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综合监管职责-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容摘要:

市政府绩效考核挂钩。 在对部门的考核中,实行自评、区县安委会评议、市安办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促使各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全市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形成了综合监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敢于担当,有效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几年来,我局科学编制年度重点执法检查计划,统筹全市执法工作。 在事故多发和隐患突出领域,主动牵头,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及时有效地消除城市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一是着眼全局,牵头 “打非 ”。 坚持不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专项行动。 去年,市委、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主要领导签订 “打非 ”责任书。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安监系统以安委会为依托,勇于担当,牵头组织领导全市“打非 ”专项行动。 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约 465 万平方米,依 18 法关停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 ,罚款 4023余万元,处理相关人员 17941 名。 “打非 ”行动铲除了一批危及城市运行安全的 “毒瘤 ”,对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把握形势,组织 “护航 ”。 针对首都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全国 “两会 ”等重要时期,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 “护航 ”行动。 以燃气使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地下空间、商场超市、轨道交通运营、住宅电梯等六个行业(领域)作为检查重点,明确了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工作。 截止目前, “护航 ”行动共检查企业 万家,下达执法文书 , 消除隐患。 实现了曝光一批、处罚一批,停业一批、关闭取缔一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的目标,为全国 “两会 ”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是紧盯盲区,联合 “行动 ”。 几年来,我局围绕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沿线隐患以及道路客运隐患等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事故多发领域开展了临建房屋与拆除工程安全、废品回收站点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隐患突出领域开展了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及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整治专项行动。 采取市区两级联合执法、多部门集中约谈、公开处理媒体曝光、挂黄牌以及 公布隐患突出单位 “黑名单 ”等多种形式,突出专项行动的工作力度和成效。 二、主要体会 (一)要善于从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大格局中审视综合监管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仅是企业自身问题,同时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 特别是社会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不相适 19 应,外来人口管理不到位,一些低端产业不断发展等等,导致各类安全问题突出。 因此,我们应当自觉提升工作的大局意识,深刻认识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从城市运行的大格局中来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 (二)要善于从发现和解决社会管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中发挥综合 监管作用。 有些安全生产问题和隐患长期存在,主要是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 比如,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快而发展质量低的问题、行业管理弱化、市场准入门槛不高、技术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解决深层次矛盾,需要相关行业部门、专业部门从源头上完善政策,拓展手段,强化监管。 同时,积极发挥综合监管作用,促进行业、专业、属地安全监管的协调联动,提高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水平。 (三)要善于从提高政策法规规章的执行力上强化综合监管的效能。 当前,全市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得到了完善,但是执行力不够,使得企业层面安全生产问题还 较多。 因此,我们在不断健全完善法规政策的同时,应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运用好 “一岗双责 ”制度、综合考核、调查评估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等手段和方法,促进各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切实提高政策法规执行力,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而促进安全状况明显好转,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督促区县政府、行业部门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充分发挥市安委会综合协调、统筹调度、督查督办的平台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综合监管为主导,属地政府监管与 20 行业部门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安 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督促落实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属地监管、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 (二)强化综合监管工作机制落实。 坚持落实综合监管工作制度,研究并解决影响城市运行的瓶颈问题,完善安全管理政策标准,拓展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推进人员密集场所、交通运输、建设工程领域、城市运行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 (三)狠抓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工作。 进一步完善 2020年综合考核工作,一方面使各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使区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更加自觉地落实安全生产 监管职责。 (四)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以及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督查工作。 (五)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做好全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本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明确标准化总体目标、方法步骤、政策措施、工作机制、职责任务等。 在朝阳、海淀、顺义进行先期试点,为全面推开奠定基础。 在机械、冶金、建材、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企业建设。 (六)积极推广安全隐患自查自 报等信息化系统建设。 围绕 “京安 ”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隐患自查自报、执法检查、投诉举报、综合指标、风险源管理 5 大核心业务系统,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制度, 21 确保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有序开展。 2020 年是实施 “十二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推动首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关键之年,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盯事故多发易发的行业领域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全力控制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坚决 遏制重特大事故,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2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强化综合监管职能 扎实推进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 〇 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三年来,我们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20〕 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 “安全生产年 ”活动的通知》(国办发〔 2020〕 11 号)、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 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 产工作的决策部署,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 2020〕 40号)和 《关于开展创建湖北省重点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工地(标段)活动的通知》(鄂安〔 2020〕 6号) 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全省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联合督查行动,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达标。 先后 共有 18个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标段)创建单位受到省政府表彰, 12个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荣获湖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标段)称号。 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2020年至 2020年,全省建筑施工领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2020 年同比分别下降 %和 %;2020 年同比分别下降 %和 %, 为促进全省安全生产 23 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建章立制,强力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 进入 “十一五 ”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年固定资产 投资突破 5000亿元,交通、能源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同时,建设工程领域各类事故呈现多发上升态势,仅 2020 年 1 至 2 月, 就发生建筑事故 12 起,死亡 11 人, 同比分别上升 %和 %, 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和社会稳定。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省委、省政府和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2020年 3月份,紧急制定下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 2020〕 30号),对全省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提出了 “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 “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纳入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 ”等明确要求。 为了抓好贯彻落实,我们联系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湖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管工作 “双联 ”制度》(鄂安办〔 2020〕 2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意见》(鄂安办〔 2020〕 36号)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建设工程联合督查和联席会议制度,为全省综合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职责,有效发挥综合监管职能,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是依托企业试点,统一规范标准。 2020年底,我们开始筹划率先在全省重点建设工程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由于当时相关政策、工作机制、技术规范和标准 24 还未形成,我们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成立了标准化建设研究专班,依托技术力量雄厚、安全基础扎实的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试点工作,经过 2个多月的专题研究和现场考评,最终形成了 达标标准和考评办法。 2020 年 2 月,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湖北省重点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工地(标段)活动的通知》(鄂安〔 2020〕 6号),从工作机制上进一步促进了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 ,推动达标建设。 我们把开展创建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标段)活动,作为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为了推动企业安全达标,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省政府将 “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标段) ”列入省政府表彰范围。 同时,我们把达标创建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和评先选优范围,将达标结果与企业信用评级挂钩。 省安监局及时在门户网站公布达标表彰通报,并将达标结果向行业主管部门和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机构 通报,作为企业项目核准、信用评级和投资融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组织开展 创建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标段)活动 ”中,我们注重发挥达标工地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在达标的基础上争创 “达标示范 ”,实现达标升级。 通过举行授牌表彰仪式和实施有关激励政策,极大调动了工程建设各方开展达标建设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有效促进了 全省重点项目建设。 2020年,清江水布垭电站(第四台机组)、武汉长江隧道等 10多个项目已建成。 25 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湖北 段等 30 多个项目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2020年,全省 15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占年度计划的 %。 大广北高速公路、随岳北高速公路、鄂州电厂二期、李宁工业园一期等 40 多个项目建成。 2020 年,全省182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亿元。 2020 年,全省交通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 4000里。 实现了投资大幅增长,事故大幅下降的可喜局面。 二、综合监管,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具有参建单位多、工程建设过程不确定因素多、施工现场管理应对各种情况多等 特点。 三年来,我们始终把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 一手抓跟踪监管,一手抓隐患排查整治,提高达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重点加强动态监管和过程指导,坚持基础达标、管理达标和过程达标;坚持与行业管理部门开展联合督查、与工程参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的“双联 ”工作制度;督促指导行业管理部门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和施工资质行政审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和专家组深入施工现场督导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依法严肃追究安全责任; 督促企业不断完善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三、夯实基础,着力提高施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 开展达标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立足于企业创建为主,注重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督促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 26 理念,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对应评定标准要求开展达标建设活动。 全省 56个参加达标建设单位普遍做到了 “三个结合 ”和 “三个 转变 ”,即:把达标创建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达标创建与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相结合,自觉将建设行为纳入法治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