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论文: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研究内容摘要:

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最大化利用短缺的水资源。 对于井灌工程,应有配套设施齐全的机井和泵站等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保证井灌设备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做到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采补平衡。 3) 输水、配水渠系、桥、涵、闸等水利建筑和田间灌溉设施齐全, 性能与技术指标应达到水利部门的各项规范标准。 渠道应有良好的抗冻性能,坚固耐用;干、支两级固定输水管道长度应达到每亩 5m 以上;井、水泵、管道、出水口等井灌工程,应持便民务实的态度,鼓励有条件地区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4) 灌溉条件较差的土地整治项目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 农艺节水措施包括选用抗旱作物、地膜覆盖、蓄水保墒、施用抗旱保水剂等。 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做到坚固耐用, 使用方便。 4. 沙化土地工程质量改造标准 首先,进行进行整治的沙化土地项目,应是土层厚度在30cm 以上、地势平坦、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治理潜力较大的地区。 在实施沙化土地治理项目时,为防止出现工作效率低、图快图省、敷衍了事等现象的发生,单个沙化土地治理项目年治理 面积应在 4500~6000 亩之间。 沙化土地经治理后,周边植被覆盖率应达到 80%以上、灌溉率 50%以上。 同时,政府应出资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农垦、将秸秆还田等政策,使土壤有机质经过几年积累后达到良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