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指导书内容摘要:
化。 矢量化的时候注意不同行政级别的线形选择,当行政界线与现状地物重合时要注意,根据行政界线所处线状地物的实际位置,确定如何跳绘是单侧还 是双侧。 线状地物矢量化是指宽度大于 2 米,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河流、道路、林带、沟、渠等。 矢量化是要求跟踪线连续,线要走线状地物的中心,线形偏离值小于图上177。 毫米。 不同的线状地物根据图例板选择不同的线型。 地类界线矢量化时应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先确定地类,并考虑该图斑是否够上图标准,然后进行图斑边界的矢量化。 当行政界线与道路、沟渠等线状地物重合时,即这两种要素的位置相同而属性不同时,他们所要求的数据层也不同,为了避免重复采集带来的误差,要求先采集一类线,然后复制该线到另一数据层中,再 根据图例板修改参数。 当地类界与行政界线或线状地物重合时只画行政界线或线状地物。 在对地类界,行政界线和线状地物进行数据采集时,要尽量保持其封闭性和连续性。 在矢量化线要素时,要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各种界线要放对层,各种要素的线型选择要正确,尤其是行政界线如果线型选错很难发现,所以在矢量化的时候一定要细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15 ( 3) 点要素的采集 这一步要采集的点要素主要是地类码,与采集地类界形成地类图斑同时进行。 根据影像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确定是什么地类,就进行标注,这是外业调查的一个参考。 ( 4) 接边 当各层文件都完成矢量化 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接边处理,相邻图幅数据自然接边。 在接边的过程中,相邻图幅间同名要素距离小于 的处理方法是移动其中任一要素使两者连接。 若相邻图幅间同名要素的距离在 之间,将两要素各移动一半在中间位置连接。 如超出范围必须检查原因,予以更正。 6. 出图 接边完成之后就要出图,外业彩色参考图是将室内所采集的所有线要素和点要素,叠加在融合影像图上。 外业工作底图有三种:村图、权属界线图、地类图。 外业调查的时候如果利用分幅地类图不方便,因为一个村可能在好几幅图上,而每幅图上又有好几个不完整的村,外业 调绘不方便,所以我们就出了村图在为外业调查最基本的图件。 生成村图时是将村所在的整个乡的图拼接在一起,运用 的工程裁减功能,将每个村裁成一个列大于村范围的矩形图。 这样不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村便于调查,多出来的部分还便于村与村之间的衔接。 权属界线图上只有行政界线包括争议界,将不同等级的行政界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宽度的实线叠加在航空影像图上。 这样利于辨认不同等级的界线,也容易找出矢量化时的线型错误,便于以后的修改。 地类图是将所有的线要素和点要素采用不同的线划符号、颜色叠加在航空影像图上,地类图是外业调查 时作为转绘的底图,也是内业修改时最基本的参照图 第五章 外业调绘 1. 确定调查路线 在读片之后,可按照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解译顺序,划分调查区的 “地理景观 —— 土地利用类型 ”大区和亚区,选择野外调查路线。 此路线要求穿所有的 “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 ”大区和亚区。 其路线长度不得小于调查区长、宽尺寸最大幅度的 2 倍。 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复杂,景观分区较多,其路线调查长度还要增加,并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增加若干路线,以保证调查路线的代表性。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16 2. 野外调绘 ( 1) 土地权属界的调绘 ①工作底图上的权属界线类型 工作底 图上的权属界线包括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 土地权属界包括村(大队)、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外的厂矿、机关、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界和使用权界。 各类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的表示如下: 省(市)界: — — — ; 区(县)界: — — — — ; 乡(镇)界: — — — — — — ; 村界: — — — — — — — — —。 ② 权属调查范围的规定 本次 调 查只对发生变化的权属界线进行变更调查,不涉及对初始详查双方签署了土地权 属界线 协议书后又翻悔 的所谓土地争议。 ③ 权属调查的方法 发生变化的权属界线依据《规程》进行变更调查,更新权属协议书。 调查人员应会同调查区的相邻双方法人代表同时到现场指界。 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并标绘在 1:10,000 分幅工作膜图上。 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界之间的土地为争议。 对争议的权属界线应将各方自认的界线同时在图上标清。 在指界过程中,如果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的,应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境界线、权属界线的表示类型及其意义 直线型:不依附线状地物,表示以境界线、权属界线为地类界; 单侧型(上下及左右):依附线状地物,表示该线状地物归另一侧单位所有; 跳绘型(线状地物两侧):依附线状地物,表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为界,两单位各占一半。 ④ 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填写 在外业调绘中,对于界址明确,界线分明,没有争议的,要按规定格式填写“ 土地权属协议书 ”。 “ 协议书 ” 的主要内容是: ⅰ .附图。 着重 查 清权属界线拐点及界线位置; ⅱ .文字说明。 阐述拐点及权属界线的真实位置 (如下图所示); ⅲ .各方签字盖章。 “ 协议书 ” 一式三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17 文字说明:界点 1 是国有公路的东边线与农村道路的中心线的交点; 界点 1— 2 以农村道路的中心线为界,路为两家共有。 界点 3— 4 以干渠的中心线为界,干渠为两家共有;界点 4— 6 以农村道路的中心线为界,路为两家共有;界点 6— 8 以地类界为界,李庄为果园,王庄为耕地;界点 8— 9 以干渠南线为界,干渠属李庄。 ( 2) 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采用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释、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 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 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 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 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直接进行矢量化)。 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 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得地、地类或界线,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 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 充调查。 利用 DOM 或经过室内预判后打印出来的纸质影像图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外业调查应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修正或补充调查;对内业部确定或无法解译的影像作重点调查;对影像上没有的、新增的地物进行补测, 并将核实、补测的内容及属性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最终获得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依次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综合调查法可以将大量外业调绘工作提前到内业完成,减轻外业调绘的劳动强度,提高调绘的工作效率。 外业调查基本程序及要求: (一) .外业调查基本程序。 在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前,首先要在室内设计好外业调绘路线。 调绘路线以既要少走路又不至于漏掉要调绘的地物为原则,并做到走到、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18 到、问道、画到(四到)。 2.确定站立点。 为了提高调绘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选好站立点,并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按计划路线调绘,同时要向两侧铺开,尽量扩大调绘范围。 3.核实、调查。 实地核实、调查应采取“远看近判”的方法,将地类的界线、范围、属性等调查内容准确调绘在调查底图上。 通过外业,依据实地现状,将内业解译或无法解译的内容,依据实地现状进行 核 实或或调绘。 对室内解译正确的予以确认;由错误的进行修正;对未解译的部分,根据实地情况调绘或补测在调查底图准确的位置上。 同时,将调查的内容、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上或填写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 4.边走边调绘。 根据调查设计的路线,在到达下一站立点途中,可依据影像边走、边看、边判、边记、边画,对室内预判的内容逐一核实、记载,在到达下一站立点后,再进行调绘。 5.询问。 在调查过程中应多向当地群众或向导询问,及时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情况,主要用地类型、地名、工矿企业单位和权属等情况,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二) .外业调查基本要求 尽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调查资料,参考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和土地更新调查形成的土地调查基础图件,对影像进行解译,将未变化的各种界线、属性、注记等调查内容,依据影像直接转绘在调查底图上,并实地核实确认。 对已变化的调查内容,在实地依据影像调绘在调查底图上。 当影像部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应采用实地测量方法,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 对有设计图、竣工图等相关资料的新增地物,可依据资料将新增地物的地类界限直接转绘在调查底图上,但必须实地核实范围是否正确。 调查精度要求,与影像对比,调绘 、转绘的各种明显界线与 DOM 上同名 地物的移位部大于图上 ,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 ( 3)线状地物调绘 ① 线状地物 的概念 :河流、铁路、林带、固定的沟、渠、路等。 2m 且小于 50m 的路和宽度小于 40m 的河渠、林带,要进行调绘,并到实地丈量宽度,丈量读数精确到。 ,要分段丈量。 ,不用到外业调绘,可以直接从图上量取出来。 ②线状地物的丈量要求 用钢尺或皮尺对所有的线状地物,一个图斑一个图斑地选择有代表 性的位置进行宽度丈量。 :它要包括河(渠)堤的两侧宽度小于 2m 的护河(渠)林带。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19 、宽度小于 2m 的护路林。 2m 的护路(河、渠)林要单独调绘,并移位 表示。 ,读数读到分米,记录三位有效数字,如果宽度是整米数的,如: 16 米,那么记录时后面要加“ 0”,即 米。 、公路通过城镇、 居民点时不能间断。 、沟渠相交时,道路要断开,以桥梁符号表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20 ( 4)零星地类的调绘 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图斑叫零星地类。 ①具体要求是:在 1: 1 万的图幅上,耕地、园地面积小于 ; 林地、草地小于 15mm2; 居民点面积小于 ; 其它地类面积小于。 ②零星地类丈量与图示:用皮尺丈量,精确到小数位后一位,单位用 m 表示,将地类的长、宽、面积记在外业调查手薄上。 将零星地类的中心点用直径 2mm 的黑 色实心圆点标绘在调查底上,位置要正确。 如果一幅图内有多个零星地类的话,要标注它的序号。 ( 5)飞地的调绘 “飞地 ”,指属相邻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 “飞入 ”本方辖区内的土地。 飞地的调绘属于境界调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调绘每块飞地的周边权属界线,用界线符号准确标绘其走向和各个拐点的位置。 二是注明每块飞地的权属单位。 如果是同一个乡的两个村之间的 ,只注 “村 ”;不同乡的两个村之间的,注 “乡 村 ”,不同县的两个村则注 “县 乡 村 ”……… 其余类推;三是调绘每块飞地中的各种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 本县飞出邻县 (区 )的飞地由对方在外业中调绘 ,并进行量算统计。 对于小块飞地,注不下名称者,于航片调绘面积线外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权属关系,并在野外手簿中记载清楚;对于面积不够上图标准的飞地,和零星地类一样作打点登记处理,并在野外手簿中注明其地类、面积、利用现状,所在位置以及权属关系,同时要绘制大比例尺草图,附于 “权属界线认可书 ”中。 ( 6)补测 地物补测 是 将实地相对 DOM 发生变化的部分补测道 DOM 上。 补测精度要求。 量距丈量精度要求 ,用皮尺或钢尺丈量距离时,测量单位为米( m),保留 1 位小数。 往返或单程两次丈量 的相对误差不大于 1/20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籍管理综合实习指导书 21 3. 外业调查手薄的填写 ( 1) 图斑所在图幅号填写 1: 10 000 土地利用图号,图斑跨图幅时填写全部图号; ( 2)土地坐落填写在 XX 区(县) XX 镇 XX 村;页次应连续编号填写; ( 3)地类代码和地类名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据实调查填写; ( 4)临时图斑号(序号)为外业调查使用的图、表临时标记; ( 5)正式图斑号(序号)是外业结束后,按照以村为单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序编排代码;临时与正式图斑号可以相同页可以不同; ( 6)土地所有权按国有、乡镇集体、村集体三种形式,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填写“ G”、“ X”、“ J”; ( 7)土地使用权单位填写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名称:如 XX 村;国有单位名称字数较多,字格内可填简称,全名可以写在备注栏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指导书
相关推荐
(二) 地籍测量 „„„„„„„„„„„„„„„„„„„„„„„„„„„ 4 (三)编地籍号 „„„„„„„„„„„„„„„„„„„„„„„„„„„ 4 (四)绘宗地图 „„„„„„„„„„„„„„„„„„„„„„„„„„„ 4 三、 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 5 (一) 54 和 80 坐标系的不同 „„„„„„„„„„„„„„„„„„„„„ 5
层, 20mm 厚水泥砂浆打底) 结构层: 1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 kN/m3=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17 kN/m3=合计 3. 梁自重 hb=300mm700mm 梁自重: ( ) 25 kN/m3=抹灰层: 10mm厚混合砂浆 (+) 2 17 kN/m3= 合计 hb=250mm600mm 梁自重: ( ) 25
面向内打,注意碎砖跳出伤人。 使用于垂直运输的吊笼、绳索具等,必须满足负荷要求,牢固无损;吊运时不得超载并须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用起重机吊砖要用砖笼,吊砂浆的料斗不能装得过满,吊杆回转范围不得有人停留。 1砖料运输车 辆,两车前后距离:平道上不小于 2 米,坡道上 20 不小于 10米。 装砖时要先取高处后取低处,防止倒塌伤人。 1冬季施工时,脚手板上有冰霜、积雪
请者必须向土地管理是部门提交的文件资料中不包括( )。 A、土地登记申请表 B、单位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 C、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D、土地登记审批表 6国有土地协议出让最低价由( )拟定。 A、国土资源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D、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有关部门
活率 85%以上,成活率低于 85%甲方拒付管理费,并收回管理承包权,追究乙方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正常的田间管理期间,乙方疏于田间管理,甲方收回乙方田间管理权,并追究乙方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 乙方承包管理的土地,甲方指定种植品种,乙方负责种植、施肥、除草、浇地、打药等日常的田间农作物的管理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