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重点简答内容摘要:
调剂和平衡。 69. 定员的作用: (1)定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单位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2)定员对新建企业来说,可以有计划地配备各类人员,防止过早过多的招工。 70. 企业定员的要求: (1)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 (2)定员依据要科学。 (3)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 (4)定员标准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断提高。 71. 企业定员的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 (定额 )来计算定员人数。 (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地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 (3)按岗位定员,这是根据岗位的多少、各岗位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 按岗位定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①设备岗位定员。 具体定员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岗位量、岗位负荷量、生产班次和轮休组织形式。 ②工作岗位定员。 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值班电工等。 (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 比例,来计算定员人数。 应依据国家或主管部门确定的比例。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6)按零基定员,这是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 零基定员法最关键的环节是核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等。 72. 工作地的组织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 (2)保持工作地正常秩序和良好工作环境。 (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工作。 73. 制定劳动定额应满足的要求: (1)确定一个产品或者一项工作的工时消耗,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 (2)要总结和推广节约劳动的先进经验,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 (3)要保证相同工作定额的统一和不同工作定额水平的平衡。 74. 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 (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 (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 (3)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 (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75. 编制生产计划的步骤如下: (1)调查、掌握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2)统筹 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最后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76. 设备负荷平衡核算:就是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同企业现有机器设备能力进行核算对比。 其目的是检查生产能力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 检查各季各月设备的负荷是否均衡。 77. 平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年 (季 )度生产指标。 现有设备的数量及其在计划期内的变化情况。 单位产品工时、台时定额。 定额实际完成情况的资料。 计划期工作制度 (如工作班次等 )。 设备检修计划等。 78. 搞好品种搭配,要注意下列问题: (1)对企业经常生产、数量较大的主要产品,采用细水长流等方式。 (2)对于同类型产品要采用集中轮番的安排方式。 (3)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个交叉时间。 (4)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复杂产品与尖端产品,应合理搭配。 (5)各种产品轮番生产时,谁先谁后,应当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期限、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期限等因素。 79. 安排车间生产任务应实现下列要求: (1)必须保证整个企业生产计划得以实现。 (2)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量。 (3)充分利用车间生产能力。 80. mrp 法:是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生产 作业计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反工艺顺序法原理,从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期限计划出发,按产品结构展开,再按照存储量,以及提前期等,推算出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出产的数量和期限。 mrp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 mrp、闭环 mrp、 mrpⅱ。 81. mrp 系统的目标: (1)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及时取得生产所需原材料及零部件。 (2)保证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 (3)计划生产活动、交货进度与采购活动,使各车间生产的零部件、外购配套件与装配的要求在时间和数量上精确的衔接。 82. mrp系统的组成。 (1)主生 产进度计划。 (2)物料清单。 (3)存储记录。 (4)mrp 输出。 (5)能力的计划与控制。 83.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图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并反映出组成计划任务的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 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和综合优化方案。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监督和管制,以保证预定计划目标的实现。 84. 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内容: (1)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半成品的投入和产出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 措施解决。 (2)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各项作业准备工作。 (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 (4)做好作业核算,对轮班、昼夜、周、月等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85. 生产作业核算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出产量和投入量,完工的进度,各个单位完成的工作任务,生产工时和设备的利用率,等等。 86. 生产作业核算的要求是:经常、系统、及时、准确和简便易行。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做到数字准确,账账相符。 87. 生产作业核算的方法:进行作业核算, 首先要把生产作业完成的有关情况记载在原始凭证上。 有了原始资料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记载到生产作业统计台账中去,并把实际核算数同计划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完成。 88.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是把企业的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每月、每旬、每周、每日以至每个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89.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有五方面: (1)编制全厂的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作业计划。 (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 (3)进行设备的负荷核算和平衡。 (4)日常派工。 (5)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 90.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 (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主要手段。 (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 (3)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 (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91. 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说的质量,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不仅指产品质量,而且包括过程质 量、服务质量。 92.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结合改善生产技术,经济地制造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9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 94. 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应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1)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 (2)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完善质量文件。 (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 (4)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5)按照“计划 执行 检查 处理”管理循环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转。 95. 质量体系文件总类有: (1)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通常以质量手册的形式出现。 (2)质量体系的管理文件。 (3)具体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案,通常以质量计划的形式出现。 94)技术性文件,即直接指 导操作人员按技术规范要求完成质量活动的有关文件,如产品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工艺规程、检验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采购文件等。 96. pdca 循环 (管理循环 )步骤:⑴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⑵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 ⑶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⑷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制订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其效果。 ⑸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各项措施的实施。 ⑹把实际执行的工作结果同预定目标对比,检查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看是否达到预计效果。 ⑺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纳入有关标准和 规章制度,用来指导以后再干,以巩固成绩,把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再干时引以为戒,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 ⑻把这以循环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转入下一循环继续解决。 97. 质量体系认证: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 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 (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 )、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98. 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 (1)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 可以增强客户与供应者之间的信任感。 (2)在公司内部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可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一次成功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对需方来说,可以查阅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的生产企业名录,从中选择能连续提供保证产。企业管理概论重点简答
相关推荐
人员的学习能力。 它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重视 企业 管理 与决策的创新。 只有企业在新的发展路子中,标新立异,找出更多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路线,才是创新、进步的根本。 三、 战略管理的创新 战略管理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的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力。 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
, the staff regard the enterprise as their “hom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 they will make all out efforts to do their own work ,exert imum strength for the enterprise39。 s survival, development.
ge 3 of 58企业管理概论试题全国 2020年 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管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144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有关企业含义正确的表述是 ( B )A.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最大化为主要目的
象:其他各使用部门 考核时间: 指标 类别 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备注 定性 指标 ( 1)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 20 (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0 定量 指标 ( 1)设备利用率 20 ( 2)设备完好率 20 ( 3)设备利润率 20 合计 100 参考评分方法 ( 1)定性指标。 1)“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优秀 20 分,良好 15 分,一般 8 分,差 0 分
入标准。 有利于促进公司技术进步,提高 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 企业 管理 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 在管理内容是指程序内容时,可用文字,也可以用文字与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规定。 标准的 发布 公司 批 准 后的企业 管理标准 由总经办加盖受控章, 公司内通用的 企业 管理 标准由总经办 根据发放范围 统一发布、归档 ,具体发放范围由标准编写部门根据标准内容涉及的范围确定。 部门内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