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内容摘要:

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 涉 及到各个职能部门。 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使得农村信用社系统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清楚了解信用社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 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三、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与 对策 (一) 柜台业务 操作风险的 防范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 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每个业务和环节中,无数案例证明风险产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柜员的风险意识过于淡薄,同事间长期以信任代替制度而引发的。 为此,所有员工都应该具有风险管理意识。 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筑道德防线,特别要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对有思想情绪和轻微不良行为的员工,重点关注并落实帮教措施,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操 6 作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内控中的重点环节的认识,认真学习各项 业务,熟悉掌握岗位技能;三是通过召开案例分析会以及各网点组织员工学习等方法,通过广泛的案例分析从思想上触动员工的风险意识,从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敏感性,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柜员的操作行为中去。 2,加强制定和完善各种业务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 金融风险与金融机构 “ 相伴终生 ” ,任何模式下都有风险 存在。 制度设计者的责任就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漏洞,把趋于完善 作 为终极目标。 首先要结合业务操作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业务规章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在日常操作中针对临柜操作中易疏忽的问题反 复强调,使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贯彻到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其次,要对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完善 ,明确操作流程中的责任,量化业务操作考核目标,严格奖惩制度。 在完善制 度的同时,还要在认真落实制度上下功夫,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 3,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 目前涉及银行结算业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票据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储蓄管理条例》等。 银行应对每位员工尤其是从事会计结算业务的员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使之能 树立安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并在每个环节上遵守各项规 章制度。 同时对柜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实施综合柜员制是银行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对临柜人员业务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柜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的高低是综合柜员制服务水 7 平的关键。 为此,应建立柜员培训制度,制定中长期和短期柜员培训计划,加强对柜员业务规程、计算机操作,点钞技能的培训,强化对柜员的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在柜员中形成依法核算,按规定处理业务的自律行为。 4, 加强内控建设,完善防范机制。 首先,将柜员岗位制约 作 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做到 责任到岗,落实到人,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以减少一线的风险;其次,全面业务管理督导制度,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检查方式。 业务管理员、网点负责人平时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事前、事中两道防线的作用,筑牢 “ 三位一体 ” 的第二道防线,网点负责人要对每天的业务、凭证等进行审核,并要对所有内部员工操作行为和全过程进行监督,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责任重,必须要注重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和监督;第三,发挥事后监督的作用,事后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