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内容摘要:

的有关资料应于审查会议前 七天 提供给相关 调度 机构。 第 64条 省调调 度 管辖或调度许可范围内的新建 、 改 建、 扩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影响运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通过设备 所属 单位提前一个月向省调提出书面申请,经省调批准并列入月度计划后实施。 第 65条 凡属华东网调和省调调度管 辖或调度许可的新设备,应在投产前 二 个月由设备所属单位 按 要求 向省调报送有关参数及资料。 第 66条 省调接到新投产设备的有关资料后,应做如下工作,并于投产前通知有关单位: 范围, 对新建发电厂、变电站命名, 对省调管辖或许可范围内的设备进行命名编号。 2. 修正短路容量,调整有关保护定值, 提供有关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原则方案。 ,并进行必要的潮流计算 、 稳定计算,修订稳定规定有关部分 ,修改一次系统结线图。 4. 修改 SCADA、 EMS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 等自动化系统。 调度 通信、自动化设备调试方案。 ,拟定新设备启动 调度 方案。 运行 管理 规定 有关部分。 ,了解 运行方式、 管理 规定 等。 第三节 新设备启动 要求 20 第 67条 新设备启动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并网调度协议 》。 结束,质量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参数测量及有关试验(包括保护元件及整组试验) 结束,并提前 四 天将实测参数和有关试验报告以书面形式报送省调和有关单位。 就绪(包括运行人员培训、考试合格,现场规程、制度健全等)。 通信、 调度 自动化设备良好,通信畅通,各项功能符合 国家标准及 调度 运行 要求。 、安全自动装置等 设备符合系统要求, 校验合格 并具备投运条件。 ,计量表计齐全,校验合格并具备运行条件。 ,并正式向有关调度报告,明确启动前设备状态。 第 68条 新设备投产前应由基建主管部门组织启动委员会,召开 有关单位参加的启动会议,确定启动日程和调试程序,讨论并审定启动原则方案。 第 69条 新设备启动投产前一个月,新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应向省调报送现场运行规程和事故处理规程,以及有权接受调度指令 的人员 名单。 第 610 条 新设备 启动投产或试运行,应提前 十二 个 工作 日 由新设备所属生产 运行 单位向省调 申报 新设备启动 工作 申请 票 ,其内容包括:。 、调试和试运行的计划,试验项目、方案及要求。 21 通信方式。 第 611 条 新设备启动前 四 天,省调应对新设备启动投产工作申请票予以答复,并应将启动 调度 方案下达有关单位。 新设备启动 调度 方案内容包括: 要求。 、调试操作方案。 通信、 调度 自动化要求。 发布调度指令 的 人员名单。 第 612 条 新投产单机容量为 100 兆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 40兆瓦及以上的水电机组,在基建投产 试运行期间, 应完成下列性能试验,并满足 相关要求 后, 方能进入商业化运营 ,调试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调试报告应提交 省调 :。 机组 AGC、 AVC及一次调频 运行功能调试。 励磁与电压调节系统、调速器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建模及参数测试试验 ,其中对电力系统稳定器要求适合 100兆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 50兆瓦及以上的水电机组。 第 613 条 新设备未 经申请批准或虽经批准,但在未得到所辖调度值班调度员的指令前,严禁自行将新设备接入系统运行。 启动设备一旦移交调度, 设备状态的变更 必须 遵守本规程规定,未经调度许可不得进行任何操作或工作。 22 第七章 运行方式的编制与管理 第一节 系统运行方式管理 第 71条 系统运行方式的编制应根据发用电 计划、电网改造计划、设备检修计划、新设备投产计划等,并结合本省电 网 安全、经济运行 实际 ,在上级调度 机构 的统一部署下进行。 第 72条 省调编制的运行方式分年 、月、日、节日、特殊运行方式 几种。 年度运行方式 由省 电力 公司总 工程师批准。 月、 日、 节日和重大特殊运行方式由省调分管 领导批准。 上述各种运行方式应按照调度管辖范围报华东网调批准或备案,年度运行方式报国调备案。 第 73条 凡属省调统一调度并纳入电网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的发电设备,不管其产权归属及何种管理形式,均 应 纳入电网运行方式和发电调度计划编制的范围(签订并网调度协议的应按照并网调度协议规定原则执行)。 第二节 运行方式 编制要求 第 74条 年度运行方式的编制: 年度运行方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年度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和本年度系统运行方式安排。 内容 主要 包括: 情况 总结 ( 1)上 年度新设备投产情况及系统规模 上年度新投产设备:上 年度新投产发电机组 , 500千伏及 220千伏变电设备容量及台数, 500千伏及 220千伏输电线路条数与总长度。 23 年 底 系统规模:总装机容量(按火电、水电、抽 水 蓄 能 分类),直接接入 220千伏及以上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发电容量。 220 千伏及以上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条数、总长度。 220千伏及以上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座数、变压器台数及各电压等级变电容量。 ( 2)上年度生产运行情况分析 电力 、 电量完成情况: 电力 、 电量 主要数据 、简要分析。 年度及分月全口径及 统调发电量(按火电、水电、 抽水蓄能 分类)完成情况。 统调年及分月最大负荷、最大峰谷差及其发生时间。 区域间、省间电力 、 电量交换及构成情况 , 年最大交换电力及发生时间。 水电厂运行情况 : 包括来水 、 调峰 、 弃水 等 情况 及 分析。 分月平均停机备用及旋转备用情况。 火电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 拉闸限电情况 : 包括拉闸限电原因、影响范围及次数等。 主要生产指标:频率合格率 , 高 、 低频率持续时间及原因分析 ,规定考核点的电压合格率 , 220千伏及以上系统最高 、 最低电压值及发生地点和时间 , 统调年最小发电负荷率、年平均发电负荷率、最大及 最小峰谷差 、月平均发电负荷率(分水、 火电)、平均峰谷差 , 负荷预测准确率 , 网损指标完成情况 , 发输变电设备检修完成情况 , 继电保护动作情况。 电力生产分析:重点分析迎峰渡夏 大负荷期间 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应对 措施。 电网运行方式变化大事记。 ( 3)上年度电网安全状况分析 24 系统事故简述、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事故按主网稳定破坏 、电网瓦解 、 主网解列 、 大 面积 停电 、 220 千伏及以上 发电厂 或 变电站 全停 、 局部系统解列等进行分类。 系统安全稳定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 上年度电网薄弱环节分析:包括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情况,目前仍存 在的问题。 安全自动装置动作情况及分析:主要是切机、切负荷、低频减载、低压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动作分析。 上年度调度系统开展安全活动的落实措施。 2.本年度运行方式 安排 ( 1)电力生产需求预测 负荷预测:全网用电需求 , 包括年和分月最大负荷、平均最大负荷、用电量、各季典型日负荷曲线。 发电预测:发电计划(结合购电合同) ,包括 分月全 省及分区 水电 (按 75%来水保证率计算)、火电最大可能出力和发电量计划、主要水 、 火电厂最大可能出力和发电量计划。 可调容量、备用容量安排。 外受 (售) 电预测(分月)。 电力 、 电量平衡分析 :按年及分月对全 省 和分 区 进行电力 、 电量平衡。 电力平衡应分别对最大和平均最大负荷、出力进行平衡。 如电力 、 电量平衡结果出现缺额,提出准备采取的措施 、 条件以及 省 外受电计划。 特别应对夏季高峰用电做详细分析。 调峰能力:系统分月调峰能力分析, 提出 存在问题及建议。 ( 2) 500千伏及 220千伏电网新设备投产计划 本年度新增统调机组、变压器、线路的投产计划和进度。 ( 3)电网主要设备检修计划 25 主要发 电、 输 电、 变电设备检修计划。 ( 4)水电厂水库运行方式 预测主要水电厂来水情况,制定相应的水库运用计划。 ( 5)本年度电网结 构及运行结线方式 网络结构变化及各时期结构特点。 典型正常运行方式和重要检修方式下的电气结线方式。 ( 6)电网潮流计算、 N1静态安全分析 典型运行方式潮流图、 N1静态安全分析。 ( 7)系统稳定分析及安全约束 按照全国联网计算大纲要求,对本 网 安全稳定水平进行分析校核。 确定提高稳定水平的措施、 省内 和省间联络线稳定极限。 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标准对本 网 安全稳定水平进行评价。 ( 8)无功电压和网损管理 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情况分析。 无功分区分层平衡情况、 电压水平(预计 500 千伏和 220 千伏最高 、 最低电 压)、可能越限的地点及其原因分析和采取的措施。 网损率预测及降损措施。 ( 9)电网 安全 稳定控制 装置和低频 、低压 减 载 配置 方案 安全 稳定控制 装置配置情况 , 低频 减 载 配置方案 , 低压减 载 配置方案。 ( 10)系统短路容量 500千伏和 220千伏电网 发电 厂 、 变 电 站 最大短路容量计算分析及防止短路容量越限的措施。 ( 11)电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本年度电网运行中存在问题 , 对 电网结构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6 ( 1)近十年装机 容量 及 220千伏 降压变电容量统计 ( 2)近十年 发 电 量 、用 电 量 、 省 际 交换电量 统计 ( 3)近十年发电出力及用电负荷统计 ( 4)近十年用电负荷率及峰谷差统计 ( 5)近十年 220千伏 网损电量及网损率统计 ( 6)近十年 220千伏 电能质量(频率及电压合格率)统计 ( 7)近十年继电保护动作情况统计 第 75条 月运行方式的编制 月运行方式根据省 电力 公司下达的季度发电计划、设备检修计划、结合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编制。 内容 主要包括 : 检修 进度及平均检修容量。 发电 厂平均有功、无功可调出力及 可调 发电量。 地区电网 峰谷平均 预测 用 电 负荷及全月 预测 用电量。 交换 电力计划曲线及月度 交换 电量计划。 电、 变电设备检修计划。 第 76条 为制定年、月运行方式,各发电厂、供电公司及所属地调 应 按时向省调报送下列资料: 机 组 年、月度 检 修计划及主要电气设备检修计划,分别在 每年10月上旬和每月 10日前报下年度和下月计划。 ( 1)本地区 电网 次年及分月 预测 负荷(含最高负荷及低谷负荷)和 预测 用电量(峰、腰、谷用电量)。 ( 2) 主要输 电 、变电设备年度及分月 检 修计划。 ( 3)地区 电网 结线图及正常运行方式图。 27 ( 4)无功补偿设备(包括 电业和用户电容器组、同步电动机等)。 ( 5)地区 电网 电压控制点 、 监视点及每季 度 电压曲线。 6)年度低频减载装置整定方案,地区电网稳定计算报告。 以上各项中 ( 1) 、 ( 2) 项于 上 年 10 月上旬报送(月度计划每月10 日前报送下月计划)。 ( 3) 、 ( 4) 项于年初报送。 ( 5) 项每季初报送。 ( 6) 项 5月底前报送。 第 77 条 地区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编制主要是将本地区电网上一年的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本年度的运行方式进行计算、分析、安排,分析电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措施。 内容主要 包括 : 年 度 电网生产运行情况总结分析 ( 1)生产运行指标:包括并入地区电网火、水电厂年发电量,年、月分区用电量 、 最大负荷、负荷率、无功电压、线损情况等。 ( 2)生产运行情况:包括新设备投产,发 电 、输 电 、 变电设备检修及安全 运行 情况,事故 统计及 分析 , 安全稳定控制 装置和稳定措施落实情况 , 内部电力市场运营情况等。 ( 3)电网规模:包括并入地区电网火、水电厂装机容量 , 地区 电网变电站、主变、线路数 量 , 电气及地理 结 线图 , 地区电网运行存在问题及分析。 安排 ( 1)新设备投产及电网改 造计划 , 一次运行方式 , 设备检修计划 ,电力 、 电量平衡等。 ( 2)潮流分析、稳定计算、短路容量校核、无功电压 和 线损分析 、安全稳定控制 装置 及 稳定措施等。 第 78条 系统各类运行方式的编制,应考虑 电网 安全、经济 运行 和保证电能质量的要求。 各发电厂、变电站、各地区 电网 的正常结线 方式 均应与主系统正常结线方式相适应。 220千伏及以下电网一般不允许出现电磁环网 运行 方式。 28 第三节 日常运行方式管理 第 79条 系统日 常 运行方式 (以下简称日运行方式) 编制应根据月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