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论文内容摘要:

式,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产权不明晰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财政资金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设施, 建成后移交给乡镇管理,土地是集体的,使用权是承包了的,产权和责任主体很难明确。 有些小型水利设施由几家农户管理,有些由村民小组管理,有些是村集体管理,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维护规则。 管理水平低,缺乏维护意识,重建轻管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时,基层水利人员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水利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服务能力弱,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基层水利管理者思想上就存在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的倾向,认为管理难度大。 有些地区,虽然农民参与了 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农民的参与程度不是很高。 加之各地长期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意识,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树立“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管理是永恒的主题”的思想观念。 各级政府和水管部门要在政策支持、法 律保护和资金补助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通过印发用水户协会建设宣传手册、宣传明白纸、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节水改造的好处和用水户协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举办项目培训班,市、县、乡、村层层对农户培训,统一各级的思想认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为项目建设营造“人人拥护,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 或通过“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四川南充模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确管理产权主体,依法管水 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还应从明确产权人手,通过产权划分和水权分配来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将使用权面向市场租赁,比如河南的股份合作制的“小农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