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完整笔记内容摘要:

原则和措施; 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③ 规划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本地发展与更高层次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 与其他部门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之间的关系 与周边地区发展规划的关系 与各行业规划如交通运输、通信等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 ——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规划文本→对规划目标,原则和内容 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 规划文件 ↘附件→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 告、基础资料汇编。 主要图纸→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评价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区域社会及 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图、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 ①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 ②城市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提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即用地发展规模,明确用地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确定对外交通系统布局,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容量; 确定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控制范围; 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 编制近期规划。 ③规划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与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与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关系 与各专项规划 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的关系 几个关键词语: a 城市用地的评价→三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b 城市人口劳动构成→三类(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 c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三种(集中式、分散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 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规划文本→对规划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 规划文件 ↘附件→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 主要图纸→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 (县) 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 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 ①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②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规的主要内容:规定土地使用性质、各项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市政管线规划以及其他规划管理要求等。 修规的主要内容:布置总平面图、空间组织设计、景观规划 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内容。 —— 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对地块规划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应包括土地使 用与建设管理细则、地块控制图则等。 主要图纸→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 划图 第七章 依法进行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 法制 rule by law 法治 rule of law 指城乡人民政府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行 政的、法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管理手段,对城乡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调节和监督,使之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 它是以实施城乡规划为目标,行使行政权利的过程和形式。 行政主体: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乡规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一条 编制审批→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 ↑↓ 实施管理→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① 管理的 地域范围 ——规划区 所谓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具体范围,由有关人们政府在编制规划时划定。 ② 管理的对象范围 ——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 a 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与构筑物 b 交通 c 水、电、气、热 d 防灾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其他工程(如河湖水系的整治、衣帽市场摊点、广告牌等) e 临时性的建设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① 规划许可制度 “一书两证制度 ”和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制度 a 选址意见书: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 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 (报批设计任务书) ↓↑ b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依法确定建 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 → (申请征用土地) ↓↑ c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依法核定有 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 → ( 工程建设开工) ② 现场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 a 现场检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进入有关单位或者施工现场,了解有无违章用地、违章建筑情况,检查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条件或者要求,并对各类违章用地,违章建设活动进行处罚的活动。 b 竣工验收制度 : 是指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参加建设工程的验收, 检查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设计条件或要求,对符合规划的建设工程予以认可准许交付使用的活动。 ③ 民主监督制度 民主监督是保障城乡规划严肃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有关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情况和 处理结果,都应当依法公开。 ◆ 城乡规划依据 →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文件和图纸 ◆ 法律规范依据 →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 技术规范、标准依据 →国家、部门、地方技术规范、标准 ◆ 政策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① 规划的严肃性和实施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 →实施管理是一个动态规划的过程 ② 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面对现实、面向未来 ③ 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保障整体利益、兼顾局部利益 ④ 经济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资产 、环境的关系 → 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需要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概念和行政主体 掌握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地域范围与对象范围 熟悉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一书两证、现场检查、竣工验收制度 了解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 了解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第八章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⑪ 概念 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乡规划的布局安排, 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情况: ① 建设单位使用自有的土地,且不涉及土地使用规划性质的改变。 ② 建设单位使用自有的土地,但涉及土地使用规划性质的改变。 ③ 建设单位除使用自有的土地外,尚需扩大使用土地。 ④ 建设项目需要安排新用地。 ⑫ 意义 ① 它对项目自身的发展成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 它对城市布局结构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 它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 ① 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点符合城乡规划。 ②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 建设进行宏观调控。 ③ 综合协调建设选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申请程序 → 以划拨方式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建设单位应申请建设项 ↗ 目选址意见书 管理程序 →审核程序 → ① 建设单位有建设用地 ② 建设单位需新征或占用土地 ↘ 核发程序 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建议书等书面批准文件提出建设项目选(定)址的申请。 ① 建设单位已有建设用地 :核定 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并提出规划设计要求。 :予以确认或者予以否认。 如同意,则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并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如不同意,则按新征(或占用)土地进行选址。 ② 新征用 (或占用) 建设用地 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现状条件原则 选择 地点,并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 ▲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程序性审核 : 即审核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资格,申请事项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申请所附图纸、资料是否完备等。 实质性审核:即根据有关部门法律规范和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对所申请的选址提出审核意见。 ▲建设项目选址 规划管理审核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