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erp内容摘要:

3. ERP 采用了现代信息技 术的最新成就。 ERP 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 ERP 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ERP 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 (GUI)、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面向对象技术 (OOT)、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等技术之外,还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用户的需要。 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 ERP 系统得以实现供 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 二、应用 ERP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ERP 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从管理理念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代表了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它对传统的管理系统来讲是一场革命。 应用 ERP 就是直接使企业同国际市场接轨,可以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羁绊而迅速跃进到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而ERP 对企业管理的变革也是全方位的。 1经营思想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竞争加剧,市场已进入微利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 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 ERP 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工程、决策论、行为科学、劳动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的基础之上,它形成的管理思想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来取得最高的利润。 在ERP 管理思想的引导下,企业的竞争观念将进行新的调整: (1)把竞争对手当作合作伙伴。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只能保持某种核心优势,如果能与竞争对手把各自的核心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必将形成共同的竞争力,达到 “双赢 ”的目的。 (2)生产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结成供应链。 形成供应链后, 生产商与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紧密合作,协调运作,对市场和适应能力将会大大提升,改变过去各自为政、散兵游勇式作战的经营方式。 供应链可将各方的核心优势力量集中起来,通过协同竞争,达到 “群赢 ”的效果。 (3)形成新的生产观念。 在生产方面,应从过去以“产品为核心 ”转变成以 “满足顾客的需求 ”为核心,因为产品只是满足需求的一种形式,企业只有充分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最终创造用户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管理目标的转变。 ERP 的管理目标是面向企业供应链的增值效益,在企业的供应链上,除物料流、资金流 、信息流外,最根本的是要有增值流。 各种资源在供应链上流动,应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ERP 要求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在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增值,因此,供应链的本质应是增值链。 供应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实施 ERP 的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中各活动和实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增大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和流速,并使其保持畅通,实现增值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而传统管理是要求各部门做好“本部门的本职工作 ”再与各级领导统筹协调,但由于任务的多样性、复杂性,经常造成各部门各行其事 ,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ERP 最大的优势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