起运动的,是产品的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它进行的,如果这个过程的结束没有达到价值增殖的日的,就必须对物 流资金流、产品流、信急流等多环节进行分析。 生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物流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拥有的诸多能力。 其中,生产率的提高和综合 成本的降 低以及各种开支的节约就是通 过生产物流的优化和改进而 得以提高的 一种主 要表现。 企业物流可以说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对原材料和最终产品从产地向消费地转移,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 并 从中取得盈利的过程。 在进行市场营销 管 理 ,制定营销决策时,要充分考 虑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物流活 动中的顾客服务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能否迅速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保持物流服务的稳定和信赖将自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物流管理 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任何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动,都表现为物质资料 的流入、转化、流出等活动。 如果某 一环节不 能及时获取所需物资,企业的经营活动将被中断。 其次,物流管理决定着企业的销售情况与市场份额。 企业 可 以以 何 种价格提供多少品种和数量的物质产品,决定了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这 能力正 是决定企业销售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所在。 最后,物流管理水平影 响 企业成本的高低。 一方面 ,物资购销水平决定着 企业原材料的 成本、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的高低 ; 另方面 ,运输仓储装卸等过程, 直 接影 响 着企业的期间费用。 [3] 4 我国 生产企业内部物流的现状及其 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产企业内部物流的 现状 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5 (1) 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大批量生产方式为主 制造企业中采取大批量生产的占到 62%小批量生产的有 14%而及时化和定制化这两种相对灵活的生产方式则相对较少分别仅占 6%和 10%。 (2) 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范围主要面临全国和国际市场 %的企业产品销售范围是覆盖全国的 %的企业产品有跨国境销售在本省及周边省区进行销售的企业比例为 %只有较少部分的企业产品仅在本城市或本省销售。 (3) 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库存 期周期过长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库存是维持企业不间断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保障。 原材料库存周期则直接影响企业的物流需求。 12 月的库存期在工业企业原材料的平均库存期中占的比重最大为 32. 5%其次是 1120 天和 2130 天的库存期均在 20%左右再次是 23 个月而原材料库存周期在 10 天以下和 3 个月以上的企业则相对较少比重分别为 %和 %。 (4) 企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变化不大 2020 年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小于 5%的企业数量比 2020 年有小幅度增加从%上升至 %考虑统计上的误差 2020 年至 2020 年间企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在 5%的企业数量没有很明显的变化。 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 5%15%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 30%的企业数量较 2020 年略有增加但变化并不明显。 调查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总体上没有变化。 (5)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职能得到加强 对工商企业 2020 年的调查显示有 89%的企业成立了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其职责主要有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等相比 2020 年 77%的比例有了一定的提高。 (6) 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签订合同的形式偏向于选择短期灵活的合作模式 工商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临时合同从 2020 年的 %增加到 2020 年的 %而季度合同和年度合同均比 2020 年有所下降其中签订季度合同的比例从 2020年的 %降至 2020 年的 %年度合同的比例则从 2020 年的 %降至 2020 年的%。 签订长期合同的比例在过去两年内基本没有变化。 调查表明企业与物流服务商的合作方式比较偏向于选择短期灵活的合作模式。 [4] 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6 目前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已显现不足之处 : (1)企业供、产、销分布在相互独立的职能部门,信息、业务衔接有相互脱节现象。 (2)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只考虑企业内部环节,不考虑有业务联系的相关企业表现和配合对企业 竞争 力的影响。 (3)信息系统落后。 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与企业间 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致使整体 响 应市场的能力差。 (4)库存管理系统简单,库存控制决策单一,无法利用 供应链上的客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进行综合决策,进而无法建立对市场不 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 从传统的观点看,物流对一个企 业而言仅仅是一个辅助部门,物流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是一种支持作用。 但是,由于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即从大批量生产转向精细的准时化生产,这时的物流,包括采购与 供应,都需要跟着转变运作方式,实行准时供应和准时采购等。 另一方面 ,顾客需求的瞬时化,要求企业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用户手 中,以提高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 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企业的物流系 统具有和制造系统协调运作的能力,以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 因此物流管理不 再是传统的保证生产过程连续性的问题,而是要在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为 : 创造用户价值,降低 用户成本 , 协调制造活动,提高企业敏捷性 ; 提供用户服务,塑造企业形象 ; 提供信息反馈,协调供需矛盾。 要实现这几个目标,物流系统应做到准时交货、提高交货可 靠 性、降低库存费用等。 因此,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才能达到提高企业 竞争 力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将成为 21 世纪企业的核心 竞争 力,而物流管理又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 [5] 5 影响生产企业内部物流的因素分析 (1) 传统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影响企业内部物流效率的提高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 全”的经 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 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是分散的、低水平人的管理活动。 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 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7 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 同时,传统的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 内不易撼动,为新的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也就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这必然会导致物流成本责任主体不清,采购成本、仓库面 积、库存资金持续维持在一个高点上,最终影响企业内部物流效益的提高。 (2)企 业内部物流环节纵、横向联合薄弱 企业内部物流属于跨职能部门的活动,是一个多环节相连的复杂过程,但在生产、销售优先的思想处于支配地位的环境里,在传统组织职能权限约束和局部利益目标冲突下,物流活动 往往 被分割为几个 独立环节,上下游之间 物流活动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影响物流功能和要素 的有效衔接,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和竞争力。 (3)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 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的基础保证。 由于装备标准不 统一,限制了多式联运 的实现 ; 此外物流器具标准不 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 缺乏有效衔接,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