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十一五”养护管理发展规划内容摘要:

述养护工程及配套措施,全省高速公路路况得到稳定提高,“十五”期间高速公路质量指数( MQI)从期初的 上升到期末的 ; 5 年平均为。 其中, 路面质量指数从期初的 上升到期末的 ; 5 年平均为。 (6)抓好交通流量检测及上报工作 2020 年以来,全省高速公路系统投资 300 多万元,按照交通部规定在全部开通的高速公路安装了 28 套断面交通流量自动观测站,并且建立了省局数据处理中心,由局中心实时采集和传输数据,这一做法得到了交通部和交通厅的表扬。 (7)坚持高速公路路况调查制度 根 据《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高速公路系统各养护单位逐步实行了路况调查(分为巡查、普查、检测)制度。 对路面、路基、桥涵构造物、沿线设施 的各项技术 指标,分别规定调查的频率,以人工为主、检测设备为辅,各单位组织全面的调查;省高管局每季实施路况检评。 所有巡查、普查、检测数据都认真予以 记录保存。 (8) 严格控制养护工程施工质量 为 了确保养护工程质量,养护专项工程和大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监理,全部由上一级管理机构委托,技术较为复杂的工程设计还组织方案和施工图评审。 施工过程,监 理单位每月提交质量监理报表。 实行这一制度两年多来,高速公路的养护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经费控制和现场安全管理,都取得明显收效。 (9)开发应用养护新技术 通 过组织攻关研究和推广应 用,取得多项养护科技成果。 第一,水泥路面硅酮胶接缝材料的开发应用,解决了其它材料易老化、易脱落等弊端,有效封堵了路面接缝渗 水,性能价格比大幅度提高。 该项目获得交通厅科技成果证书。 第二,重新布设水泥路面排水系统的研究实施,完善排水系统措施,有效遏制了路面病害的发展,解 决了早期路面排水设计缺陷。 第三,在先后实施的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针对基层补强调平、预防反射裂纹、面层结构设计、桥梁抬升等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研究,取 得大量成果。 第四,经过技术调研和市场竞争,对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处治,形成了比较成熟、规 范的技术体系。 第五,在原超声波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 上,应用了无源(太阳能)、无线( GPRS 数字传输)和服务器集中处理等技术,真正实现了全自动检测。 (10) 建造环保高速公路 按 照国家建设绿色高速公路通道要求,全省高速公路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实施高速公路绿化管养。 一是在养护过程既考虑适应性,又考虑层次、颜色、季节等多样 性,同时兼顾景观协调。 二是对中央隔离带、碎落台、边坡等不同地带、不同种类、不同功能植物的养护制定具体的养护指标要求。 三是及时进行施肥、浇灌、补 植、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发生火灾时紧急出动, 尽快扑灭。 四是补贴经费与地方合作,在高速公路控制红线以外地带,种植经济林带。 湖南高速公路绿化形成了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其中两段高速公路先后次获得国家“绿委”先进表彰。 (11) 狠抓养护安全生产 一 是按照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制定养护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责任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在实处。 二是加强养护单位和养护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三是严格审查文明施工措施,完善安全方案,落实安全资金,签订施工安全合同。 四是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养护、路政、交警、 监理等部门联合监督,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养护无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12) 强化养护服务保障措施 按照国家部署,湖南高速公路每年都要组织 2 次 以上的重要运输活动。 该类工作要 求保证安全稳妥,万无一失。 在执行过程中,养护部门与路政和交警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令行禁止,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交通部对此给予省高管局“保障有力,服务到家”的高度评价。 除此,“十五”期间,在先后组织的抗击“非典”、禽流感、自然灾害,以及大量的高速公路突发公 共紧急事件处置过程中,养护人员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要矛盾与问题 与快速增长的高速公路交通出行需求相比,我省高速公路养护事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两个“不足”和两个“明显”: (1)高速公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 路网结构不尽合理。 湖南 运营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京珠与常张相差数倍,而长潭、潭耒则趋于饱和。 —— 开通高速公路尚未形成统一网络,京珠路网与长张路网依然处于分割状态。 —— 路基边坡的抗灾能力还应从设计、建设到养护予以加强。 —— 统一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需要健全完善,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 高速公路大修周期缩短,养护及时性、预防性措施亟待加强。 —— 减少养护施工对交通干扰的能力需要提高。 (2)科技的主导作用不足 —— 基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养护研究不足,矫正性、被动性的粗放型养护模式还比较普遍。 —— 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较薄弱。 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养护要求的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路况检测不够重视,调查数据资源难以及时更新和充分利用。 —— 养护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创新缺乏主动性,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应用。 —— 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 (3)体制性障碍依然明显 —— 养护工程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 缺乏适合高速公路招标投标的运行规则;养护工程设计、监理、施工企业资质认证、市场准入等工作没有经常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尚未形成。 —— 高速公路养护行业管理力度有限,加上个别非正常因素 干预,导致养护行业监管工作难以完全到位。 (4)约束性因素依然明显 —— 养护资金缺乏已经成为现实,高速公路系统面临如何筹措和合理使用高速公路养护经费的问题。 —— 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仍然普遍,高速公路路面受损严重,平均使用寿命急剧缩短,直接导致养护成本大量增加。 三、“十一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形势分析 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带来旺盛的客货运输需求。 “十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平均 12%以 上的增长率,显现了我省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的重要区位优势。 汽车消费大众化时代来临,个性化、多样化出 行成为趋势。 城镇化进程提速,对城际间高速公路网络 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