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纲和复习重点【精选文档】内容摘要:
接收原则 5 其他原则;系统设计还应该遵循经济性和安全性。 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 完成对系统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系统总体布局设计和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 1 分解一协调原则 2 信息隐蔽和抽象原则 3 自顶向下原则 4 一致性原则 5 面向用户原则 系统总体布局 是指系统的平台设计,即系统 类型,信息处理方式设计,网络系统结构,软硬件配置以及数据资源在空间的分布设计; 系统总体布局方案 应当满足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的要求,满足系统易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变更性和可靠性好的要求,并考虑系统的经济性。 系统详细设计内容: 1 代码设计 2 数据库设计 3 输入/输出设计 4 用户界面设计 5 处理过 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主要步骤: 1 用户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物理结构设计 可行性研究 由以下 8 步组成: 1 复查系统目标和规模 2 研究目前在使用的系统 3 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 重新定义问题5 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方案 6 推荐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7 草拟开发计划 8 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UML 在软件开发 不同阶段的应用 1 需求分析 2 系统分析阶段 3 系统设计阶段 4 系统实施 5 系统测试阶段数据字典有 6 类条目: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 系统设计说明书应该包括引言和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其中引言( l 摘要 2 背景 3 工作条件/限制 4 参考和引用资料 5 专门术语定义);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1 系统配置方案 2 模块设计 3 代码设计 4 输入设计 5 输出设计 6 数据库设计说明 7 实施方案说 明书 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包括内容: 1 硬件配置 2 软件编制 3 人员培训 4 数据准备 为了降低风险,在实施方法上应该注意 2 点: 1 尽可能选择成熟的软件产品,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及高可靠性 2 选择好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系统实施成功与否 (关键)的因素: 1 进度的安排 2 人员的组织 3 任务的分解 4 开发环境的构建系统开发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 程序设计的步骤: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软硬件环境 2 充分理解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全部文档 3 根据设计要求和软硬件环境,选定程序设计语言 4 编写程序 代码 5 程序的检查、编译和调试 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如下: 1 程序的正确性 2 源程序的可读性 3 较高的效率 结合实践谈谈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对程序质量的影响。 程序设计风格包括: 1 标识符的命名 2 程序中的注释 3 程序的布局格式4 数据说明 5 程序语句的结构 6 输入和输出 7 程序的运行效率从以上 7 个方面结合质量谈信息系统测试 分别按照硬件系统测试、网络系统测试和软件系统测试,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综合测试。 软件测试的类型有:模块测试、联合测试,验收测试,系统测试 联合测试(集成测试)有两种: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验收 测试分为: 224。 测试与 223。 测试 测试的原则: 1 应该尽早并不断地进行测试 2 测试工作应该避免由原开发人员或小组来承担 3 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从系统的功能出发确定输出结果 4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包括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 5 在测试程序时,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情,还要检测程序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6 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7 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8 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单元测试任务 包括: 1 、模块接口测试 2 、模块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3 、模块边界条件测试 4 模块中所有独立执行通路测试 5 模块的各条错误处理通路测试 软件测试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 其中人工测试(个人复查、走查、会审)机器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系统测试过程(步骤) : 1 拟订测试计划 2 编制测试大纲 3 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 4 实施测试 5 生成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内容包括: 测试内容,进度安排,测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测试培训安排 测试记录的内容: 1 发现的错误 2 纠错时对系统做的修改 3 退化测试情况 4 错误原因类型比率的分析和 统计 确认测试步骤: 1 有效性测试 2 软件配置审查 3 验收测试 4 安装测试 系统测试: 1 恢复测试 2 安全性测试 3 强度测试 4 性能测试 5 可靠性测试 6 安装测试 系统测试报告的主要内容: 1 概述说明系统测试的目的 2 测试环境,有关软硬件、通信、数据库、人员等情况 3 测试内容,系统、子系统、模块的名称、性能技术指标等 4 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测试数据、测试步骤、测试环境、测试中故障的解决方案等 5 测试结果,测试的实际情况、结果等 6 结论,系统功能评价、性能技术指标评价、结论。 测试计划内容: 1 每个测试阶段 的目的 2 每个阶段完成的标准 3 时间进度表 4 每个阶段负责人 5 测试用例库 6 测试所需的工具7 每个测试阶段所需机时数 系统试运行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1 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各种原始数据记录 2 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状况 3 核对新旧系统输出结果 4 对实际系统的输入方式进行考查 5 对系统实际运行速度、响应速度进行实际测试 新旧系统转换的方式: 有 3 种为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 调试方法: 1 试探法 2 回溯法 3 对分查找法 4 归纳法 5 演绎法 系统管理规划 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结构。 1 信息系统层次结构(战略计划 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 2 功能结构(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系统无非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应该支持整个组织在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功能;从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应该包括行政子系统,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七个子系统; 3 软件结构 4 硬件结构(集中式,分布 — 集中式,分布式) 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 1 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 2 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 3 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决策过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1 促使组织 结构扁平化 2 组织结构更加灵活和有效 3 虚拟办公室 4 增加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 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 分为技术方法、行为方法和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信息系统工程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评审、测试和审计 信息系统建设为什么需要全面质量控制 ,如何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由于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目标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所以实现信息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应当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 因此要把控制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做好风险分析和工作。 同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 施与监督、监察、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现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项目的质量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1 明确的目标 2 独特的特性 3 有限的生命周期 4 特定委托人 5 实施的一次性 6 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7 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8 结果的不可逆转性,另外信息系统还有自己的特点 1 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由项目团队定义 2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不断地被进一步明确,或者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 计划的不断更改 3 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的影响。 IT 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作用: 对 1T 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管理,研究 1T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准确计算 1T 投资的成本和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评价和责任追究。 解决 IT 投资预算 、 1T 成本、效益核算和投资评价等问题,从而为高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避免企业走入“信息化悖论”的沼泽。 IT 系统管理的层次、定位和职能范围 层次:战略层( 1T 战略 规划),包括 1T 战略制定、 1T 治理、1T 投资管理。 战术层( 1T 系统管理),包括 1T 管理流程、组织设计、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等。 运作层( 1T 技术及运作管理),包括 1T 技术管理、服务支持、日常维护等。 定位:传统的 1T 部门仅仅是核算中心,只是简单地核算有些预算项目的投入成本;为了提高 1T 服务质量和投资效益,使 1T 部门从支持角色转为服务角色,从以 1T 职能为中心转为以服务中心,从费用分摊的成本中心模式转为责任中心,企业应该依据组织业务的规模和对 1T 的依赖程度,将 1T 部门定位为成本中心,甚至利 润中心。 IT 系统管理职能范围: 1T 财务管理、服务级别管理、问题管理、配置及变更管理、能力管理、 1T 业务持续性管理等 IT 部门的职责: IT 战略规划、企业应用系统规划、网络及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人员管理、故障管理、成本计费管理、性能/能力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1T 日常运作、终端用户支持等方面。 ( 同时也是运作方的系统管理计划内容 ) 服务级别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服务级别管理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服务的质量水准的流程。 作用是: ( l )准确了解业务部门的服务需求,节约组织成本,提高 1T 投资效益。 ( 2 )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 ( 3 )监督服务质量。 ( 4 )明确职责,对违反服务级别协议的进行惩罚。 IT 系统管理通用体系架构为: it 部门管理,业务部门 it 支持和it 基础架构管理 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特点: 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变化快、异构性 It 系统管理工作主要是优化 it 部门的各类管理流程,并保证能够按照一定的服务级别,为客户高质量、低成本地提供 it 服务:按流程分类: 1 侧重于 it 部门的管理,从而保证能够高质量地为业务部门服务 2 侧重于业务部门的 it 支持和日常作业,保 证服务的可用性和可持续性 3 侧重于 it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企业的网络和 inter 的连接等。 企业 it 预算大致分为以下: 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组织成本 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应该从 (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这 3 个方面入手 外包风险控制: 1 加强对外包合同的管理 2 对整个项目系统的规划 3 对新技术敏感 4 不断学习 用户管理的功能: 1 用户账号管理 2 用户权限管理 3 企业外部用户管理 4 用户安全审计 统一用户管理的收益如下: 1 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2 安全控制力度得到加强 3 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4 安全性得到提高 IT 系统管理中利用各类自动化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业务对 1T 的效率和有效性、依赖性不断增强 21T 基础架构和应用日趋复杂 31T 系统管理的需求日益复杂 IT 自动化管理工具对于系统管理益处: 1 日常操作自动化 2 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故障 3it 人员技术分级 4 提高配置信息的可用性 5 分布式系统管理;辅助工作有通过使业务流程能够有效运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 收集高质量的可信的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以用于 1T 系统管理决策 3 能够更快地分析和呈现系统管理信息,支持服务改进计划 4 发现和执行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升 1T 可持续服务的能力。 IT 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活动包括: 1 性能及可用性管理 2 系统作业调度 3 帮助服务台 4 故障管理及用户支持 5 输出管理 6 系统日常操作手册的使用及保管 7 操作结果的管理及改进 8 操作人员的管理 系统运作报告包括 1 系统日常操作日志 2 性能/能力规划报告3 故障管理报告 4 安全审计日志 完整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包括 预算,成本核算及 1T 服务计费,差异分析及改进 It 会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差异一般包括: 成本差异,收益差异,服务级别差异,工作量差异简述 一个好的系统管理软件提供管理功能: 1 性能及可用性管理 2 网络资源管理 3 日常作业管理 4 系统监控及事件处理 5 安全管理工具 6 存储管理 7 软件自动分发 8 用户连接管理 9 配置管理 10 帮助服务台/用户支持 11 数据库管理 12 IT 服务流程管理 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管理的特点: 1 跨平台管理 2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3 可视化管理 4 智能代理技术 IT 服务计费管理的概念及对 it 管理的意义。 it 服务计费管理是负责向使用 it 服务的客户收取相应费用的流程,它是 it 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真正实现企业 it 价值 透明化、提高 it 投资效率的重要手段;意义:通过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一般可以迫使业务部门有效地控制自身需求、降低总体服务成本,并有助于 it 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关注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服务项目。 IT 组织部门设计原则及组织设计考虑因素: lit 部门首先应该设立清晰的远景和目标 2 根据 it 部门的服务内容重新思考和划分部门职能,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清晰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纲和复习重点【精选文档】
相关推荐
....................... 49 . 软件重构 ............................................................................................ 49 . 逆向工程 ..............................................................
.C。 如果你想评估偏离了原计划的项目是否需要矫正行为,你应该使用 A、范围变更管理软件 B、一个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C、项目状态评估会议 D、绩效测评技术 . . D。 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 并达到那些目标的方式是目标管理 (MBO)。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 MBO 强调的内容 ? A、建立明确的和现实的目标 B、阶段性评估项目目标是否达到 C、提高对于项目的预期,团队建设,和对于项目的承诺 D
编制项目计划,而你正是这个小组的一份子。 在编制项目计划的时候,大家要考虑到很多相关的问题。 下列哪项是在编制项目计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约束条件 ? A、以往的业绩记录 B、类似项目的财务记录 C、预先确定的预算 D、从以往项目中获取的项目工作经验 . . C 的过程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你想评估偏离了原计划的项目是否需要矫正行为,你应该使用 A、范围变更管理软件 北京赢在路上学校 B
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丐界对客观丐界的概括和反映。 2. 信息梯度。 信息的梯度表现为落差、丌均衡,是指信息量、 信息密度在地域分布上的丌平衡和丌均匀。 3. 二次信息: 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 4. 三次信息: 是通过二次信息所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的一次信息、二次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整理加工所生成的信息,是人们研究的结晶。 5. 信息时空膨胀觃律
...................................... 28 . 存储过程 spwebUpdatePerformItemSelf ................................................ 28 . 存储过程 spwebUpdatePerformItemReview ...................................
实用性原则, ② 先进性原则, ③ 高效性原则, ④ 稳定性原则, ⑤ 安全性原则, ⑥ 规范性原则, ⑦ 开放性原则。 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河南省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如图 1所示。 在该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是核心,通过系统的网络处理模块与外界联系。 因为土地储备数据为省土地储备主管部门、各地市土地储备管理单位和用户服务,不同位置的客户端需求不同,根据用户数据库的用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