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开办已立项建设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内容摘要:

(三)工厂化育秧增产效果 工厂化育秧以现代技术装备培育壮秧,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构建高产质量群体,达到高产优质生产的目的。 增产 12%以上,亩产达到 450 公斤以上;品质达到《优质稻谷 GB/ Tl7891— 1999》标准优质籼稻二级以上,实现社员 增收、合作社增效的目的。 四、项目建设方案 15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 )主要建设内容 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位于 ***县大村甸镇漆家坪村。 合作社与 社员签订优质稻工厂化育秧秧苗供应及优质稻订单收购协议 (早晚稻各 5000 亩 )。 项目区为双季水稻种植区。 社员委托专业合作社参与项目管理并按股参与项目盈余返还。 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 1)新建占地面积为 3500 平方米的现 代化育秧大棚; ( 2)引进 2个优质稻种; ( 3)新建工厂化育秧办公用房 80平方米、芽种车间 100平方米,购置育秧设备、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 221 台(套)。 种子处理技术标准: ( 1)晒种标准 在选种前 5~ 7天晒种 2~ 3 天,然后,进行机械选种。 经过选种的种子结合种衣剂包衣晒种 2~ 3天。 四、项目建设方案 16 ( 2)种衣剂包衣标准 使用方法,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 2%,即每一瓶( )种衣剂兑水 - ( 25公斤),混拌均匀后,待 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 100 公斤包衣种子加水 100- 120公斤。 浸种催芽技术标准: 用计算机检测控制的工厂化浸种催芽技术,采用多点温度检测与控制。 ( 1)浸种标准 浸种生产箱内各点温度在 11~ 12℃,浸种积温 85~ 100℃,浸种时间 7~ 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 2~ 3 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 ( 2)催芽标准 育秧破胸时各点温度控制在 31~ 32℃;催芽时各点温度在 25~28℃,时间 18~ 20 小时左右,芽长一致,育秧标准为芽长 1毫米以内,根芽呈双山型,芽长整齐度一致。 ( 3)晾芽标准 催好芽的种子要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提高育秧的抗寒性,散去育秧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 注意晾芽时不能在 四、项目建设方案 17 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严防种芽过长,不能晾芽过度,严防芽干。 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 1)做床标准 做置床时要求旱整地旱做床,使床面达到平、直、实。 平:每 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 ;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 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 1 厘米;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 致。 ( 2)常规调酸消毒施肥标准 摆盘前先测定置床 PH 值,然后每百平方米用 %固体硫酸 1~2 公斤,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然后耙入土中 0~ 5厘米,使置床 PH值达 ~ 之间;与调酸同时每 100 平方米施尿素 2 公斤,磷酸二铵 5 公斤,硫酸钾 公斤,肥料粉碎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 0~ 5厘米;调酸施肥后再用 3%育苗灵或 3%育苗青 15~ 20毫升 /平方米,兑水 5~ 10公斤 /100 平方米喷于置床上进行消毒。 ( 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标准 为了操作方便,可以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百平方米用壮秧 剂 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 0~ 5 厘米。 如测定置床 PH值达不到 ~ ,再用 %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 PH值。 ( 4)防治地下害虫 为防治地下害虫,在摆盘前每百平方米置床用 %敌杀死 2 毫升兑水 6公斤喷洒,或 5%锐劲特悬浮剂 10~ 2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喷雾, 四、项目建设方案 18 或 5%锐劲特 10~ 20 毫升+水 150 毫升+稻糠 4 公斤均匀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 ( 5)床土配制标准 将过筛的床土三份与一份腐熟有机肥(酵素有机肥、炭化稻壳等)混拌均匀,然后,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 按照水稻壮秧剂使用说 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 ,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 其混拌方法是首先测算每百平方米置床可摆放的秧盘数量为600盘,每盘用混好的床土数量(标准盘长 ,宽 ,床土厚度 2厘米,每盘 )为 3公斤,每百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 1800公斤。 先将每百平方米壮秧剂用量与床土用量的 1/4左右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 然后,测定床土 PH 值,如 PH值未达到 ~ ,可再用 %固体硫酸调至规定标准。 ( 6)摆盘标准 在播种前 3~ 5天进行摆盘, 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子盘折起的四周与子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普通机插盘内装土厚度 2 厘米,高速插秧机盘内装土厚度 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 1 毫米。 摆盘后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播种。 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 15厘米土层内无干土。 四、项目建设方案 19 播种技术标准: ( 1)播期标准 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 5℃,置床温度 12℃)时即可播种。 并根据品种生育期和插秧时间来确定适 宜的播种时间和开始浸种催芽的时间。 一般晚熟品种 4 月 5 日开始播种, 4月 15 日结束。 中早熟品种 4 月 15日开始播种, 4 月 25 日结束。 ( 2)播量标准 机插中苗播育秧 4200粒 /盘(种子发芽率 95%,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 95%。 ),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育秧 3100 粒 /盘,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 20%育秧面积。 ( 3)播种方式 自动精播播种器播种。 ( 4)覆土标准 播种后,床面没有积水时用压种机将种子压入土中 (使种子三面着土 ),覆土厚度 ~ 厘米,厚薄一致。 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 1)秧苗生长监测与叶龄诊断 技术 大棚育秧管理具备中央指挥功能,达到信息采集自动化,能够进行生产作业全过程信息监测管理,为技术人员提供实时现场信息和决策信息。 能够实现自动报警,根据作业流程的需要,通过系统主动管理,并辅以技术人员现场管理。 土壤湿度、温度和空气温度、湿度信 四、项目建设方案 20 息自动采集。 中央控制系统有叶龄诊断系统、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等,确保农技人员及时进行实时管理,进行事前防控。 农户与农技人员信息实时交流,技术指导到位。 具有中央指挥功能,在基地管理室设有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能够进行生产作业全过程信息监测管理,为技术人员提供实时现场信息和决策信息 ,改变了技术人员逐个大棚现场检测费时、费力、不及时的落后管理方式。 ( 2)秧苗管理四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 ①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 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需 7~ 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 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 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 32℃,超过此温度时开始通风。 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 当秧田出苗 80%时,在早晨 8 时前或晚上 5 时后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揭膜,阳光灼伤秧苗。 ②第 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 5~ 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 3 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 5条根系。 此期用 PH4 的酸水普浇一次,棚温控制在 22~ 25℃,最高不超过 28℃,及时通风练苗,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四、项目建设方案 21 ③第三个时期:离乳期 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 10~ 14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 8 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 1 厘米,防止茎叶徒长。 重点是控制温 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 20~ 22℃之间,最高不超过 25℃。 此期要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 水分管理做到三看,一看土面是否发白,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新叶是否卷曲。 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