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交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场地平整 4 材料进场 5 设备安装 6 试验段铺设 7 底基层施工 8 基层施工 9 面层施工 10 整修工程 校区校内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9 规范》( JTJ012— 94)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 2. 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碾压 ( 1) 清理下承层:在摊铺前对水泥石灰稳定土 底基层清扫 , 清除浮土及松散的材料 , 并对下承层洒适量的水 , 使其表面湿润。 ( 2) 施工放样: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进 , 采用机动车道一侧张拉钢丝作为基准 , 边线超宽 10 ㎝。 每 10m 打一木桩 ,挂钢线控制铺筑高程 , 充分拉紧钢丝线 ,以免钢丝线下垂。 施工三天后对中桩超宽部分放线用切缝机切除 10 ㎝。 一次放线长度控制在 100 米以内 , 摊铺中设专人护管钢丝架以免碰撞钢丝 , 发现问题及时整平、调直。 ( 3) 铺筑试验段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正式施工之前 , 选择 100 米做为铺筑试验段 , 通过试验段确定水泥稳定基层的工艺、松铺系数、机械组 合、压路机辗压整度及辗压遍数 , 核定压实度: 77 天强度达到 2— 3Mpa 以上 , 最终确定配合比。 用于指导后期施工。 ( 4) 5%水泥 12%灰土基础底基层施工后 , 每 20m 桩号处 , 测出底基层高程后 ,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设计高程相比较 , 机械摊铺的松铺系数按做好原始记录。 以确定出确切的松铺系数。 ( 5) 混合料拌和:采用场外集中拌和方式。 在混合料拌合之前 , 根据配合比要求确定出不同生产量下各种材料转速 , 以保证级配准确 , 并料含水量和施工现场的情况 , 特别是雨后石料含水量变化较大 , 应及时调整向拌和室中添加的水量以保证混合 料的含水量 , 在各项指标确定之后 , 不得随意进行调整 , 拌和时间2min。 ( 6) 搅拌机拌第一罐拌和料时 , 除按原配比用量外 , 应增加水泥用量 2%。 ( 7) 混合料运输: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使用 20T 红岩汽车和 8T 东风自卸汽车运输 , 在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 , 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 以减少粗细集料。 ( 8) 混合料在拌合后 , 宜在 4~ 5 小时内摊铺完成。 ( 9) 道路碎石基层施工 , 采用砖模围护以防 20CM 厚碎石基层散乱 , 采用机械摊铺人工配合找平 , 压路机碾压密实。 ( 10) 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 采用摊铺机摊铺 , 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是 , 立即进行碾压 , 碾压时先用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再进行振动 碾压 . ( 11) 碾压成型后 , 及时取样检测其压实度。 ( 12) 碾压成型后即进行洒水养护 , 并按期取样检测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五 ) 沥青砼路面施工 1. 材料 校区校内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10 细集料 ( 1) 细集料应为干净、坚韧、表面粗糙而棱角的颗料 , 其石料质量应满足粗集料中 (1)一 (5)的要求。 如果使用天然砂时 , 其颗粒应坚固、干燥和耐久 , 并不得含有有机物和其它杂质。 ( 2) 当按 JTJ054— 94 标准试验时 , 细 集料应满足比重大于 、硫酸盐稳定性试验损失最大为 12%、塑性指数为 0 的要求。 ( 3) 通过 2mm 筛孔的混合集料部分应是天然砂或用适宜作粗集料的石料轧碎而成的细料 , 或者是两者的混合料。 当按适当比例与其他必须的集料、填充料混合时 , 合成的混合料应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 矿粉 ( 1) 应采用石粉做矿粉 , 矿粉要干燥、疏松 , 含水量不大于 1% , 并不得含有泥土、杂质和结块颗粒。 通过 筛孔的细颗粒含量不得小于 80%。 ( 2) 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 低标号水泥也可以用来做矿粉。 ( 3) 按 JTJ051— 93 和 JTJ052— 93 标准所确定的塑性指数不大于 2。 石油沥青 ( 1) 要求质地均匀、无水份 , 当加热到 170℃ 时不起泡沫。 ( 2) 每批托运到现场的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实验报告 , 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规定的试验结果。 ( 3) 沥青使用前要按规定进行复检试验 , 提出合格的试验报告。 2. 混合料的拌和 ( 1) 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 , 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 ,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 2) 拌合应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地烘干。 每种规 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 3) 沥青的加热温度应在 150℃ 一 170℃ 范围内 , 石料加热温度应在 140℃一 170℃ 范围内 , 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应在 145℃ 一 165℃ 范围内 , 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 130℃。 ( 4) 所有过度加热的混合料 , 或已经炭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应废弃。 拌和以后的混合料必须是均匀的 , 集料的所有颗粒都应涂上结合料 , 不带有花白斑点、离析和结块现象 , 否则不得用于本工程。 ( 5) 在材料的规格或配合比发生改变时 , 都应根据室内试验资料进行试拌 ,试拌时必须抽样检查混合料的沥青含量、级配组成和有关力学性能 , 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3. 混合料的运送 ( 1) 应采用干净的自卸槽斗车辆运送混合料 , 车槽内不得沾有有机物质。 为校区校内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11 防止尘埃污染和热量过分损失 , 运输车辆应设有覆盖设备 , 在槽四角应密封坚固。 ( 2) 已经离析或结成不能压碎的硬壳、团块或在运料车辆卸料时留于车上的混合料 , 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 , 不得用于本工程。 ( 3) 除非运来的材料可以在白天铺完并能压实 , 或者在铺筑现场备有足够和可靠的照明设施 , 当天或当班不能完成压实的混合料不 得运往现场。 否则 , 多余的混合料不得再用于本工程。 4. 混合料的摊铺 ( 1) 在路面工程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 , 配备齐投入该项工程的全部机械设备及各种沥青混合料 , 以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各铺筑一段长 50m 的试验路面 , 用以证实混合料的稳定性以及拌和、摊铺和压实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 , 并写出书面报告 , 报请监理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 2) 在铺筑混合料之前 , 必须对路面的下层进行检查并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准。 铺筑第一层时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 ,并喷洒粘层油。 ( 3) 面层铺筑前将各类检查井升高到设 计路面标高。 ( 4) 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料斗内刷涂柴油 , 以免粘料。 ( 5) 立缘石、平缘石及其它结构物应在铺筑前完成 , 摊铺前应在所有接触面上均匀地刷上一薄层热沥青结合料 (或用适当溶剂溶解的粘稠沥青或稀释沥青 )。 涂刷时不得污染周围的非涂刷区 , 或采取履盖措施防止污染。 ( 6) 摊铺的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的厚度及路拱、横坡 , 并按使用权帮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 不符合要求时应根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 7) 在铺筑的过程中 , 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顿的转动 , 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 器高度 2/3 的混合料 , 并保证在摊铺机全宽度断面上不发生离析。 在熨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 , 不得随意调整。 ( 8) 面层和联结层应连续施工。 否则 , 对联结层表面的所有松散材料都应清扫 , 直到表面无污物为止。 铺筑面层前 , 应洒粘层沥青并取得监理工程师指准。 对清扫过及洒过粘层沥青的表面 , 不许车辆行驶。 ( 9) 运料应尽快地不间断地卸进摊铺机 , 并立刻进行摊铺 , 不得延误。 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率应与摊铺机连续不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致 , 并应尽一切可能使摊铺机连续作业。 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 , 则摊铺机尚应继续保持运转。 ( 10) 摊铺应沿着木质或钢质侧模向前推进 , 侧模应顺线形和高程牢固地加以支撑 , 并要有足够的强度 , 以承受住压路机在热料上产生的侧压力。 这些侧模应在原位一直保留到全部压实工作结束。 ( 11) 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 , 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 , 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 校区校内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12 ( 12)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 , 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 当出现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表面不平整、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摊铺机后有明显的拖痕时 , 可用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 ( 13) 采用全幅路面摊铺 , 以避免纵向施工接缝。 如单机摊铺宽度不够而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时 , 应以梯形交错排列方式连续进行摊铺 , 前后两台摊铺机的轨道应重叠 3— 5cm。 ( 14) 在相邻车道铺筑中 , 两个单车道的进度不得相差太远 , 以使两车道间形成一道热的纵向接缝。 在完成第一车道的摊铺和碾压后 , 第二车道应在宽为15cm 的预留连接带混合料温度不低于 100℃ 时进行摊铺 , 并应从连接带开始碾压 , 不得留有缝迹。 ( 15) 对外形不规则路面厚度不同、空间受到限制、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等摊 铺机无法工作的地方或小规模工程可用人工摊铺 ,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采用人工铺筑混合料。 ( 16) 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应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进行。 缺陷较大时 ,应予铲除 , 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