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内容摘要:

来说,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他们总是挨批评的对象或者是被忽视的群体,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学生自主管理能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既是管 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管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找到了自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完善自己。 ( 3)有效地增强了管理效果 老师们在一起,感叹最多的就是一个字“忙”。 常见有些老师每天早来晚走,早自习,课间操、午休,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 结果却是老师喊累,学生叫苦。 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 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学校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可能不一样了。 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体现出学生自 我管理的主体性。 (二 )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应遵守学生的个性及年龄特点 1. 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 应适应学生年龄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在约 6 岁至 13 岁左右,他们喜欢表扬,爱表现自己,并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小学生自主管理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原则 小学生年龄小,实施 自主管理 的 最终的目的是 让他们 要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 为学生服务。 (2)学生自主 管理 与 学校监督 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还是孩子,所以需要教师 的恰到引导和学校的监督,才能真正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使其按正确的方向发展。 (3)学生之间相互 合作的原则 时代提倡合作精神,学生的自主管理当然不能缺少了 “ 合作 ” 的因素。 正因为赋予了合作精神,自主管理才变得更有意义。 (4)管理 制度化的原则 自主管理强调驱动学生自觉、自愿、自悟的心灵机制, 仍 需要管理的 制度。 a. 让学生 参与制定、选择学校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要真正起到对学生 的教育、导向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 “ 论证 ” ,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同意,否则,它就始终只是一种外在于学生的 “ 束缚 ”。 b. 让制度处在 发展的轨道上,始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要适应其个性特点 学生 自主管理 旨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校 管理 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低 起点 切入,小目标实施,分层次推进,多渠道展开的工作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突出 “ 抓近、抓小、抓实 ” ,使学生在生活上会自理,学习上会自主,行为上会自律,使 管理 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 个性发展 为目标,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实现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强化 两 种 管理 意识 首先,强化 “ 人人都是工作者 ” 的意识,坚持 “ 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 的原则。 其次,强化 “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 的意识,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 找准自己的位置 ,当好 “ 导师 ” 和 “ 朋友 ” ,不当 “ 法官 ” 和 “ 保姆 ”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 师生关系。 (2)从 “ 制约性 ” 管理 转向 “ 主体性 ” 管理 “ 爱心值周 ” 体验日,培养学生的 责任心 为了激发学生的 自信心 ,形成教育的动力。 我校改变了以往少数大队委每天执 勤 的制度, 变为 而由每班轮流担任值周活动。 另外, 大队辅导员 以及班主任教师也要 变自己的角色,变成指导者,而不是指挥者。 个性, “ 相信我能行 ”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努力把展示个性的舞台还给学生。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 如:为了给更多的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各个班级实行了小干部 轮换制 ,让学生参与 班级管理 ,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中队活动,实现在老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各中队轮流主持,使学生从小学会承担责任。 目标激励 促参与体验,以参与体验促学生发展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始终让学生有前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前进的行为,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 三 ) 小学生个性 发展 、协同合作 与自主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德,播下一种品德,收获一种命运。 学校就是一个广博的 园地,教育就是学生成长的沃土。 播下怎样的种子,学生的人生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初始阶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学生个性主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思想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管理自治。 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完成各方面的任务,参与校园、班级事务的管理、参与主题教育、参与岗位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主题班会是根据教育要求和班级学生特点,激发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可以说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 的主课堂,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