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材料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厂区道路呈环形布置,主干道宽 15 米,副道 6 米,人流、物流便捷流畅。 对厂前区、道路两侧及新建建构筑物周围皆予以绿化,种植花草 和树木,已达到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降低噪声、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及美化环境的目的,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 管线规划 厂内管线有:给排水管线、电力及通讯线路、蒸汽管线等。 排水采用暗沟雨污分流形式,其他管线均采用地沟。 二、厂内外运输 本项目完成后,厂外运输采用汽车,主要通过社会性运输车辆解决;厂内运输以叉车和行车为主。 第二节 土建工程 所有的主钢构 (梁、柱、腹板、翼板 )材质为 Q345B 钢材。 支撑及檩条等小件为 Q235 钢。 所有高强度螺栓均 采用 级。 普通螺栓和地脚螺栓材质为 Q235,应符合碳素结构纲的规定。 屋面板采用隐蔽式钢彩板,墙内填充玻璃丝棉。 四、建筑物设计概况 建筑工程方案是根据项目生产工艺及工厂生产实际对建筑物的要求而定的。 工厂建筑在本着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力求明快新颖,风格统一。 结构选型和建筑结构上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 建筑材料在选用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新型建筑材料。 在结构选型上,采用标准化构件,减少结构类型,增加构件的通用性,在构件制作上工厂化生产与现场制作相结合,在建筑构造上力求简单、合理、技术可 靠,以提高装配化程度,加快施工进度。 根据工艺专业和环境保护要求,本方案所有建筑对采光、通风、日照无特殊要求,只要能够满足规范规定即可。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丁类,抗震设防烈度及主导风向按国家有关规范和水文气象条件设计。 配料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车间单层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其它铺房及单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 第三节 公用工程 一、给排水 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建筑给排水防火规范》 (GB1687) 水源与水量 项目供水水源为自备水井。 在厂区内有深水井一眼,出水量不低于 10m3/h。 经深井泵送至厂区水塔,供全厂生产、生活用水。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用水量 8m3/d,能够满足使用。 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采用环状管网。 设计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水灾发生时由固定灭火装置、消火栓及消防车灭火,厂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 1次,消防需水量最大的建筑物为生产车间,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厂 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 4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 10L/S,室内外消火栓总用水量为 50L/S,即 180m3/h。 工厂火灾延续时间采用 2h,全厂一次灭火用水量为 360m3。 厂区给水管网呈环状布置,埋地敷设。 沿道路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 管道材料和连接 给排水管道采用 PVC 塑料给水管,连接方式为粘接式法兰连接。 消防管道采用镀锌钢管,卡箍连接。 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制。 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 厂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等设施处理后, 与雨水汇集排至厂区外污水管网。 二、供电 电源 项目供电为 项目地区 城北供电所,从厂外 10kV 刘集支线引入厂内变配电室。 配电室 项目用电引自厂区内新建配电室,经厂区变配电室变压为380V/220V, 50Hz 低压供厂内各单体使用。 厂内设 2 台 500kVA 变压器。 车间 采用单母线分段配电,用电缆放射式供电至各工段。 计量方式为高压计量,设在中心变电所出线高压柜上,在低压出线各回路设电度计量。 照明电源由配电室引出专线以树干向建筑物配电,各建筑物的室内 照明由设在该建筑物内的或附近建筑物内的照明配电箱控制,照明配电电压采用 380/220V 三相四线制,灯头电压采用 220V,局部照明和检修用灯的灯头电压采用 36V 安全电压。 防雷措施 项目建筑物按三类防雷考虑。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C 系统,厂房内所有的金属管道、机架、金属设备外壳和电气设备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按上述系统做接零保护。 各屋面应设避雷网,引下线暗设。 防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所有建筑物电源入户处均应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弱电 本工程弱电设计内容包括:电话通讯、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厂区的办公楼内安置内线、外线分别行至单体建筑电话组线箱,然后敷设到各需要岗位。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在建筑物内的重要部位设防火区,按防火分区安装烟温探头,在走道入口设报警按钮、警笛、当火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发出灭火指令信号,切除有关非消防电源,鸣警笛,消火栓按钮启动消防泵。 消防控制室还设有与区消防队的直通电话。 三、蒸汽、采暖、通风 设计基础资料 冬季采暖室 外计算温度- 1℃;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2℃。 供热方式 选用蒸汽锅炉,采暖用热水利用一台汽水换热器制备,供厂区建筑采暖。 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 18℃,车间 15℃。 采暖方式为上供上回同程式,散热器选用辐射对流柱翼式铸铁散热器。 采暖管道选用镀锌钢管。 所有供热管道均要求保温。 保温材料选用超细玻璃棉,外包 PAP 保护层。 厂区供热管道全部埋地敷设。 各建筑物内供热管道应沿墙装设,安装应考虑维修、装拆方便。 锅炉房 厂区新建锅炉房,内装 4t/h 锅炉二台,新增 锅炉房附属设备和部分供热管道;锅炉房上煤采用手推车运输,机械垂直上提升。 除尘器采用旋激式水膜除尘,除尘效率达 97%,处理后的烟气通过烟囱高空排放;水处理采用组合式钠离子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设备选用组合式逆流再生离子水交换器,ф 1200 型 2 台,其中一台备用;锅炉分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种,定期排污时间和数量按国家规定及炉水碱度确定,炉水总碱度小于等于 18 毫克当量 /升;燃料选用兖州二类烟煤,热值 5000kcal/kg;厂区热力管网采用埋地敷设。 管道保温材料选用超细玻璃棉管壳, PAP 保护层。 通风 车间内的通风采用强制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及时换气和排除水蒸气。 第 七 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路线 项目主体 自主研发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成果,实施转化为大规模、高效率工业化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制品,技术路线如下: 扩建工业废渣干燥处理车间 500 ㎡,达到 1000 ㎡室内堆放场地和加工车间,新建工业废渣粉磨处理专用机械 2 台(套),使之达到4 台(套),使工业废渣日处理能力达到 1150m3,满足三个品种对主要原材料的生产需要; 环保砖品种:在现有年产 4000 万块基础上,扩大至年产 120xx万块,按现有成熟工艺技术和专用设备,在不降低环保砖质量技术指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使用处理后工业废渣(石粉)的掺合量,减少其地材料使用量,减少变动成本,达到高效使用工业废渣降低成本的目的; 建筑加砌块品种:在其他材料减量掺合适量处理后的工业废渣(石粉),达到加砌块质量技术指标更优,降低原料成本的目的; :经科学配方,特有的工艺技术,掺合适量工来废渣(石粉)为主要原材料制造,使产品性能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同类型材料,满足与我公司环保砖、建筑加砌块配套作 为砌墙基础用材,同时亦可满足同行业制砖作为制砖半成品原材料使用,达到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性目的。 第二节 工艺技术 一、工艺技术过程流程图 1. 环保砖制品 2. 加砌块 二、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A.粉煤灰(砂)、石膏 采用粉煤灰(砂)与石膏混合制浆的工艺。 生产时,粉煤灰(砂)和石膏按一定配比加入打浆池,制成混合浆料。 在制浆加水时,定量加水,制成浓度合适的料浆。 再由渣浆泵泵入料浆储罐内备用。 B.生石灰 块状生石灰用自卸卡车运入厂,卸入石灰原料堆棚内堆放。 块石灰经复摆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石灰库中。 粉磨前,石灰由库底喂料机给入密闭式输送机送入磨机内进行粉磨。 磨细后的石灰粉料由磨机出料口送至提机,由斗提机送至配料楼石灰粉料仓中备用。 C、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 散装水泥由散装水泥车运入场内,直接泵入配料楼水泥粉料仓中备用。 D、铝粉 由外地购入桶装铝粉,存放于配料楼底铝粉库内。 使用时由电动葫芦调至配料楼二楼,然后由人工计量后投入铝粉搅拌机内搅拌成 5%的悬浮液备用。 E、边角料、废浆 切割线切割下来的边角料落入底部斜槽,经水冲洗至切割机底部废浆池内,不断搅拌使废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由废浆池中的杂浆泵泵入配料工段的废浆储罐中备用。 、搅拌、浇注 石灰、水泥、由仓底单罗管给料机送入电子粉料计量称内,经累计计量后由计量称的卸料装置卸到浇注搅拌机内。 粉煤灰浆由料浆储罐下的阀门打开后放入打浆池中在泵入配料楼料浆电子 计量称内进行累积计量,当料浆重量达到配料要求时,由自控系统关闭储罐放料槽阀,停止放料。 计量好的料浆按指令放入浇 注搅拌机内。 铝粉由人工计量,倒入铝粉搅拌机内制成悬浮液,每模配制一次。 搅拌好的悬浮液直接放入浇注搅拌机内。 料浆在浇注前温度应达到工艺需求。 如温度不够可通蒸汽加热。 浇注时,模具通过摆渡车送至浇注搅拌机下就位,浇注搅拌机放料浇注。 3.切割、编组 静停初养达到切割强度后,进行切割。 切割好的胚体有半成品吊具吊运至釜前蒸养小车上,每车堆放二模,堆放好的蒸养小车由慢动卷扬机牵引在釜前轨道上进行编组,每条釜前轨道编放五辆蒸养小车。 4.蒸压及成品 编组好的胚体由慢动卷扬机拉入釜内进行蒸压养护, 恒压蒸养时间 左右,蒸汽压力。 制品经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