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交底,以便管理人员研究领会,有不理解的可向技术负责人咨询。 交底做好记录,接受交底的人员要签字。 (公司内部要制定) 向作业人员交底。 第三十条、应当在施工前最少 3 天,由方案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作业人员进 行技术交底,作业人员不懂的,可向技术负责人或管理人员提出,技术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应该向作业人员讲解清楚,并做好交底记录。 专人现场监督。 第三十一条、项目部应当指定专人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检测。 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立即整改;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技术负责人定期巡查制度。 第三十二条、对于专项方案的实施,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每周组织技术、质量、机械、材料、安全等相关人员对专项方案的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公司技术负责 人因实际情况无法按时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应书面委托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对专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最少应 2 个月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最少检查一次。 所有监督检查应有书面记录。 验收要求。 第三十三条、对于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 22 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资料存档。 第三十四条、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情况和专家论证情况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做好记录, 保存好批准的专项方案,以便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及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需要。 专项方案及审批过程资料项目部包各级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存档。 费用支出。 第三十五条、专项方案审核及专家评审费用由公司安排,项目部承担。 人员配置。 第三十六条、 各级技术负责人可根据专项方案组织审核和组织专家论证的工作量大小, 向各级负责人提出人员配置要求。 各级负责人应该配置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当专项方案的组织审核、论证工作。 对技术负责人的要求。 第三 十七条、技术负责人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技术工作方面,切实履行技 术岗位和安全生产岗位职责,从技术方案和专项方案编、审、批方面杜绝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职责。 第 三 十八条、各级技术、质量、机械、材料、生产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专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服务、指导、检查、监督。 各级技术质量部门对专项方案所使用的实施进行过程监督。 各级机械部门应对专项方案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检测、监督。 各级材料部门应对专项方案中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用品等进行检测、监督,发现使用不符合专项方案所规定的物质、材料、 23 用品的,应及时进行纠正。 各级生产部门对专项方案实施过程的工 序、工法、工艺等进行检查监督。 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力或没有监督,造成应该有专项方案二没有专项方案或专项方案未经批准而开工的,经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条是强调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的 ) 奖励。 第三十九条、公司技术负责人客每年组织对方案编制进行评比,对方案编制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可予以奖励。 具体奖励办法由工程师组织技术质量、劳资、财务处、工会、安全等部门制定。 安全监督。 第四十条、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安全检查时,要把安全专项方案编、审、批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方案论证情况做为一项检查的 重点内容,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 处罚。 第四十一条、对未履行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的,应责令按期改正,未按期改正的,按公司安全生产奖罚制度进行处罚,同时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决定停工整顿。 第四十二条、本制度由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制度不同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四十三条、本制度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不一致时,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24 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 项目经理部 的安全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施工现场 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工作,确保全体职工在 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 身体健康 各级施工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 《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的各项规定,各工种工人必须熟练掌握本工种“规程”。 凡是不了解“规程”的技术人员和未受过安全教育的工人都不许参加施工。 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文明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方案、基坑支护方案、模板支撑施工方案、应急预算方案等,编制方案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方法、使用机械的实际情况编制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没有安全措施一律不得开工。 施工现场道路必须畅通,场地平整排水系统有效不积 水,材料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必须按 TNS 系统安装,线路不准拖地必须高架,电箱内设漏电保护器做到一机一用严禁一机多用。 施工现场暂设工程坚持与现场分开原则,设作业区和生活区,要符合安全防火的要求。 切实坚持安全自检制度,提高隐患整改,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 新入场的工人及变换工种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上岗作业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5 特种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操作。 1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施工现场的机电设备、电动工具、供电设施由持证维护电工操作,严禁非电气工人乱接乱动。 1一切机电设备和垂直运输、起重机械的安全防护及保险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14 工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严格保管和使用。 1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26 施工机具进、退场验收与保养维修制度 为确保机操人员 的安全和健康,保证机具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防止不应有的损失,根据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 JGJ59— 99)等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制度。 租赁或新购施工机具 要做好设备进场验收记录、查看设备的出场合格证,了解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制定保养维修计划。 租赁设备必须签订履约租赁合同。 机械设备使用前应向操作人员或机(组)长交底,应进行试运转应建立履历书,连同随即工具向操作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设备操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每班例行保养得各项工作,使设备处于清洁、润滑良好,调整适当,紧固件无一松动状态;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运行、保养、维修记录,并保证记录完整。 各级定期保养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规范必须根据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规律,结合使用条件使用(可参照原件生产厂说明书要求制定)。 为了切实贯彻定期保养制度,应采取下列各项技术组织措施。 ( 1)建立机具管理责任制和机具操作责任制 ( 2)制定不同类型的保养规程 ( 3)配齐随机工具 ( 4)正确及时提供机械统计资料,认真填报机械运转履历日报和各级保养执行情况表。 ( 5)设立相应的机械保养机构,配备一定的保养力量,并对机 27 操、保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作业保养人员的技术能力。 ( 6)处理好保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在进行 保养作业时,要尽量利用非生产时间,以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定期保养的分级和内容: ( 1)定期保养包括每班保养和按规定的周期分级保养,大型机械应实行多级保养制,小型机械实行一级或二级保养制,无论多级或单级保养,其作业范围都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为主要内容。 ( 2)单级保养称例行保养,指操作人员或设备使用人在上下班和交接班时间进行的保养工作,重点是检查、清洁、润滑、每班一保养,分工作前、中、后进行。 ( 3)一级保养以润滑、紧固为中心,二级保养以紧固调整为中心,三、四级保养以消除隐患为目的,要进行解题检 查。 ( 4)各级保养均有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须按保养规程、规定的周期和作业项目,作业深度按期执行。 公司所有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或安装验收,实行分级管理。 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施工电梯)等由公司级负责验收,物料提升机(卷扬机),钢筋机械、木工机械、焊接机械、搅拌机械、泵类机械以及 金属切削加工机械等由二级单位负责验收。 施工机具使用完毕,要清洁机身、搞好润滑、检查各种紧固件松动情况,及时更换破损零件,及时退场,并做好退场书面手续。 退场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检查、保养和防腐工作,露天堆放必 28 须在指 定地点搭设防雨棚,严禁露天或未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设备文明管理工作。 29 一线人员用工登记制度 一、对本辖区内的特种作业人员 和特种设备进行登记造册管理。 二、凡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作业现场应配备灭火器材,并且有专人现场监护。 三、 对辖区内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督促使用单位每年进行检验。 四、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在操作前,要严格检查所有工具是否符合标准,保持完好状态。 五、对辖区内的特种设备所引发的突发事件或事故,进行应急性处 理,并迅速上报有关部门。 六、对辖区内的特种设备,发现未经检验许可,违法使用,违规操作的,及时向区安监办或质监局举报。 30 专职安全员安全巡查制度 对工作认真负责 ,切实履行安全职责,充分发挥专职安全员的作用,坚持日常巡查施工现场。 在本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生产设施 ,安全设施,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检查。 及时发现和查处“三违”现象,及时制止和纠正违法违纪违规现象,提升施工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质量。 记录巡查日记并进行安全分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参与项目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 向项目部提供安全管理合理化建议,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31 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安全员跟班检查制度 一、机具设备、设施的安装拆卸、人工挖孔桩、水上工程、吊装工程、梁体安装、高空作业都必须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安全员应熟悉施工工艺,实行全过程监控检查。 二、每天坚持班前、中、后查 三、每天检查技术交底落实情况。 四、每天不间断巡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五、随时检查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情况。 六、每天检查施工安全员技术资料填写、整理归档情况。 七、每天做好安全日志。 32 施工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严格执行工程用设施、设备、材料的管理、检测和使用规定。 工程所使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应专人负责保管,维护和使用。 3 设施、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应进行验收,把好质量和数量关,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拒绝验收。 设施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特殊设备的检测应由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进行。 5 对现场设施、设备和材料应建立台账,做到日清、月结、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加强设施、设备和材料的防火、防盗工作,监督和规范材料的领用手续。 提 倡节约、降低成本,对余料、废料及时进行回收,做到不浪费、不乱扔、不污染环境。 33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 招用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时,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管理规定。 二、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合格的证件从事相关工作。 三、对以持证件的人员,项目部要列名册备案,并报送相关部门原件由项目部保存。 四、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接受项目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查验。 五、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书至发证之日起,每两年复审一次,每四年复训换证。 六、公司、项目部要按时对证书进行复审、复训,应在复审、复训期前一个月报送有关部门复 审和安排复训。 七、持未经复审、复训证书的人员,视为无证人员,不得再从事相关工作。 八、安排特种作业人员进行非本工作项目的特种作业、使用持过期证书的人员,无证人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 九、项目部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供特种作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