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 (六)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七)采取压力测试的情形与范围; (八)风险管理信息的报告路径; (九)对重大和突发风险的应急处理方案。 第十六条 根据风险管理政策,建立覆盖风险管理重要环节的程序和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对各类主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二)对各类主要风险的计量程序和方法; (三)对各类主要 风险的缓释或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四)对各类主要风险的监测程序和方法; (五)对各类主要风险的报告程序和方法。 第十七条 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政策应符合资本约束与监管要求。 针对业务发展和风险变化,应制定保持资本水平、提取减值准备的规划。 第十八条 逐步建立并保持压力测试程序和方案,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外部环境变化和监管要求,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预防极端事件可能带来的冲击。 第四章 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第十九条 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对已开展和拟开展的业务风险予以充分识别和评估,强化风险管理措施的 执行,完善报告机制,有效管理风险。 第二十条 根据风险识别程序和方法,对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等,进行主动的识别,分析风险来源,确定风险的影响范围。 第二十一条 在开办新业务、开发新产品或设立新机构时,应事先充分识别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与影响,由业务、风险、合规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商或会签。 对决定开展的业务,应当事先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 第二十二条 应设定整体风险评估的工作模式和各类风险评估模块的联系机制,优化改进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的评估体系。 第二十三条 建立适合本行业务特点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完善资产风险分类制度。 积极尝试采用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计量方法管理信用风险。 第二十四条 针对自身特点选择灵活的风险缓释策略,创新风险缓释方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逐步建立完善贷款风险评估与定价机制,增加涉农信贷投入,有效平衡支农服务目标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五条 加强综合风险关联性管理,逐步探索采取资产管理组合、银团贷款等有效 方式分散风险,严格控制授信集中度,明确行业风险限额,严格防范过度授信和集中授信风险。 第二十六条 建立与本行业务性质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决定债券投资业务的品种、交易范围、交易限额、交易方向和方式等。 确定总体限额与本行的存款规模、涉农贷款规模和资本水平相挂钩的政策,并每年根据新增存款、涉农贷款增量予以调整。 第二十七条 完善资产保护机制,充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