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水泥企业生产岗位配置创新实践申报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透本岗位的生产工艺所要求涵盖内容和设备流程。 在对本岗位所承担设备熟悉并掌握的情况下,有意识的让每位员工都去熟悉其他岗位设备状况和巡检 要素。 请各设备厂家 的技术专家到公司对各岗位人员培训指导,让各岗位人员 对以后所要管 理的设备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由各部门主要领导、主 管、班长及有多年经验的老员工的分头负责一个面的亲身指导重点把关, 随着生产逐步正常的进行,员工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有效的锻炼。 (三)采取“三工”合一,实施集成式管理 集成式 管理就是:将现有的传统工艺和职能部门优化整合集成起来,使部门权力得到有效发挥, 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整体生产效益。 “三工”合一就是 公司将巡检工、维修工与电 工 (维修工、 DCS)合为一个岗位, 在具体操作中,把公司的维修人员中的大部分责任心优良、技术过硬、组织能力强人员分配到各个工序的巡检岗位,实施全员性“一岗双责”的责任制,即正常生产过程中,主要职责是在完成车间设备的巡检、日常维护、基 本维修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在定检、临停或正常检修时, 对车间 机械 设备 、电气设施进行抢修、 维修 ,并负责修旧利废和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技术革新等工作。 这种运行模式,具有 以下优点:一方面全面提高了生产线巡检人 员的自身技能,使之在日常巡检过程中的失误率大大降低;二是加强了车间的保养、检修技术力量,为设备能够得到 及时维修,减少临停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提供了保证;三是我们把巡检工和机修工及其他相应工种 完美的融合到一起,能够有效的提高责任心,快捷地处理事故的突发性, 同时消除了巡检工与维修工相互间的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应用先进技术,为生产岗位优化奠定基础 应用了建材装备行业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采用国 际先进新型干法预分解生产工艺及国内先进的余热发电系统。 生 产线采用世界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和管控一体化系统,基本实现全线设备运行无人值守,年节约人工成本 1200 多万元;原料粉磨系统采用国内第一套终粉磨,比常规生产线的管磨和立磨节能 40%;熟料冷却系统采用国内第一台第四代篦冷机,比常规篦冷机节能 10%;全厂风机配备国际一流高科技变频调速系统,吨产品可节约电耗 5%。 综合计算,每吨熟料用电 52 度,水泥用电 65 度,标煤耗 103 千克,吨熟料发电量37 度。 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 (五)创新检修方法,实施工序检修 为了 提高设备 运转 率, 缩短检修时间,公司探索总结出新的工作方法:一是采取 “抓两头、保中间” 方法 ,针对各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分别制定了定检计划。 对矿山系统和水泥系统在不影响原料库存和水泥销售前提下,对相应的机电设备,在十个小时内能够完成 设备 维修;对熟料生产系统采取严格管控,干部领导分时段巡检,员工按巡检要 求及时跟进的原则,确保正常生产。 根据回转窑生产工艺要求和运转规律,及时召开大修立项会议,分析运行的参数,准确掌握机电设备运行的主要大修点和项目,确认合理的大修时间、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主要相对较大的检修项目采用外协的办法,确认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范围。 消除各项存在的设备安全隐患,为全年生产任务奠定完善的基础。 二是采取 “分散保养、预防维修,机电联动、重点突破,围绕工艺、抢时大修” 的检修 方法 :“分散保养、预防维修”就是在建立健全预防性维修制度的基础上,将能有时间停机的设备在停机时进行不间断的保养性维修,让它们始终能够保持良好 的运行状态。 而对于没有停机时间的设备,则采用“机电联动、重点突破 ”的方式,即把平时巡检时发现的各种机械、电气设备以及小的工艺隐患尽数罗列、放在一起进 行定检,在人员组织上,则打破车间概念,在保证其它生产线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只要能够抽出的人员尽数到场,分领任务,确保质量,限时完成 ,这样,在确保维修质量的前提下,使中修、小修变为定检。 “围绕工艺、抢时大修”就是在工艺上需要进行维修时,果断的安排设备的彻底性的大修,并且确保了在工艺完工,设备收工的时间安排。 (六)打造高绩效团队,实施项目组式管理 为打造高绩效团队, 公司为下发了一批相应的书籍,积极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