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内容摘要:

截面,供 电方式包括单相、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用户包括照明和非普用户数量,电能表数量等。 ( 2)实测同一天、同一时段,抄录各台变(区)容量、各典型台变 (区 )总表的供电量和台变(区)内的售电量。 ( 3) 计算实测期内各典型台变(区)的损失电量及线损率,并计算各容量的台变(区)平均损失率 arL。 ( 4)根据各台变(区)基本情况,按配电变压器容量分组,组内配电变压器用供电 14 量之和乘以该组典型台变(区)平均线损率 L,即得到该组台变(区)的损失电量,计算式为:  iari ALA ( 5)把各组台变(区)的损失电量相加,得到低压电网的总损失电量,计算式为 in ar ALA 1 式中: n 为配电变压器按容量划分的组数; A为第 I 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月供电量, kWh。 电压损失计算 电压质量是供电量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如果供到客户端的电压超过其允许范围,就会影响到客户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损坏,给客户带来损失,所以加强电压管理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电网中的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国家规定 了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压允许波动。 国电农( 1999) 652 号文对农村用电电压做了明确规定: ( 1)配电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  7%。 ( 2)低压线路用户电压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  10%。 电压损失是指线路始端电压与末端电压的代数差,是由线路电阻和电抗引起的。 电抗(感抗)是由于导线中通过交流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的交变磁场所引起的。 各种架空线路每千米长度的电抗 )/(0 kmX  ,可通过计算 或查找有关资料获得。 设线路电流为 I,线路电阻 R,电抗 X,线路末端电压分别是 21 UU, ,负载的功率因数为 cos。 电压降 IZuuU  21  电压损失是 U U2两相量电压的代数差 21 UUU  由于电抗 X 的影响,使得 21 uu   的相位发生变化,一般准确计算 U 很复杂,在计算时可采用以下近似值法:  s inc o s  IRU 15 3 现用线损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及降损措施 线损管理方法 领导重视、管理到位 本文研究对象 — 关于线损的管理工作是这样做的,成立了由公司经理任组长,经营、生产副经历任副组长,企划部、生产技术部、政工人事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线损综合管理协调工作。 相关部室设立了专(兼)职线损管理员,明确了各部门及各级线损管理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方法,在全公司构建了统一领导、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科学完善的线损管理格局。 公司和基层线损管理部门 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线损分析例会。 各级线损管理单位每月及时组织人员对所控制的线损管理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汇总,并逐级上报。 智能部门根据基层部门的调查分析,汇总形成全局性线损分析,对现损高、线路波动大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消除线损管理薄弱环节。 此外,制定了《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并与公司经济责任制挂钩,对线损率指标实行双指标考核管理,并严格落实线损小指标的考核。 公司每年设立线损专项奖金,对不同线损管理岗位人员确定不同的奖金激励系数,做到奖惩分明。 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减损节能工作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农电管理中的不利因素,用户特别分散,公司建立了用电稽查大队,负责全局的稽查反窃电工作。 稽查人员经常采取临时,夜查等多种手段检查用户的用电及计量情况,杜绝了内外勾结窃电的问题。 另外,稽查人员通过现场稽查,还可起到营业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作用。 制定严格的技术指标 (一 )配电线路综合损失率(包括配电变压器损失)  % (二 )低压线路损失率  11% (三 )线路末端电压合格率  96% (四 )配电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  7% (五 )低压线路到户电压允许波动范围标准电压的 10%— +7% 16 (六 )农村生活和农电线路  (七 )工业、农副业专用线路  当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线路供电 现象较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而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主配电架空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量不匹配。 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 主要表现在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早期农村架设的 10kV 线路的线径较细,线路截面小,载流量大,超过截面应载流量,线路损耗较为严重。 配电变压器的负荷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 农闲季节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农忙季节时,白天负荷大,晚间经常轻载或空载。 另外,还存在着 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现象。 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 主要表现在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配比偏大而实际负荷率偏小。 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户表由于设备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 缺乏无功补偿 农网 10kV 及 线路基本没有无功补偿装置,农网线路及农网负荷均为自然功率因数,一般在 — 之间。 无功负荷在线路上的电流不仅造成电压损失,影响了电压 17 质量,而且造成了电能损耗。 如果功率因数能从 提高到 ,可 以使线路损耗减少 30%左右。 管理上的损耗 主要表现在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表核收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的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农村临时性季节电能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降损的措施方法 降损的措施方法 (一 ) 降低线损的建设措施 ( 1)强化电网结构 健全合理的电网结构,简化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工作。 电网升压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这是由于在电力负荷不变的条件下,电压提 高后电流将相应减少,可变损失将相应降低。 升压改造后的降损效果见附表: 电网升压后的降损效果 升压前电压等级( kV) 升压后电压等级( kV) 升压后可变损失降低百分数( %) 升压前电压等级( kV) 升压后电压等级( kV) 升压后可变损失降低百分数( %) 110 220 75 10 35 92 66 110 64 10 20 72 35 110 90 ( 2) 提高进入市区和工业负荷中心的配电电压等级 随着经济发展,用电负荷的增加,原来的配电电压等级已不能满足需要。 考虑到线损电量中 70%左右的可变损失 是随负荷功率的平方变化,如果不设法减小供电半径,不但电压质量得不到保证,线损电量也将大幅度增加。 ( 3)设置合理的无功补偿装置 通过设置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水平,搞好电网无功功率平衡,减少无功电能输送。 设置无功补偿装置降低线损,是基于在用电负荷的有功功率 P 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 Q 和负荷电流 I,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 如下公式: 18 △ P%=( 1cos2φ 1/ cos2φ 1) 100% 式中 △ P%— 可变损失降低百分数; cos2φ 1— 原有的功率因数; cos2φ 2— 补偿后功率因数; 提高功率因数后的降损效果: 提高功率因数后的降损的百分数 原有的功率因数cos2φ 1 功率因数提高到 功率因数提高到 可变损失降低 原有的功率因数 cos2φ 1 功率因数提高到 功率因数提高到 可变损失降低 56 60 21 29 48 53 11 20 40 46 0 10 31 38 (二 ) 降低线损的运行措施 ( 1)不断完善网络结构,降低技术线损,不断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 ( 2) 制定年度节能降损的技术措施计划,分别纳入大修、技改等工程项目安排实施。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重点抓好电网规划、升压改造等工作。 要简化电压等级,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变压器规格、容量,制定防窃电措施,淘汰高能耗变压器。 ( 3)按照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计算结果,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 ( 4)选择低损耗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并根据实情合理的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线路导线的截面。 根据电网的负荷潮流变化及设备的技术状况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三 ) 合理调整运行电压 在负载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线路电压,线路电流会相应减少,线路损失会随之降低。 如果将 6kV 升压到 10kV,线路损失降低 64%,将 10kV 升压到 35kV,线路损失会降低92%。 在负载容量较大,离电源点较远,宜采用较高电压等级的供电方式。 提高配电线路供电电压会增加配电变压器的损耗。 因为变压器空载损耗与所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有时提高电压会使综合损失增加,所以要结合线损、变损综合 考虑。 线路负荷高峰期应提高电压,低谷时不宜提高电压;变压器空载损失功率大于线路损失功率时不宜提高电压,而应适当降压。 低压线路提高供电电压也会增加机械电能表电压线圈的电能损失,但一般来说线路损失远大于电能表线圈损失,所以提高低压线路低压是减少低压线损的一项有效措施。 对于运行在一定电压下的线路,电压在额定数值上下允许一定的波动范围。 配电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177。 7%,低压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177。 10%。 19 如果线路电压运行在上限或下限,线路的电能损失是不同的,电压高则损失低,反之损失高。 如, 10kV 配电线路上限电压为 ,下限电压为 ,输送同样的功率,用上限电电压供电比下限电压供电减少线路电能损失 24%; 线路用上限电压供电比用下限电压供电减少电能损失 33%。 (四 ) 及时调整变压器三相平衡度 根据规程规定,一般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 10%,干线及分支线首端的不平衡度不大于 20%,中性线的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 25%,这是因为在配电系统中,有的相电流较小,有的相电流接近甚至超过额定电流,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供电质量,而且会成倍增加线 损。 若一条公用配电线路等值电阻为R,通过最大电流为 IIII CBA  ,则在三相电流平衡时的有功功率损失 RIP 23。 在三相电流不平衡时,有负序和零序电流分量,以平衡时的正序电流即 1III A  为标准,这时的有功功率损失为: RKIRIRIRIP R ])1[(3)(3 20202020222121   式中 021 RRR 、 —— 正序、负序、等值电阻,且 021 RRR  10 /RRK ,一般大于 4 122 /II , 100 /II 负序和零序电流的不平衡系数 122 /II , 100 /II 负序和零序电流的不平衡系数。 从式中可见,三相电流不平衡程度越大,有功功率损失也越多,所以必须定期进行三相负荷测定和调整工作,使变压器三相电流力求平衡,尽可能降低线损。 (五 ) 更新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度 农网改造前,我市农村用户的电能表 大都运行了 10 年以上,灵敏度低、误差大,是造成低压线损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对运行的 DD28 系列电能表,使用期限超过 10 年的必须更换;运行时间不超过 10年,经过校验合格的可以继续运行,不合格的必须推出运行。 新装和更换的电能表禁止使用 DD28 系列,推广使用 86 系统宽负荷电能表,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管理降损的措施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