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建筑工程论文内容摘要:

都有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分工合作;三、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 大有可为: (一)工程管理方面 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网络计划(占有丰富的,准确的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的前提。 现在的网络计划,往往只是一个粗线条,编的时候也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都是凭经验,过程控制也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于其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的资源计划也是一本糊涂帐);钢筋翻样;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统计报表等。 资 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机具管理;合同管理;图纸管理。 (二)办公自动化 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决策等。 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 (三)信息共享与运用 包括:市场信息、项目信息、设备信息、竞争信息; 知识积累:一个系统要能够长期发展,持续进步,关键在于要变人治为法制,人治就是一个系统本身没有生命力,离开了领导就不能正常运行,好的系统就是领导并不需要事必躬亲,领导离开了,还能按照某种 规则运行,这个规则就是法,就是制度,就是一代代领导不断充实完善的运行机制。 好的系统是一个学习型的系统,每一代领导科学的经验方法都能够积累下来,而不是换个领导一切又重新开始。 这中间传承的就是一种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东西都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在,这才是信息技术最根本的应用。 (四)企业管理数字化 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 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五、如何着手进行施工管理的信息化 (一)指导思想 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而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 比如 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 )、 MIS ( 管 理 信 息 系 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这些大型的系统,好当然是好,但其投入同时也是巨大的,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最好是立足现有的资源,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第一步是意识的转变,要通过宣传、培训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因为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所以在这方面形成共识是顺利实施的前提。 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 关键是把这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