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大连电厂企业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摘要:
NFPA 921 中轰燃定义为:室内火灾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热辐射作用下的所有可燃物在轰燃时几乎同时着火, 火焰迅速在室内所有物体传播蔓延,室内形成一片火海。 轰燃的发生是火灾失控发展的危险信号,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强大的破坏力往往造成恶性死伤事故和巨大财产损失,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与巨额财产损失,也是火灾即将向临近区域蔓延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轰燃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三种:( 1)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 2)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 3)在室内顶棚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或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 (二)轰燃判据及 预测 室内火灾是一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火灾的主要形式,将发生轰燃的条件量化为可以测量或计算的物理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现在应用最多的三个轰燃判据为:( 1)室内接近顶棚热烟气温度超过 600℃ ;( 2)室内地板平面辐射热通量超过 20 kW/m2;( 3)通风口有火焰喷出。 以上判据都源于火灾实验观察结果,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以作为判定轰燃的参考标准。 Q/ 18 对轰燃的预测方法,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温度和热通量判据。 、 McCaffrey、 Quintiere、 Harkleroad、 Thomas 等分别提出了基于热释放速率预测轰燃的经验公式。 此外,武警学院陈爱平教授将内衬材料的热惯性因素引入考虑,基于 McCaffrey 的方法提出了轰燃综合预测法; 等建议采用临界轰燃燃烧速率预测轰燃; . Quintiere 等提出采用临界轰燃燃料面积预测轰燃; 根据经典热爆炸和非线性热动力学理论温度微分方程特征值预测轰燃等。 这些预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还有待改进。 三、轰燃对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 (一)轰燃时间预测困难,影响灭火救援决策 消防部队在轰燃前 到达现场,如果未及时预测和侦察到轰燃,急剧升高的温度和喷出火焰会对消防队员造成伤害。 消防官兵到火场后,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是否会发生轰燃和什么时候发生轰燃。 有些火灾,消防员内攻进入室内的瞬间就可能被卷入火海中,而有些火灾,在灭火救援进行过程中突然轰燃,也有的至灭火战斗结束也不发生轰燃。 如何在火场快速判断轰燃发生的可能性及时间,仍是一线消防指挥员的一个难题。 而目前对轰燃的预测研究多限于学术理论方面,并没有便于在灭火救援现场操作的轰燃预测仪器或技术手段。 指挥员只能依靠个人积累的灭火经验,对轰燃的感官印象及火情侦查 情况进行初略判断,容易导致现场决策低效率、低质量,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火场温度高,灭火进攻困难 Q/ 19 室内发生轰燃后,火势突然猛涨,进入全面燃烧阶段,产生的高温能达到 1000℃ 左右。 有关研究表明,对于没有任何保护的皮肤,只要暴露在 137160℃ 的环境中就会造成严重伤害。 扑救建筑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措施是内攻,而轰燃产生如此的高温会对消防员产生强烈的烘烤,加上可能从门窗喷出的火焰和高温烟气,消防队员很难近距离灭火,内攻更加危险、艰难。 如灭火中水枪掩护不充分,个人防护不周 全,还会危及消防员人身安全。 同时由于轰燃中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浓烟和气体,降低了火场能见度,更加难以发现较隐蔽的火势威胁,影响了灭火效率。 (三)室内充满烟气,搜索救援难度大 轰燃发生前,大量积聚的浓烟和高温会迫使消防员将身子放低,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搜索被困人员时行动不便,效率低下。 此外,室内积聚的浓烟具有较强的减光性,室内能见度很低,对侦查和搜救非常不利,受困人员也无法自行安全疏散,消防员也有误入危险区域和迷路的危险。 轰燃后转为全面燃烧,燃烧更为猛烈,无法深入开展室内救援,而由于燃烧速率 急剧增长,因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 CO、 H2S、 HCL、 SO2 等,导致被困人员中毒、窒息,消防灭火救援时间更加紧迫,人员疏散更加困难。 (四)建筑受高温烘烤,结构有倒塌危险 室内轰燃发生后,释热速率急剧增大,温度急剧升高,达到 500℃600℃ 的高温,最高可达 1000℃ 左右,建筑构件的强度在高温、强烈热辐射作用下会下降。 混凝土在高于 300℃ 温度作用下抗压强度线性Q/ 20 下降,超过 600℃ 时抗拉强度基本丧失,在 900℃ 左右时抗压强度下降到常温时的 10%;钢结构虽不燃烧,但在火灾高温中强度会迅速下降, 500℃ 左右时全负荷钢结构就会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 600℃ 其强度下降 2/3,进而结构发生变形引发倒塌。 因此轰燃扑救过程中,建筑结构很容易发生局部倒塌甚至整体坍塌,使室内人员受到威胁,影响消防救援工作。 (五)火焰易窜出蔓延,控制火势难度大 室内具备轰燃条件时,可能在着火 310 min 后就会发生轰燃,消防队赶赴火场后可能已经发生轰燃,火灾发展至猛烈燃烧阶段,第一出动力量如对火灾形势估计不足,到达火场后往往控制不住逐渐增长蔓延的火势。 此外,轰燃后伴随着喷出火焰和飞火,能冲出着火房间,造成火势蔓延。 而且轰燃产生的强烈辐射热也对临近可燃物形成威胁,强辐射热也是火势向上层和四周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 四、预防和控制轰燃的灭火救援对策 (一)全面侦查火情,注意轰燃征兆 在处置建筑室内火灾时,应全面侦查火情,快速掌握起火房间位置、火势大小、人员被困情况、室内可燃物数量与类别、建筑结构特点、周围毗邻建筑情况等,尤其对于通风不好且室内可燃物数量较多时,应提高警惕,密切监视,谨防轰燃突发造成恶性事故。 为延缓或避免可能发生的轰燃,到场后应确保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尽量为后续灭火与人员疏散救援争取时间。 同 时应派安全员密切注意轰燃发生征兆,轰燃的警报信号主要是高温辐射、 “闪燃 ”和 “白烟 ”。 有Q/ 21 条件进入室内侦查时,如发现室内烟气温度较低,则轰燃可能性不大,应及时出开花水冷却;如消防员进入后,明显受到高温烘烤,热烟气层不断变厚,表明有轰燃危险,应及时撤离至外围控制火势。 同时,消防员进入室内时,还应密切关注是否有浓烟从门窗翻滚、溢出,或则浓烟中夹杂有较小火焰和闪燃现象,如果出现这些征兆,则说明此房间具有轰燃的危险。 (二)准确迅速,疏散抢救人员 轰燃具有一定突发危险性,消防部队到达火场后,人员抢救时间非常有限 ,在迅速掌握火情和人员被困情况后,积极做好冷却防护同时,立即组织精干人员成立搜救小分队,展开人员疏散和救援。 进入室内救援前,应根据人员被困位置和数量,确定好各小组任务,定好一次作业时间、紧急情况联络方式和撤离路线。 每个搜救人员都应穿好灭火服,必要时穿防火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水枪跟进掩护中小心进入。 搜索时 2 人或 3 人一小组,协同搜寻,尽量靠墙前进,弯腰或则匍匐行进,能见度太低时要利用导向绳保护,防止在浓烟中迷路,并密切注意火情变化,随时做好紧急撤离准备。 在搜救中注意检查门窗附近有无昏迷人员,当室内烟气温度过高 时,不能进入火场内部太远,严格按照作业时间行动,按时返回。 如果赶到火场轰燃已经发生,不要盲目进入室内,应先设法进行通风散热,控制火势,适当破拆开辟救人通道,待火势稍减再内攻灭火救援。 (三)喷雾冷却稀释,适时通风散热 Q/ 22 轰燃前和轰燃后都要出枪射水,如能直接对火源射水,可有效降低火源热释放速率,降低火焰区温度,能延迟或抑制轰燃发生。 但区别于普通建筑火灾,轰燃火灾处置中水枪的射流形式、射水部位都有特殊要求。 对于轰燃火灾,室内烟气层很厚,可燃气体浓度大,如果仅用直流水冷却灭火,可以对火焰区起到降温作用,对未 燃材料起到润湿和减缓热分解作用,但对热烟气层效果不明显,所以射水直击火源的同时还需要开花水或喷雾水对热烟气层实施稀释、冷却。 向热烟气层喷水雾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气温度,减小热烟气的热辐射,另一方面水雾滴吸热汽化后可以稀释可燃气浓度。 现在大多室内顶部有易燃装修材料,还要注意向屋顶和墙壁射水冷却。 扑救轰燃火灾时,还要注意适时通风和排烟,李晋等研究发现在增大房间送风量,轰燃时间提前,稳定送风量并加大排烟量时,轰燃不发生。 杜兰萍等研究表明,燃料一定时,排烟量与送风量之比大于某定值就不会发生轰燃。 送风可通入新鲜空气 ,排烟可减少热烟气浓度,有利于室内散热,所以在轰燃前采取合理通风排烟措施,比如打开门窗、启动机械排烟装置等都有利于灭火救援。 但对于通风的时机和通风量的大小,指挥员一定要正确把握,对于已经充满浓烟的高温密闭的房间,谨防因开门通风引起回燃。 (四)小队突击,内攻灭火 通常对建筑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措施就是内攻,直击火点,消灭火势。 轰燃火灾由于高温、强辐射、室内热烟气浓、建筑有倒塌风险等特点,应该谨慎选择内攻时机,把突发险情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仔细Q/ 23 侦查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态势后,确保无轰燃发生危险征兆,比如:观察 门窗有无浓烟翻滚或闪燃,着火房间门把手是否很热,室内烟气是否有明显的烘烤灼热感等。 同时还应确保建筑没有倒塌危险,内攻进入时以精干小组为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和掩护,交叉掩护前进,注意避开吊顶、高热区等危险,遇有紧急情况,立即撤离。 内攻应量力而行,火势太过猛烈时,不能勉强内攻,应先控制住火势,增援力量到达或兵力相对火势具有一定优势时再内攻灭火。 (五)重点监护,防止倒塌和火势蔓延 轰燃产生的高温对建筑构件和结构有巨大破坏作用,灭火过程中,要对建筑承重构件加强冷却保护,并应指定人员密切注意建筑破坏情况,一旦 有倒塌危险就及时撤离。 对于着火时间较长的建筑,冷却承重构件时,避免用冲击力过大的直流水直接向构件射水,尽量用开花水均匀冷却降温,防止高温的混凝土在水流冲击和冷却作用下开裂,强度下降。 此外,扑救轰燃火灾中,把握火场全局,重点突破,加强冷却降温的同时,还应出枪抑制从门窗喷出的高温烟气和火焰,防止火势从门窗及管线向上层和四周蔓延。 对于已经发展成全面燃烧的大火,应从整体上合理部署兵力,集中优势兵力控制火势,再逐步消灭火灾。 五、结 语 由于轰燃现象的复杂性,对于轰燃产生的条件及轰燃本质等问题研究还存有争议 ,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随着轰燃研究Q/ 24 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抑制轰燃的发生,轰燃火灾中的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也会更加科学高效。 电石火灾处置对策研究 摘 要:根据电石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危险特性,结合电石火灾的特点,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从现场火情侦查、初期控制、灭火剂选用、安全防护与防暴和防止环境污染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如何高效处置电石火灾事故。 关键词:电石;火灾;灭火救援 一、引言 电石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满足相关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医药等领域。 电石本身不可燃,但遇水剧烈反应生成易燃易爆的气体乙炔,在工业生产中常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丹江口市辖区内的汉江集团电化公司、宏茂冶金公司电石年产量都达 20 万吨以上,新港金家湾工业园及三官殿还有数家小型电石生产、经营企业,丹江口市已经成为华中地区电石重要生产基地。 然而,Q/ 25 近几年因电石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比较频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 认识电石的火灾危险性,研究出高效的事故处置对策,提高灭火救援人员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 二、电石的理化性质 (一)电石理化性质 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它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基本原料。 纯净碳化钙为无色晶体,暴露空气中会吸水受潮而呈灰白色。 工业电石为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碳化钙含量 70%80%,外观呈灰色、棕黄色或黑褐色,一般由焦炭和石灰经高温熔炼得到。 电石的化学分子式为 CaC2,密度为 ,熔点 447℃ ,沸点 2300℃ ,闪点﹣ 17℃ ,可导电,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属于 甲类第 2 项火灾危险物品。 (二)电石的化学危险性 ( 1)遇湿受潮燃烧。 电石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反应剧烈,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每公斤碳化钙水解放热约为1962J。 乙炔爆炸极限为 %~82%,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 若电石包装不严而不慎受潮,会积聚一定的乙炔气和热量,当乙炔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明火则爆炸。 此外,乙炔的过量积累也可能导致物理爆炸。 Q/ 26 ( 2)受撞击引发爆炸。 电石在受到碰撞、摩擦时,电石与容器间可能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电石自燃甚至引爆聚 集的乙炔。 电石中一般含有少量硅、铁、镁、铝等杂质,这些杂质在碰撞摩擦中更容易产生火花。 ( 3)高温下电石能与氯、硫、磷、乙醇、氯化氢等发生剧烈反应。 电石与酸性溶液反应激烈,比遇水反应更剧烈,可能引起液体飞溅。 ( 4)对人体皮肤具有腐蚀作用。 电石粉末接触到皮肤,能与汗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发炎;不慎接触到眼睛,会引起结膜炎,灼伤眼部组织;吸入到体内会伤害呼吸系统和肠胃器官。 三、电石火灾事故的特点。华能大连电厂企业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相关推荐
仪表一次阀门上动火,也应装设堵板。 在 特殊场合确有困难时,须经各有关专业人员商定,采取特殊措施 (例如喷入泡沫液,或用蒸汽封堵等等 ),但必须有一侧通大气。 对需要动火的燃油设备和管道,还可以采用袋装泥巴、肥皂、牛油、灌水、注入泡沫灭火液,通入微量蒸汽等特殊措施进行封堵。 油罐区动火,应注意当时的风向,风力、周围环境和燃油系统与设备的连接情况。 动火地点应力求在油罐的下风向,而油罐处于上风。
蓄电池室的动火可按制氢站的要求执行。 在电除尘灰斗、粗、细灰库内动火,必须 用粉尘检测仪,进行粉尘检测,并确认粉尘浓度在20mg/M3以下,方准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前,动火人应检查电焊机及其引线导线无裸露、接地线按规定接好;氧气、乙炔瓶的皮管应无老化、断裂、泄漏,连接应牢固;乙炔瓶出气皮管应装设回火阻止器,表计应准确可靠;导线、皮管不得互相纠缠在一起;氧气、乙炔瓶应分开放于指定位置
况发出检查通报,限期整改。 十一 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总结分析安全生产情况,针对安全生 产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防范措施。 组织安全网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安全员的作用,开展好各项安全活动,完成安全工作任务。 十二 审查外包施工单位营业资质、安全资格,履行外包工程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安监科安全专工安全生产职责 一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安监科长的领导下
资结构 岗位 年薪制 结构制 协议制 提成制 备注 经营管理人员 B 层级岗位:总经理 职能管理类 C 层级以下岗位:总经理劣理、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技术发展部、业务部(丌含业务员);生产部(生产部经理、调度、班长、在线检验员) 丌含提成制不协议制岗位 营销类 业务员 生产制造类 技术操作工类 生产 辅劣 类 普工 (四) 华美运输薪酬结构体系 工资结构 岗位 年薪制
操作工类u生产辅助类普工u(四)华美运输薪酬结构体系工资结构岗位年薪制结构制协议制提成制备注经营管理人员B层级岗位:总经理u职能管理类C层级以下岗位: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业务部;运输管理部(经理、仓管员)u不含提成制与协议制岗位营销类生产制造类自卸车司机、拖板车司机、自带吊车司机;班长、汽修工、装卸工u提成(营业额)见公司提成制度。 (底薪+提成)其他试用期员工、普工u司机
重程度予以行政处罚。 工资的复核:当员工对自己工资产生疑义时,可以直接向行政部提出复核。 第五章 附则 本手册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薪酬相关的其它规定、制度同时作废。 本手册由集团人力资源部起草,由华美钢铁行政部负责具体实施。 本手册最终解释权属集团人力资源部。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