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三基”训练指南内容摘要:
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常居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答: 暂居菌 是指 寄居在皮肤表 层 ,常规洗手容易被清 除 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 的 物 体 表面时 可 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共 58 页第 15 页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答: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医患之 间的主要传播途径。 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 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 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常居菌与 暂居菌吗。 答:不同的手卫生方法去除手部微生物的效果有所不同: ⑴洗手:通过使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部分暂居菌。 ⑵卫生手消毒:通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能减少手部暂居菌。 ⑶外科手消毒:通过使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能清除或 杀灭手部暂居菌,并减少常居菌。 答:医疗机构应具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⑴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 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⑵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 ⑴直接接触每个患 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⑵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⑶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⑷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⑸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⑹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什么。 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 无菌 )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 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 共 58 页第 16 页 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第七章医院隔离措施 第一节隔离的管理要求 什么叫隔离。 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由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医院的建筑布局有哪些隔离要求。 答:建筑布局有以下隔离要求: ( 1 )、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 致污染。 ( 2 )、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 3 )、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 4 )、应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普通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 答: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 ( 1 )、在病区未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 2 )、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 3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 4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间安置。 ( 5 )、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张;双排不应超过 6张。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 答: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以下隔离要求: ( 1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 2 )、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 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标识明显。 ( 3 )、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 ( 4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水池。 ( 5 )、不同种类 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 6 )、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共 58 页第 17 页 ( 7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床之间距离应大于 1米。 第二节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答: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四种类型。 医用防护口罩有哪些特点。 答:医用防护 口罩,能防止吸入直径≤ 5μ m的感染因子,加结核杆菌、 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有哪些特点。 答:医用外科口罩由外、中、内 3层材料构成,分别作用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应注意正确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 5μ m的感染因子。 适用于: ( 1 )、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 ( 2 )、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 3 )、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普通医用口罩及纱 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答:使用口罩时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 2 )、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将鼻夹压紧至鼻梁。 ( 3 )、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 4 )、口罩应保持清洁,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5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什么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答:下列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1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 2 )、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共 58 页第 18 页 答:( 1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B、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 进行诊疗、护理时。 C、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 2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如何正确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应注意: ( 1 )、正确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 ( 2 )、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穿脱。 ( 3 )、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 污染。 ( 4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应用。 ( 5 )、如接触过疑似患者,接触第二位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或防护服。 ( 6 )、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7 )、重复使用的隔离前应每天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消毒。 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答:( 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规格的手套: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B、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 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2 )、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 3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 4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执行手卫生。 ( 5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1何时应使用防护帽。 答:当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1何时应使用鞋套。 答: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或直接更换专用隔离鞋。 共 58 页第 19 页 第三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 何谓空气传播。 答:空气传播指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直径≤ 5μ 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 播。 何谓飞沫传播。 答:飞沫传播指有病原体微生物的飞沫( 直径> 5μ m ),在空气中短距离( 1 米内 )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 何谓接触传播。 答: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 答:( 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 )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 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 4 )、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 6 )、医用建筑布局、流程合理。 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对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 1 )、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 2 )、无条件收治时, 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 3 )、门急诊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并将其隔离。 ( 4 )、除非在负压病房内,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 5 )、应严格的空气消毒。 接触经空气污染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 1 )、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使用不同的预防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 2 )、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 共 58 页第 20 页 的诊疗操作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 3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对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 1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 如条件有限,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床 间距> 1米。 优先安置重度咳嗽并有痰的患者。 ( 2 )、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隔离。 ( 3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 4 )、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5 )、加强通风。 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 1 )、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 质时应戴手套。 ( 2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 1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 2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3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 1 )、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 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 ( 2 )、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和( 或 )手消毒。 ( 3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八章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共 58 页第 21 页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三基”训练指南
相关推荐
备的电源线不得超过安全负荷。 5. 对电线、电器设备应当经常检查,发现可能引起短路、打火、发热或绝缘不良的情况,必须立即修理或更换,室外照明、闸箱应设防雨措施。 三 、消防措施、器材管理 1. 主管部室负责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更换、增添和定期检查。 各部门义务消防员负责本部门消防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完好有效使用。 2. 消防器材应当设 置于明显部位,便于取用
式清扫 ,遇有污染 ,即刻消毒 ,各室拖布标识清楚 ,实行一床一套 ,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患者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 ,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出院、转院进行终末消毒。 严格探视制度 ,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 ,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 ,消毒擦拭 ,喷雾消毒等措施。 每月 1 次做细菌培养 ,如不合格 ,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 ,以保 证病房清洁。 (3)规范灭菌消毒
库。 各科室未办请购、审批手续而擅自采购的物品,一律不得验收入库。 不得仅 以领物单作验收、入库。 物品入库时,保管员应核对卡片上数字,保证账、卡、物相符。 三、仓库管理 各类总务物资进库后应按类别、品名、规格分类摆放整齐。 定期整理货架,保持库内清洁、通风和防潮。 经常进行质量检查,做到防虫、防霉、防鼠、防变质。 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 对仓库物资实行计算机管理。 每 月、每季
选拔与确定 参赛学生、研究与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与组织实施具体培训工作过程,按竞赛组委会和学校要求完成竞赛的全过程。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角度出发,对竞赛各项具体工作负责,包括组织全体指导教师认真研究竞赛培训方案,制定并实施培训内容,检查培训与竞赛过程的各个环节,及时总结经验,修正培训方案等。 ,认真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任务,注意从低年级学生中挑选人员参加科研工作和实验室的工作
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 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衰退的病人来说, 人道主义精神,努力救治,另一方面要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一般都会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理解和支持。 如果这方面工作 做得不够细,甚至在病人死亡时尚未向家属发出病危通知单,则会招致复杂 的医疗纠纷。 9 文件名 非医疗事故医患纠纷处理规定 电子文件 编码 YYZL03002 页码 64 非医疗纠纷是指医疗以外原因引起的医患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