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系统优化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排烧嘴 2烧结机 52㎡ 2500 3450 920~1020 :1 :1 3烧结机 52㎡ 600 3600 800~1020 :1 6:01 1竖炉 10㎡ 北 8200 南 10000 70 北 9500 南 7900 26 913~1069 :1 北:1 南:1 150 70 1烘干 66 13 1020 :1 160 155 2竖炉 10㎡ 南 10000 北 10000 95 南 9740 北 8900 28 :1 200 2烘干 4400 75 11 :1 436 170 12 从炉窑现场调查情况来看,烧结工序存在问题为: 1)实际观察及现场人员反映烧结机煤气支管、竖炉支管煤气流量不准确,且烧结机风量计量不准确,空燃比根据操作人员经验调节,因此不能保证合理的空气过剩系数和经济燃烧。 2) 1烘干炉煤气和空气流量表坏, 2烘干炉 排烟温度 过高 , 煤气消耗量大 ; 3) 烘干炉和竖炉炉皮温度偏高,热量损失大,浪费煤气 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比差距 工序名称 行业先进水平 某公司 差距 kgce/t 折算高炉煤 气 m179。 /t kgce/t 折算高炉煤 气 m179。 /t kgce/t 折算高炉煤气 m179。 /t 烧结机 21 78 57 竖炉 170 222 52 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序号 存在问题 问题描述 节能措施 实施 目标 项目投资(万元) 优先级别 1 烧结点火炉煤气消耗高 煤气支管,且风量计量不准确,空燃比根据操作人员经验调节,不能保证合理的空气过剩系数和经济燃 烧。 完善煤气和空气计量仪表,降低煤气消耗,等措施。 转炉煤气消耗降低至 20m179。 /t矿 A 实施烧结点火自动控制。 C 2 竖炉 煤气支管,计量不准确,空燃比根据操作人员经验调节,不能保证合理的空气过剩系数和经济燃烧。 完善煤气和空气计量仪表, 实施自动烧炉改造, 降低煤气消耗。 降低煤气消耗 至170m179。 /t A 1烘干炉煤气和空气流量表坏, 2烘干炉排烟温度过高,煤气消耗量大; 烘干炉和竖炉炉皮温度偏高,热量损失大,浪费煤气 完善炉膛内部耐材保温,降低热量损失,降低煤气消耗。 从现场 观察,竖炉球排出温度较高,谋划利用 二次冷却余热及 此部分余热用于预热煤气和空气 ,降低煤气消耗。 B 13 炼铁工序 煤气系统平衡图 1 高 炉( 顶 压 1 4 2 K P a )2 高 炉( 顶 压 1 2 0 K P a )3 高 炉( 顶 压 1 2 0 K P a )发 生 量 1 4 万 m 179。 / h1 高 炉热 风 炉2 高 炉热 风 炉3 高 炉热 风 炉喷 煤烘 干炉发 生 量 1 4 万 m 179。 / h发 生 量 1 4 万 m 179。 / h重 力除 尘布 袋除 尘重 力除 尘布 袋除 尘每 座 高 炉 有 4 座 热 风 炉 ,两 烧 一 送 制 , 每 座 热 风 炉用 煤 气 量 3 . 3 万 m 179。 / h煤 气 空 气 双预 热 器助燃风空 气 预 热 器助燃风空 气 预 热 器助燃风T R T 发 电 T R T 发 电 T R T 发 电吨 铁3 2 k w h吨 铁2 8 k w h吨 铁2 2 k w hA V 4 5风 机A V 4 0风 机A V 4 0风 机重 力除 尘布 袋除 尘废气由烟囱排放废气由烟囱排放废气由烟囱排放1 0 0 3 0 0 ℃1 0 0 3 0 0 ℃1 0 0 3 0 0 ℃高炉煤气发生量 由于高炉煤气产量无计量,热风炉煤气计量仪表总管和支管均不准确,因此按照以下两种计算方法计算: 1)按照焦比和煤比经验公式计算: *(净焦比 +焦丁比) *+*(烟煤比 +无烟煤比) * =*( +) *+*( +) *=1986m179。 /吨铁。 2)按氮平衡法计算公式如下: VG=N2f/ N2m F ( 1) 式中: VG— 吨铁高炉煤气产量 Nm3/t 铁 N2f— 鼓风中的 N2含量 % 14 N2m— 煤气中的 N2含量 % F— 吨铁鼓风量 Nm3/t 铁 我公司高炉鼓风量约 1660m179。 /min,吨铁鼓风量约 1280m179。 /t铁,高炉煤气中氮气含量为 53%, 空气 氮气含量为 79%,考虑鼓风富氧 3500m179。 /h, 则鼓风中的氧气含量为 %,则 吨铁煤气发生量为: *1280=1840m179。 /t 铁。 由于喷煤氮气量未扣除, 按此方法计算实际煤气发生量应高于此值。 3)按炭平衡法计算 如下 20xx 年 12月份指标 序号 名称 单耗( kg/t) 含碳量( %) 总碳量 1 焦炭 2 无烟煤 3 烟煤 4 焦丁 5 重力灰 30 6 布袋灰 20 7 铁水 1000 8 汽化碳量 注:焦比和煤比单耗为湿基 高炉煤气成分如下表 O2(%) N2(%) CH4(%) CO(%) CO2(%) H2(%) Q(KJ/Nm3) 含碳 组分 吨铁煤气发生量为 **( ) =1800Nm179。 /t 铁。 综合 以上三 种计算, 按吨铁煤气发生量暂按 1800m179。 计。 15 热风炉 燃烧情况 工序 炉窑名称 煤气用量 助燃空气量 炉 膛温度(℃) 理论空燃比 实际空燃比 排烟温度 炉皮温度 备注 m179。 /h 温度(℃) 预热后温度(℃) m179。 /h 温度(℃) 预热后温度(℃) 炼铁 1炉热风炉 111→161 13→ 145 :1 147 9 109 8 111 2炉热风炉 98 20→ 90 :1 90、 60 60、 110 3炉热风炉 75 19→ 110 :1 100、100、 100、100 喷煤热风炉 13000 21100 32 12 11115 21041 :1 288/75 335/73 165 280 1燃烧室出口 管道外测量 198℃ ,热风量26800,热风炉废气129℃ 2164,24300、130 16 从 热风炉 现场调查情况来看,炼铁工序存在问题为: 1)实际观察及现场人员反映高炉热风炉煤气支管流量、空气流量不准确,空燃比根据操作人员经验调节,因此不能保证合理的空气过剩系数和经济燃烧。 2)高炉热风炉 炉皮温度存在偏高的现象,存在热量损失。 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比差距 工序名称 行业先进水平 某公司 差距 kgce/t 折算高炉煤气 m179。 /t kgce/t 折算高炉煤气 m179。 /t kgce/t 折算高炉煤气 m179。 /t 炼铁 558 861 303 高炉热风炉 理论 煤气消耗计算 根据公式: V 煤气 =( V 风 *( C 风 t 风 C 冷 t 冷 ) η V 空 C 空 t 空 ) /η Q 低 +η C 煤气 t 煤气 得 : V 煤气 煤气消耗量 V 风 周期风量 C 风 热风比热( 179。 •℃) t 风 热风温度( 1178℃) C 冷 冷风比热 ( 179。 •℃) η 热风炉热效率(暂按 75%计算) t 冷 150℃ V 空 助燃空气量 (由于热风炉无空气计量根据风机参数暂定为 45000m179。 /h) C 空 助燃空气比热( KJ/m179。 •℃) t 空 助燃空气温度( 1145℃, 290℃, 3100℃) Q 低 煤气地位发热量( 3300kj/Nm179。 ) C 煤气 煤气比热( KJ/m179。 •℃) t 煤气 煤气温度( 1160℃, 298℃, 375℃) 其他条件:热风炉加热制度为两烧两送,加热和送风为分别为 2小时左右,因此按每座热风炉加热和送风为分别为 1 小时计算。 1热风炉煤气消耗为: 25770*2=51540m179。 /h 2热风炉煤气消耗为: 28050*2=56100 m179。 /h 3热风炉煤气消耗为: 27720*2=555440m179。 /h 按铁 产量计算吨铁煤气消耗为: 700m179。 /t铁;若两烧一送,按加热 110 分钟,送 17 风 60 分钟计算,煤气消耗约 670m179。 /t 铁。 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序号 存在问题 问题描述 节能措施 实施 目标 项目投资(万元) 优先级别 1 炼铁热风炉煤气消耗量高 热风炉煤气支管流量、空气流量不准确,空燃比根据操作人员经验调节,因此不能保证合理的空气过剩系数和经济燃烧。 完善煤气和空气计量仪表,或增加烟气含氧量仪表,根据热风炉温度实施自动烧炉改造,降低煤气消耗。 降低煤气消耗至700m179。 /h A 高炉热风炉炉皮温度存在偏高的现象,存在热量损失。 完善炉膛内部耐材保温,降低热量损失,降低煤气消耗。 B 现加热和送风制度为两烧两送 加热和送风为分别为 2小时左右,因此按每座热风炉加热和送风为分别为 1小时 与周边其他 单位对比,谋划 加热和送风制度改为两烧一送,停掉一座热风炉。 降低煤气消耗至670m179。 /h C 18 炼钢工序 煤气系统平衡图 8 烤 包 器高 炉 煤 气 最 大 1 3 0 0 0 m3/ h 左 右流 量 3 0 0 0 m3/ h7 烤 包 器合 金 烘 烤5 烤 包 器4 烤 包 器3 烤 包 器2 烤 包 器2 混 铁 炉1 混 铁 炉方 坯 北 烤 包 器方 坯 南 烤 包 器卧 式 烤 包 器 6 1 炉 在 线2 炉 在 线板 坯 线 下 烘 烤 中间 包 ( 外 协 )板 坯 北 烤 包 器板 坯 南 烤 包 器1 铁 包 烤 包 器转 炉 煤 气 5 0 0 0 7 0 0 0 m3/ h 左 右流 量 3 0 0 0 m3/ h8 0 0 1 3 0 0 m3/ h8 0 0 1 3 0 0 m3/ h1 0 0 0 m3/ h4 0 0 6 0 0 m3/ h4 0 0 6 0 0 m3/ h8 0 0 1 0 0 0 m3/ h8 0 0 1 0 0 0 m3/ h1 0 0 0 m3/ h1 0 0 0 m3/ h1 0 0 0 m3/ h6 0 0 8 0 0 m3/ h1 0 0 0 m3/ h1 0 0 0 m3/ h1 0 0 0 m3/ h1 0 0 0 m3/ h5 万 转 炉 煤气 柜1 转 炉 2 转 炉三 通 阀 逆 止 水 封 及三 管 放 散 等一 次 风 机 房转 炉 煤 气 加压 站并 入 高 炉 煤 气 管道回 收 1 0 8 m 179。 / t 钢电除尘 19 炉窑设备燃烧情况 工序 炉窑名称 煤气用量 助燃空气量 炉膛温度(℃) 理论空燃比 实际空燃比 排烟温度 备注 m179。 /h 温度(℃) 预热后温度(℃) m179。 /h 温度(℃) 预热后温度(℃) 炼钢 1混铁炉 :1 无煤气及空气量计 量 2混铁炉 :1 烤包器 :1 细粉热风炉 16000~20xx0 8。煤气系统优化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控制在 1 起/50 万工时以下;确保安全教育合格率 100%,施工现场安全合格率 100%。 第五章 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 :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 格 型 号 数量 国 别产 地 制 造 年 份 额 定 功 率 性 能 进场时间 1 装载机 50c 3 良好 2 自卸汽车 5t 10 良好 3 履带式挖掘机 2 良好 4 压路机 1 良好 5 钢筋弯曲机 1 良好
节能减排措施,走低碳经济之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总体战略是“少用煤、发展气”。 发展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清洁能源。 由于我国煤炭储量大,因此依附在煤层 中的煤层气储量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煤层气储量达 1700 亿 m3。 煤层气主要成分是 CH4。 CH4体积分数达到 5%15%就会造成爆炸,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利用抽排方法将其冲淡并排放到大气中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体系)组织设计与岗位分析 主讲:主讲:郑健郑健教授教授目目录录一、一、3织分析与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分析与组织结构设计三、管理层次与部门设置三、管理层次与部门设置四、岗位分析及其运用四、岗位分析及其运用五、岗位分析的常用方法五、岗位分析的常用方法六、岗位六、岗位/职务说明书的建立职务说明书的建立从三株帝国的兴衰看企业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范化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现场回答
3 个( 2 2 30 号钻孔,未评级),共完成工程量 ;区外周边施工 5个钻孔,共完成工程量。 1964 年 11 月,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一一九队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王报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精查 ),山西省储委会 1965 年 1 月以第 111 号决议书批准。 本区位于王报勘探区南部。 区内施工有 60 63 6363 640 号等共 14 个钻孔,除 623
无漏振、走模、漏浆等现象; 及时进行养护,强度等级来达设计要求不得受力; 浇筑时应同时安装踏步,踏步安装后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管沟回填 ,管沟回填 土前应做到 : 管线的转折点、起止点、井室的坐标和管顶标高已核验 管道经试压合格 , 管道已进行防腐处理。 管沟内积水 已 全部排尽 ,沟内杂物已彻底清除。 管道在管沟内不得悬空。 ,应符合下列规定:
节省的回收 CO CO变换和 脱除 CO2的能耗计算,每年可直接减少 CO2排放量约 万 吨。 因此本项目从两个方面实现了温室气体 CO2的减排,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3 项目建设和发展规划 陕西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用 3 年时间建设 渭南蒲城 60 万吨烯烃项目,年产60 万吨聚 乙 烯聚丙烯,建设期为三年。 6 4 研究结论和建议 研究的初步结论 ( 1)本项目利用 陕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