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一同植入到支撑杆件中。 在此过程中,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 是深夜),确保钢筋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将导线沿钢筋主筋绑扎好,防止导线、钢筋应力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 支撑的监测截面选择在两支点间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每一监测截面安装一只钢筋应力计。 本工程设计支撑为环形钢筋混凝土支撑,主楼 A区坑内设三道砼圆环支撑,主楼 B区坑内设四道砼圆环支撑。 主楼 A区、主楼 B区各布置四个监测断面,每道支撑 1个监测点,共布置 28个支撑内力监测点。 ,避免设备与混凝土直接接触。 第 12 页 ,分别在 两根选定的外侧主筋上将钢筋计串联或并联 , 焊接在预留位置。 保证同一高程上的两个钢筋计连线在钢筋笼放入基坑时与基坑边线垂直。 ,将仪器两端的连接杆分别与钢筋焊接在一起,焊接强度不低于钢筋强度。 焊接过程中应用毛巾或其他布料盖住钢筋计,并不断向毛巾或其他布料浇凉水,避免温度过高而损伤仪器。 ,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焊渣飞 溅损坏电缆,各钢筋计及电缆编号后将电缆集束绑扎后呈“ S”形向上引出电缆直到桩顶位置,绑扎距离宜为。 ,方可后续施工,浇捣混凝土时导管应远离仪器 以上,防治损坏。 . 围护墙应力计的布设 在钻孔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地面将钢筋应力计焊接、按装到相应位置的钢筋笼上,同钢筋笼一同植入到桩体或维护墙体中。 在此过程中,需施工单位配合,我方将派员到现场(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确保钢筋计埋设的位置和方向满足测试的相关技术要求,将导线沿钢筋主筋绑 扎好,防止导线、钢筋应力计在焊接过程中被损坏,在钢筋笼顶部,焊接 左右,直径ф 50 的钢管,将导线穿入钢管中,钢管顶部用醒目标志提示,以防在挖土和剖桩头时确保钢筋应力计导线不被损坏。 上部电线用红漆涂抹,提醒现场各方注意保护测试仪器的信号电缆。 第 13 页 本工程设计围护墙为圆形,主楼 A区、主楼 B 区各布置四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布置 5个监测点,监测点竖向间距 5 米,共布置 40 个围护墙内力监测点。 .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 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的伸缩缝等处布设。 原则上离基坑较近处多布,离基坑较远处少布。 在每栋 建筑物外墙正负零以上 10~ 15cm 处,每间隔 12 米左右设一沉降观测点。 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 . 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现场监测仪器设备的损坏主要分为:施工损坏、人为损坏、安装埋设损坏和不可预见因素损坏这四大类,针对这四大类损坏原因分别采取的防范保护措施如下。 . 施工损坏的保护措施 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监测部位与施工区域发生冲突,从而造成监测设施被施工和机械损坏(挖除、钻孔、浇筑等)。 针对施工损坏,采取的防范保护措施有: ( 1)了解熟悉施工的情况和方法,与施工方密切配合,需在不受施工影响、具备监测仪器安装埋 设的技术条件后,才进行监测仪器的安装埋设和钻孔。 ( 2)加强现场巡视,在施工期间做到每天有监测人员在现场巡视,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地连墙剔凿、冠梁钢筋安装及浇灌混凝土时,应专人负责封口及看护管、线,防止碰伤,如有坠物或管体破裂现象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清除、修补措施 ( 3)在开挖过程中,槽内水位监测点应加盖防护,防止泥块等杂物掉入监测井中造成淤塞影响观测。 在基坑开挖时,降水井周围 范围内土采用人工清理。 井口高于槽底 500mm,防止槽底表面水流入井内,影响监测。 ( 4)监测点布设必须按图施工,布设点周围不得堆 积大体积或过重材料,以防止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 ( 5)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开监测点或监测设施;如果遇到必须对监测点进行损坏的情况,请提前通知现场监测人员,协商处理。 ( 6)密切保持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和配合,及时将监测设施情况反馈给有关方面,当发现监测与施工有冲突时及时报告。 ( 7)在已安装埋设的监测设施上设醒目标记,并通知周围有关人员注意保护。 第 14 页 . 人为损坏的保护措施 主要是指监测设施受到人为有意的损坏,如监测仪和监测点被砸毁、监测孔被堵、监测设施被盗等。 针对人为损坏,我们采取的防范保护措施是采用牢固可 靠的保护设施,使人为无法破坏。 ( 1)观测孔孔口均浇筑钢筋砼保护墩,所设盖板需用我们的专用工具才能打开,其余人员无法打开。 ( 2)在桩顶用砖砌一个观测房,将所有观测电缆引入其中,加锁保护。 当监测设施暴露在外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之隐蔽。 . 安装埋设损坏的保护措施 是指在安装埋设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 如仪器设备安装以后不能正常工作,观测孔埋设过程中被堵塞等。 针对安装埋设过程中的损坏,采取的措施有: ( 1)在安装埋设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技术要求,并进行预安装,明确安装人员各自的职责,安装过程中 细致认真。 ( 2)测斜管、钢筋计传输线绑在地连墙钢筋笼内侧,钢筋笼下笼时设专人看护,不得碰撞,防止损伤,安装埋设过程中随时用仪表监测仪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发现异常立刻返工。 ( 3)在安装埋设过程中采取一定的保护手段,观测孔回填砂时要慢慢地放,必要时在砂中加水。 ( 4)仪器设备安装以后,在埋设以前一直有人值班看守,直至仪器设备埋入;在安装埋设以后,保护设施安装以前,也要有人值班看守直至保护设施安装。 . 不可预见因素损坏的保护措施 是指人为无法控制的损坏,针对不可预见因素的损坏,采取的措施有: ( 1)加强安全预报和 人工巡视检查,发现险情时,经上级同意,在可能的条件下立即撤除能撤走的仪器设备,减少损失。 ( 2)仪器设备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被损坏以后,立即向施工方负责人报告,如有必要,经同意,重新安装埋设相应仪器设备。 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 ( 3)现场监测点设醒目颜色标注编号及类型,观测结束后应立即采用专用盖板防护管体,防止物品坠入测斜管影响下次观测。 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置完毕,用油漆作上标记,提示人们不要破坏,平时观测时告诉附近的居民保护好沉降观测点,因为沉降 第 15 页 观测对他们也有利。 如果遭到破坏时,应尽 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再联测已知点,归算到以前的数据上,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第 16 页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 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 参照上述内容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开挖随进行观察。 要求观察人员作到以下两点 : 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 熟悉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 立即报告。 . 水位监测方法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 水位监测井采用大口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 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177。 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 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精度:测量误差不大于 5 毫米。 .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本项监测是 深入到地下土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周边土体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 实测时首先将测头导轮高轮向基坑内侧方向放入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划至管底以上 50cm (防止掉入异物时测头无法到达起测位置而影响数据连续观测),测读时由管底开始,利用测读仪每提升 m 读数一次,直至管口。 拿出侧头后旋转 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 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各测点的实际位移。 性能指标:传感灵 敏度 ‰、精度177。 4mm/15m。 第 17 页 . 基坑顶部及围护墙顶 水平、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利用高精度徕卡 TCA2020 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在水平位移基准点上设站,量测站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和水平角,计算出每个监测点的坐标。 首期连续观测两次,两次所得的坐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水平位移量的单次变化值、累计变化值和变化速率。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mm) 水平位移报警值 累计值 D( mm) D20 20≤ D40 40≤ D60 D60 变化速率 VD( mm/d) VD2 2≤ VD4 4≤ VD6 VD6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 ≤ ≤ ≤ 注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 1√ 2; 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垂直位移监测 : 采用高精度 DNIN 12 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进行测量。 用光学测微法 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 I 角进行监 测, 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 基准点选在离基坑 50m 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 15mm 左右、长度 ~ 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 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精度:按国家水 准二等精度要求 ,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 毫米。 竖向 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mm) 竖向位移报警值 累计值 S( mm) S20 20≤ S40 40≤ S60 S60 变化速率 VS( mm/d) VS2 2≤ VS4 4≤ VS6 VS6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 ≤ ≤ ≤ 注 监测点 测站高差 中误差 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第 18 页 . 周边建筑垂直位移监测 测量方法: 采用高精度 DNIN 12 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进行测量。 用光学测 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 I角进行监测, I15。 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 基准点选在离基坑 50m 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 15mm 左右、长度 ~ 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 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 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精度: 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 ,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 毫米。 . 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 对层高六层以上,外立面上下具备通视条件且能到屋顶的周边建筑物进行激光铅直法倾斜观测。 周边建筑物倾斜的测定: 在建筑物上设定倾斜观测上下标志,并编号,将激光三维定向仪置于建筑物墙角,该仪器具有自动整平功能并发射铅直激光,通过测量建筑物上、下外墙与激光束的水平距离即可得出建筑物单侧倾斜量及倾斜方向,再由激光测距仪测定建筑物高度,通过计算出建筑物的原始倾 斜率。 初始值测定后,定期采用激光铅直法进行倾斜测量,两期测值相减即可得出建筑物倾斜变化量。 . 支护桩内力监测方法 采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来监测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内部钢筋应力的变化。 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工作原理是利用一根张拉并固定在应力计变形段两端中心位置的钢弦,在 第 19 页 受力变形后自振频率发生改变,求出钢弦应力的大小,进而推算出被测钢筋受力的变化。 钢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P=KΔ F+bΔ T+B 式中: P— 被测钢筋的荷载( KN); K— 钢筋计的标定系数( KN/F); Δ F— 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F); b。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工程监测项目监测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照南京市机电招标办和政府采购的相 关文件执行;应在南京市机电招标办或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 第十条 重要设备和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50 万元以下的,按《南京工业大学基本建设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与供应管理实施细则 》执行。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5 南京工业大学基建财务管理规定 为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以及降低基建投资风险
相信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开发山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试点建设工作顺利实施,我院成立了 “中医专科专病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试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和工作办公室。 卫生院 院长杨再军任组长,各团队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院办公室
痛。 有些员工 会选择这些日子请假,以悼念亡魂。 作为上级,对此应灵活处理,而 且要留心员工有无生病、是否落落寡欢及其外表有何变化,如最近是 消瘦还是变胖。 缺失的环节 亚利桑那州 Ottawa University(编者译:渥太华大学)的助理教 授兼劳资关系项目主任 Bob Obrestein(鲍勃)说道,工作 环境中所 缺少的环节是,找出悲伤员工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找出如何充分提
高中。 课程标准 项目 构思 数列: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让学生在建立数列的表象时要加以特殊的数列,加强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思想,通过比赛学习方式,哪个小组对数列通项公式发现的比较多。 这样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等比数列: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项目学习设计 第 1 节 : 项目计划 活动 3: 社区与项目构思 所需时间 : 15 分钟 开发项目的思路是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又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1. 请模仿王老师和小张老师,通过头脑风暴设计项目方案; 2. 在下面写下对项目的描述: 注意 : 参看附录 小学 、 中学 和 高中 的例子。 学生扮演画家,在全校走廊举办画展。 向全校老师,学生及外来参观人员展示,并轮流做讲解员。
过头脑风暴设计项目方案 ; 2. 在下面写下对项目的描述 : 注意 : 参看附录 小学 、 中学 和 高中 的例子。 分组讨论、选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作介绍。 分组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新会景点的资料,组内分配任务。 运用资料, PPT制作技术,合作完成作品制作。 学生以“导游景点介绍”的活动形式进行作品展示,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共同学习。 总结本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模块 2: 项目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