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职称论文信息技术在施工及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内容摘要:

的方式和模式上。 很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停留在上世纪 70年代的程度,即仅仅是单项程序的应用,完全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信息化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 而信息化的优势则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现在很多企业在硬件上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家也都在用电脑办公,很多还组建了局域网络,使用软件替代了很多原来手工操作的工作,但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就比如说作个报表之类的,似乎用电脑做只是为了美观,有的人是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再一个 个录入电脑,感觉上用电脑反而效率更低了,殊不知作表格的 Excel 软件本身具有极强大的计算功能、数据库功能,而且还能进行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 这还只是对单项程序运用的不到位,至于各部门之间的集成共享那就更谈不上了。 三 、 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建筑业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 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 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 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 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 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四、信息技术能够在施工管理的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 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 2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 有利于分工合作; 3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大有可为: (一)工程管理方面 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