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测试题内容摘要:
)。 (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 ( 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 2)理论上的 包容性 ( 3)学科的年轻性 2. 公共组织及其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几点: ( 1)活动的目的不同。 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 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国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 (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 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 3)管理对象不同。 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 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 ( 4)活动的依据不同。 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 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 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 3. 绩效及其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是效率( efficiency)和效能( effectiveness)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场合,后者 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公共管理的绩效概念包含 3 方面内容。 ( 1)公共管理的成本或目标。 公共管理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 与其它很多资源一样,公共管理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因此,公共管理绩效一定会受到成本。公共管理学测试题
相关推荐
办公室: 安排学院办公室的值班工作; 学生会例会的文字记录工作; 学生会各项规 章制度的完善; 学生会各部门的协调; 学生会考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17 学生会各项活动、例会记录、工作总结和考评资料的归档。 权益服务中心: 继续加强中心的建设; 学院权益服务网站的建设及威权板块的设立; 深入学生当中,举行学院学生权益的大调查;
年代 B. 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年代 C. 20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 D. 20 世纪 60年代到现在 6.亚当 斯密认为,越是好政府就应是( ) A.越大的政府 B.越小的政府 C.越强的政府 D.越弱的政府 7.按照我国非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和性质来划分,以下不属于文化休闲组织的是( ) A.艺术组织 B.体育组织 C.俱乐部 D.调查研究组织 8.政府能力的核心标志是(
正,成功 之处加以推广。 我院每支实践小分队都对所在实践基地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采取的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不拘泥于一种模式。 走访特色新农村是我院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亮点,各个实践基地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实践分队对此进行了讨 论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课题及论文。 其中涉及的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将是其他贫困及落后农村地区的最佳借鉴。 二、 活动
制机制。 意见和建议: 1 、依法建立健全相应的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司法控制机制。 2 、加强政府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干部为民做事的热 情和能力。 3 、 落实党的政策,让矿工的生命与矿主的利益,与地方党政干部的利益绑在一起。 公共管理学作业 4 一、填空题 1 、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 、市场失灵 3 、价值标准 4 、反比 5 、工作内涵 6
局职员 C 某市政府职员 D 某地税局职员 27 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沟通的主要形式的是( ) A 会议制度 B 汇报制度 C 组织 成员私下交换意见 D 文件下达与呈送 28( )的优点在于不增加组织的编制与负担,能有集思广益与分享资源的效果,以求有效解决组织问题 A 目标管理 B 矩阵式组织 C 实体布置 D 工作丰富化 2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工具的特征的是( ) A 既有共性又有特性 B
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 了剖析。 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安全社区建设也千差万别,因而安全社区建设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行。 青岛市在安全社区建设方面探索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需随着创建过程而逐步解决。 本文创新有两点,一是通过对安全社区概念及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安全社区标准及其专项安全指标的介绍和梳理,结合 WHO认可的安全社区 6 项要求和 9方面 63 项具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