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新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技进步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疾病医疗诊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疾病 的种类也不断增加,给医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疾病并发症发病率逐 渐提高,一些疾病的前期症状往往不是有一种病情产生,有些病症显出突发的不 明原因性,传统的诊治方 法不能准确判断,容易造成误诊和错诊。 而由于缺少必 备的设备和医疗技术手段,医生只能让患者转诊,延缓患者就诊时间。 同时,与 医疗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无法开展,新的治疗方式也无法顺利进行。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将显著增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 医学科研实力,促进医学科技的进步。 (三)将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增加社会效益 5 通过在新区建设新医院,将最大程度的覆盖霍州市人民群众的就诊范围,减 少因缺乏医疗设备而转移的患者数量,减少对危重患者及时救助的延误,使患者 减轻痛苦,同时也减少患 者留驻外地诊疗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增强 当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加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是健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立健全完善 的社会服务能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目前,社会服务能力在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不断加重,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 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 虽然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可及性 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 影响国民健康素 质,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影响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就要着手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 突出问题。 综上所述,从满足当地医疗、保健、救治需要以及促进群众身体健康,推动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建设人民医院(新医院)项目,不仅是完全必 要的,而且势在必行。 6 第三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址 人民医院(新医院)建设地点位于山西某市区中部,市政府以东两公里处 二建设条件 (一)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岩土构 成 由勘察资料表明,该场地地基主要由粉土、卵石等组成。 据土性及力学性质 差异自上而下划分 ① ~ ② 土层,各土层分述如下: ① 号土层粉土( Q4al+pl):黄褐色,灰黄色,稍湿,中密,摇振反应中等,干 强度低,韧性低,含砂颗粒,土质不均,表层为种植土。 层厚 ,平均 厚度 ,层底标高平均值。 ② 号土层卵石( Q4al+pl):灰褐色,饱和,中密 ~密实,母岩成分以砂岩,花岗岩 为主,磨圆度良,一般粒径 20~60mm,占 50~60%,最大粒径 100mm,夹有漂石、 卵石,岩心最大长度约 70~80cm。 骨架颗粒间填充物为中粗砂、粘土等。 中压缩 性,最大揭露厚度。 (二 (三)水文条件 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32条。 汾河是境内最大河流,长 30千米,年平均流径量。 其它均为季节性河流。 拥有山西省第二大泉源 — 郭庄泉,平均流 量达 7立方 /秒。 沿东部霍山山峪尚有百多条山间小溪流出。 据地勘报告资料显示,该场地地下水位(静止水位)深度在自然地面以下 ~,高程为 ~,含水层为强透水层,属潜水,其补给来源 主要靠大气降水渗入和南侧侧向补给。 向西及南 侧排泄。 据区域地质资料,近年 来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约为。 勘察期间为平水期。 场地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以湿的卵石为主,场地环境类型为 II类。 地下 水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 7 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对钢筋混 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下具有微腐蚀性。 (四)交通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交通条件良好,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均已建成,交通十分便捷。 周边为开发成熟的居住区,道路等级高、建设年限短,路况条件优越。 (五)地震效应 (五)配套基础设施条件 给、排水 本项目给水由已埋设的市政管道供应,可以满足项目建设运营所需的各类用 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雨水直接排放至市政排水管道,生活污水直接排 放至市政污水管道,医疗污水排放至医院处理池内,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 污水管道。 供电 医院为一级用电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不间断供电。 电源由霍东新区供电局 公网供给。 通讯 本项目所需的各类通信设施主要为电话和网络,当地的电信部门将根据项目 的实际需求进行配套接入,可满足各类通信需求。 霍东新区邮电通信发达,程控电话、移动通信、邮政专递、数字微波 及光缆 传输等功能齐全。 天然气 气源由霍东新区天然气中压管网提供,由天然气次干管引入,支管采用枝状 布置,配套管网齐备,方便本项目接入。 8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方案确定的原则 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医院各部门的建筑布局合理,科学组织人流和物流, 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 病房楼不宜设 置阳台。 综合医院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 清 新、典雅、朴素的行业特点和当地的民俗特点。 综合医院的建设,除应符合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的要求外,应根据医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满足患者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 综合医院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应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 求;外窗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能良好的产品。 二总图布置 三建筑方案 (一)建设依据 (二)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医院内各建筑物建筑体型大体呈矩形,建筑立面造型与色彩符合医院特点, 力求简洁明快,外立面设计主要采用方窗,既有利于节能又节省造价。 通过建筑体型的变化以及 立面材质的选取,显现建筑的精雕细琢,使建筑稳 重中透着挺拔俊秀,一致中赋予变化与发展,做到既与周边建筑样式相呼应,又 有自身的特点。 (三)建筑功能设计 四设备方案 本项目建成后,将医院原有设备搬迁至新建场所,部分设备报废。 同时,根 据增设功能,新购置部分医疗设备及器械。 由于医疗设备配置将根据医院实际情 9 况统一采购,有关设备内容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完善。 故本报告不 予以考虑。 五给排水系统 (一)设计依据 (二)给水系统 医院的用水主要包括病人、医院职工和病人陪同人员的生活用水和医疗装 备、 制药、厨房、洗衣房用水等。 按照山西省有关用水定额标准的要求,按照 400L/床 .日、年 365天、 800张床位计算,全年共需水。 项目用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的规定。 水源由市政 供水管网直接供给。 其中:诊查室、诊断室、产房、手术室、检验科、医生办公 室、护士室、治疗室、配方室、其他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用房的洗 涤池,均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中药加工室、外科、口腔科的 洗涤池和污洗池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 75mm;穿越各类无菌室的管道应护封, 不得 明设; X线片洗片池的漂洗池,应持续从池底进水,池面溢水。 (三)排水系统 医院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屋面雨水经医院现有雨水管网直接排放,污水 经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 GB89781996二类一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排 放,同时对处理后达到中水标准的进行回用,用于洗涤、冲地、绿化浇淋等。 医院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核医学科污水的排放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 准》 GB479284的要求。 在地面上未经处理的污水管道,应有防漏和防护措施。 器皿洗涤和病人生活污水,应经过衰变等处理。 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各类污水均 排至医院污水处理房,经统一处理,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六通风、空调调节 (一)设计依据 (二)采暖设计 本项目采用市政集中供热,建筑物内以散热器进行采暖,以热水作为介质, 可保证 24小时采暖,冬季室温 18℃ — 26℃。 灼伤病房、血液病房、手术部、 X 线诊断室和治疗室、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等用房,均应采用 “ 早期采暖 ”。 同 10 时医院消毒、制剂、蒸煮饭、保温、洗衣、烫平、烘干、开水以蒸汽作为介质。 (三)空调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