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稿内容摘要:

国际收支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 根本原因应归咎于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 1)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如 MsMd 时,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下降 → 基础货币 D+F下降 →货币供应量 Ms倍数下降→ 直到 Ms= Md时,国际储备停止流出→国际收支恢 复均衡 ( 2)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本币贬值→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提高→实际 货币余额下降→名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增加→出售 国外商品和金融资产→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 3)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纠正 MsMd 时,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自动贬值→实际 货币余额下降→减少支出,重建实际货币余额,名 义货币需求上升→直到将过度的货币供给完全吸收 →国际收支将自动恢复均衡 评价 贡献: ①把国际收支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货币层面; ②在政策主张上,货币论把国际收支的货币调节放在首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 主要缺陷: ①过于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②关于货币供应量变 化不影响实物产量的假设不严密; ③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假设不严密; ④一价定律成立的困难性。 四、对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评论 贸易差额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述: B = Y- A = X- M = C 货币论强调其中的 C; 弹性论的出发点是 X- M; 吸收论则将注意力放在收入与支出的大小对比 Y- A上。 政策主张: 货币论重视货币政策; 弹性论偏重支出转换政策(汇率贬值); 吸收论相对注重财政政策。 第四节 国际收支调 节 一、涵义 国际收支调节是指消除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状 态,使其从非均衡达到均衡的过程。 P48 二、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 ( 1)达到均衡状态; ( 2)实现宏观经济总目标。 原则 ( 1)按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而定; ( 2)不与一国经济的内部均衡目标发生冲突; ( 3)注意国际影响 ,减少国际纠纷。 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自动调节机制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在没有人为力量 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体系内部会自发地产生某些机 制,使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 上得以减 轻,乃至能自动恢复均衡。 优点:一旦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立即启动发挥作用 缺点:消除失衡的过程太长 政策引导机制 在消除国际收支失衡的既定目标下,政府采取 的平衡国际收支的措施。 P48 优点:消除失衡的过程比较快 缺点:政策引导机制包含时滞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价格-铸币流动机 制” P25 国际收支盈余→黄金输入→货币供给扩大→ 物价水平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调节 →均衡 国际收支赤字→黄金输出→货币供给减少→ 物价水 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调节 →均衡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调节机制 P49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需求大于供给→外汇汇 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趋于均衡 收入调节机制 P50 ↗国际收支顺差 出口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的需求→进口增加→部分抵消出口的变动→减 少顺差程度,趋于均衡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调节机制 P50 ①相对价格效应 ②利率效应 ③现金余额效应 国际收支赤字→外汇储备降低,基础 货币减少→社会 上的货币量减少→ ① 国内价格水平相对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② 利率短期提高→国内外投资转向该国资产→ 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③ 公众持有的现金余额下降→减少商品劳务支出→进口减少 ↓ ↓ 向国外出售资产→资本与金融项目盈余→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 机制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对 外短期借款,来对付国际收支的短期性失衡。 P51 方法: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增加官方储备、国际借贷 汇率调整政策:是指一国官方当局公开宣布的 法定升值与法定贬值,不包括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般性 的汇率变动。 汇率调整旨在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并经由进出 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资本融进融出的实际收益或成本 的变化等渠道来实现政策目标。 P52 需求管理政策:是指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 衡。 P52 :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效应。 :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等手段来达到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效应。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实施紧缩性货币政 策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的政策是: ①提高利率; 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货币。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 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 P53 :主要有对汇价的管制和对外汇交易量的控制。 :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 制度来控制进出口。 优点:①效果迅速而显著; ②较易针对局部失衡实施管制。 弊端:①对价格机制产生阻碍作用; ②比汇率调整和需求管理政策更易招致他国 的责难或报复; ③直接管制措施有一种长期持续的倾向。 增加供给政策:通过对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国内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即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如优化产业结构。 ,如引进高新技术。 四、国际收支 调节的政策配合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外部均衡: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支 结构。 ①内外均衡的一致:某一均衡目标的实现会同时使得另一均衡目标得到改善。 ②内外均衡的冲突:某一均衡目标的实现会同时使得另一均衡目标受到干扰和破坏。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汇率固定不变,政府只 能运用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运 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称为米德冲突 (Meade Conflict)。 (二)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 P54 支出变更政策 (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 主要通过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总水 平。 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 主要通过支出方向的变动来调节社会需求的内部 结构。 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选择。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时,政府面临四个层次的政策选择: ①在融资政策和调整手段之间进行选择 ; ②如选择调整手段,则可在需求调整 (支出型 )政策与供给型政策之间进行选择; ③如果确定采用需求调整手段,则在采用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之间进行选择; ④如果确定采用支出转换政策,则必须在本币贬值和管制措施之间进行选择。 ▲丁伯根( Jan Tinbergen)原则:要实现 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 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蒙代尔 ()认为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三 )斯旺图 P55 两 点假设: ,即国际收支差额=贸易差额。 ,价格水平不变。 支出转换政策 ERMB/$ 支出变更政策 A F F Y Y O FF线 (外部均衡线 ):表示实现外部均衡的汇率和实际国内支出的组合。 为正斜率曲线。 FF线以上:国际收支顺差 FF线以下:国际收支逆差 YY线 (内部均衡线 ):表示实现内部均衡的汇率和实际国内支出的组合。 为负斜率曲线。 YY线以上:通货膨胀 YY线以下:失业 O点: FF线与 YY线的交点,内外均衡同时实现。 政策搭配: YY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以汇率政策对外,支出变更政策对内。 YY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以汇率政策对内,支出变更政策对外。 缺陷: ; ,易陷入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将支出变更政策工具中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视为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在汇率固定不变 的情况下,将财政政策工具指派给实现内部均衡目 标,将货币政策工具指派给实现外部均衡目标。 在不同经济状 况下,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的搭配运用,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 ①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②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 ③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IS— LM— BP曲线的形状与移动 ① IS曲线,它反映商品市场均衡状况,斜率为负 消费函数 政府支出 储蓄函数 投资函数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S曲线 ② LM曲线,它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状况,斜率为正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 给函数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LM曲线 ③ BP曲线,它反映外汇市场均衡状况 当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该曲线为一条垂直 的直线 当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该曲线为一条斜率 为正的曲线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该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 BP LM IS LM BP IS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 r r Y Y O O 固定汇率制 LM IS 资本完全不流动-财政扩张 r Y O E LM IS 资本完全不流动-货币扩张 r Y O E BP BP 固定汇率制 LM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 1-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BP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 2-财政扩张 r Y O E 固定汇率制 LM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 3-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货币扩张 r Y O E BP 固定汇率制 LM IS 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 IS 资本完全流动-货币扩张 r Y O E BP 浮动汇率制 LM IS 资本完全不流动-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 IS 资本完全不流动-货币扩张 r Y O E BP 浮动汇率制 LM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 1-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BP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 2-财政扩张 r Y O E 浮动汇率制 LM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 3-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 IS 资本不完全流动-货币扩张 r Y O E BP 浮动汇率制 LM IS 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扩张 r Y O E BP LM IS 资本完全流动-货币扩张 r Y O E BP 第五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一、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 的 合法席位后,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1年制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制度。 1985年 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公布了我国 1982- 1984年国际收支概览表。 1987年公布了 1985- 1986年国际收支概览表。 1988年起每年公布前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 ;。 ▲ 1982- 1985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概览 .ppt ▲我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