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大千物流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3。 机场 —— 宝安物流园区。 占地二十至二十五公顷,包括航空物流、货物代理及配送; 西部港区物流园区。 占地四十公顷,以散杂货集散和集装箱运输为主; 南山物流园区。 占地二十公顷,主要为消费性物流节点和配送服务中心; 平湖物流园区。 面积达到五十公顷,主要用于货物中转运输及铁路公路联运; 龙华物流园区。 占地四十公顷,主要功能为陆路口岸货运中转及集装箱接驳; 笋岗 —— 清水河物流园区。 规模为五十到六十公顷,其功能为消费性物流节点和配送服务中心; 龙岗物流园区。 占地十公顷,主要为消费性物流节点和配送服务 中心; 盐田港区物流园区。 面积为五十公顷,主要从事国际集装箱中转、拆拼和仓储加工。 考虑到深圳的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在规划的 8大物流园区中,深圳市将优先发展机场 —— 宝安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园区、龙华物流园区、笋岗 —— 清水河物流园区、盐田港区物流园区及西部港区物流园区,几乎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物流园区建设。 19 当然,由于对物流园区理解上的差异,深圳规划的 8大园区其实在功能上是有较大不同的,是否都应称做物流园区,也有待于在未来的发展中进行重新的定位。 同时,一个城市即便是经济规模较大和区域经济地位突出的经济中心城 市,是否需要如此多的物流园区,也值得商榷。 ②东莞常平物流园区 东莞是珠江三角洲对外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 20xx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 344亿美元,在我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东莞以外贸经济为特色的国民经济结构,使得物流组织在时间、地域和网络等方面具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因高效率、低成本组织国际物流组织的需求,使东芜构筑起强大的物流运作系统。 与此同时,良好的涉外经济产业发展环境,使东莞在与国内地区开展引进国外大型工业企业入驻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东莞也因此在 90年代中后期的产业转型中,顺利地从主要为香港进行出口加工,转变 为具有自主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 IT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 三星、联想等知名企业均在东莞拥有生产基地,其产品在出口的同时,也大量销往内地的产品生产商与配套企业,因此,国内物流的组织也具有较大的规模。 产业发展和企业物流运作效率的需要,使为生产与销售服务的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突现出来,特别是发展物流园区的需求更为迫切。 东莞境内的常平是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的交汇点,有“京九第一镇”美誉,从物流的角度衡量,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借助连接南北的铁路干线京九线和常平铁路枢纽,建设服务于东莞及周边地区、 辐射京九沿线的物流园区,将有利于提高跨区域工业、商贸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运作效率。 20 规划中的常平物流园区首期占地二十亩,位于东莞常平东站货场东端,规划为八大功能,包括粮油饲料批发市场,农副产品、食品批发市场、专业建材市场、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仓储配送库及信息展示中心等。 届时,常平将成为京九沿线省市与珠江三角地区之间物流与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 上海市及华东地区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上海市区面积近 20年得到大幅度扩展,从 80年代初的 450平方公里左右到 90年代的 700平方公里,预计 到 2020年将达到 1500平方公里,中心区将达到 600平方公里。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原先布置在城市市区边缘或城市郊区的仓库、货场、铁路车站、化工区、港区、重工业区、发(变)电站等产业布局,变得不再合理,成为“深陷在城市中心区”的隐患之地。 同时,随着城市区面积的扩展和城际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城市中心区与新城区的边缘地区则很快形成了新的产业聚集中心。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确定的“客走内环、货走外环”的原则,以及“三港二路”的发展规划与调整趋势,参照国际上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与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上海将在城市西 北、西南两个物流的组织聚集地和通道上建设二个社会化、现代化的综合物流园区。 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三大经济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物流发生与运作组织枢纽。 此地的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徐州等城市,均因物流量大或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而在区域物流的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这些城市均在进行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论证或具体 21 项目的建设。 ①西南物流园区 规划中的西南物流园区将位于闵行区,以上海市与南方各省市物流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沪杭高速公路、铁路和公路国道为依托,以上海市浦西地区西南方向物流及城市内物流 主要服务对象,建设现代化物流系统。 ②西北物流园区 规划中的西北物流园区拟建在普陀区靠城市外环线一带,以上海市与北方各省市及沿长江省市物流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沪宁铁路、沪宁嘉高速公路和公路国道为依托,以上海市浦西地区东北方向和城市内物流为主要服务对象,建设现代化物流系统。 占地 3000亩的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是我国“十五”规划中全国 47个综合交通货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优势;军工路和宝山港三大港口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总量的 58%以上;通过外环线宝山段、吴淑越江隧道连接外高 桥,实现浦东浦西联运,年吞吐量将达到 1000万标准箱;连接浦东国际空港和虹桥国际机场以及沪嘉、沪宁、沪杭、沪京高速公路;通过使蕴藻洪与黄浦江、长江融为一体,服务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 显然,根据上海市物流(货运)的规律及仓储区、铁路货站布置,北方物流大于南方物流的特点,西北物流中心的规模与作用将大于西南物流中心。 ③徐州香山现代物流园区 徐州香山现代物流园区是徐州市政府 20xx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由徐限责任公司承建,位于市东郊下淀地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紧靠台湾大中钢铁厂、金山桥高新技术开 22 发区等生产区。 徐 州储运公司在原有 6万平方米仓库、二条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设施的基础上,拟建占地 100余亩的现代化货运停车场一座,一万平方米的智能化高架仓库一幢和拥有 200辆货运汽车的虚拟车队,并以此为龙头整合徐州市现有社会物流资源,届时一个拥有仓储、配送、停车和贸易区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将初露端倪。 货运停车场是规划之中的香山现代物流园区的重点项目之一,拥有 1000个车位的停车区、配备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易大厅,以及具有餐饮、住宿、加油、维修、代办有关证件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区。 该项目总投资 8000万元,预计日停车量为 1000台次。 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 物流园区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 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特性决定了物流园区大都布局在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 为吸引物流、配送转运中心等物流企业在园区集聚,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时还需考虑物流市场需求、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劳动力成本、环境等经济、社会条件因素。 以德国为例,在设置物流园区时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是至少可以实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特别是公路和铁路两种方式; 二是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物流园区布局与运输网络相适应; 三是经济合理性,包括较低 的地价、数量充足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等,为园区企业获得必要利益创造条件; 四是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 23 物流园区的占地规模较大,一般以仓储、运输、加工(工业加工和流通加工)等用地为主,同时还包括一定的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综合服务等设施用地。 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 自 1965年至今己建成 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 74公顷;荷兰的 14个物流园区,平均占地 ;德国的一些物流园区的占地规模较大,如不莱梅的物流园区占地 100公顷以上。 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 物流园区 的发展历史要比物流发展历史短许多,在西方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物流园区也属于近 10年发展起来新事物。 因此,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仍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建设的经营经验较少且并不成熟。 日本的经验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物流园区建设历史稍长,在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基本做法是: ①重视规划 物流园区的规模较大,影响的范围较广,政府重视。 通过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和配套的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边缘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具体配套设施建设的地块作为物 流园区。 ②优惠的土地使用和政府投资政策 将规划的园区内土地,分地块以生地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若资金不足,政府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③良好的市政设施配套及投资环境 政府对规划的物流园区,积极加快交通、市政设施的配套 24 建设,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园区,并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园区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德国的经验 德国政府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上与日本存在一定区别,也是近几年国内较为推崇的园 区发展经验。 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①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②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 物流园区对地区经济有明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引导各州按统一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还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 德国政府扶持物 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对园区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认为园区建设并非为了单纯的追求盈利。 因此,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 例如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州府图林根物流园区,其建设投资比例为:市政府占 %;州经济开发部占 35%;联邦铁路占 %;行业协会占 %。 ③企业化经营管理 德国政府扶持园区建设,并非不考虑园区效益与效率。 一般认为,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比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有效率,因此德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经历了由公益组织管理到企业管理两个阶段。 负责管理物流园 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共 25 同委托,负责园区的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 由于园区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或政府经济组织,所以园区经营企业的经营方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而主要侧重于平衡资金,实现管理和服务职能。 仍以图林根物流园区为例,其管理企业由 4人组成,企业的业务包括销售、宣传和物业管理三大块,管理公司还负责代表园区企业与政府交涉,负责兴建综合服务中心、维修保养厂、加油站、清洗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维修服务等。 园区内的道路、下水等市政工程 设施的维修、养护由市政公司负责,享受与普通市区同等水平公共服务并缴纳相关费用。 ④入驻园区企业自主经营 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仓储设施、堆场、转运站、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物流园区的发展前景 物流园区出现以后,对使用园区的企业乃至邻近城市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表现在减轻了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和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 物流园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 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德国权威机构的研究,未来 10年,即使在日本、德国这样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物流园区的建设仍将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较为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己经开始了大量积极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 26 践尝试。 随着这些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步伐必将大大加快。 第三章 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意义 盘锦市建设物流园区是 推进盘锦市流通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淑珍在 20xx年 12月8日召开的全市推进流通服务业工作会议上指 出: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流通服务业发展形势,切实把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加快发展流通服务业是发展接续产业的迫切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十五”以来,我市流通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新型产业不断发展,流通方式不断创新,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对区域的财政贡献不断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求把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增强就业的主要途径。 国家和省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流通服务业发展。 抓住机遇,推进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陈淑珍说,“十一五”时期,全市将围绕三大重点任务,全面构建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 到 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服务功能突出、网点布局合理、流通体系完善、商业极富活力的产业发展目标,部分流通行业和流通骨干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要实现到 20xx年全市流通服务业增加值、 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比 20xx年翻一番; 2020年基本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