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特质的主体校本研训设计与实践(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 12 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① 因此我们课题组尝试在听课 之前将课堂所要进行观察的项目进行分割,指定 12名教师专门负责,比如我们将课堂观察要素分成了导入环节、板书设计、师生问答、时间管理、行走路线等维度,每位听课教师都有自己专门负责的一个维度,进行专项记载,并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XX初中数学组课堂观察量表 第 6周 观察维度 学生参与 观察人 王老师 课 题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授课教师 张老师 观察记录 表示回答问题, 表示上黑板板书 评价与建议: : 43; : 4; :板书 7人;。 备注 我们课题组通过这样的课前分工,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确目的,对自己主要观察的维度观察更为仔细,大大提高观课的效率 ; 也为后面的评课环节提供了很专业的素材。 这样的校本研训的方式,相对比较专业,而不是你说说我说说,随意性很大的那种方式,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是有利的。 ( 三 ) 学会倾听,营造氛围:基于英语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 1. 操作要义 英语学科组确立的研训 主题 是“情境英语的创设研究”,通过创设英语教学的情境,帮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英语,提高教师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和提升教学 ① 崔允漷 .有效教学 :理念和策略(上) [J].人民教育 , 讲 台 13 效果,英语教师开展校本研训。 2. 操作流程 基于英语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 ,着眼于农村初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在采用学会倾听的技术,让学生敢于表达, 让教师善于交流, 营造积极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基础上,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和教师技能增长的平台。 图 3 基于 英语 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 ( 1)学会倾听: 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之 间要相互倾听,二是教师要会倾听学生。 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学会倾听,会 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要能够俯下身子倾听学生: 案例 5:英语《 Go for it Book III Unit 10 Section B 3a》的提问 *What would you do if aliens from Mars landed on the Earth? *What would you do if there were no more coke because the CocaCola Company and the pany stopped producing coke? *What would happen if Jack Joe asked a girl to marry him but he later said it were only a joke?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学会了“倾听”, 营造良好的氛围, 他们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学英语的特长,开展英语角对话,课堂对话,学生问老师答,或者互问 互答等方式展开交流,收到好的效果。 他们告诫自己: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过程之中,提升了自己的学科教学技能。 ( 2)营造氛围: 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 集体 备课时能够相互倾听,取长补短,选取并创设适合的情境用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的热情 ;二是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课前预设创造情境,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善于营造宽松的氛围,实现师生互 动 、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 3)搭建平台: 同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 创设情境,让学生 在课堂中快乐学习并 发挥所长; 二是 研讨情境 ,让教师学科能力增强。 3. 案例举样 “情境英语的创设研究”,其载体有多种, 我们课题组成员着重研究了其中的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施,充分展现了情境英语 创设 的研究实效。 学 会 倾听 营造氛围 搭建平台 14 案例 6:为了使学生能从被动变成主动,积极参与,笔者策划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课前三分钟口语表演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表演的机会,能够在这小小的讲台前大胆的表现自己,从而使学生获得说英语的信心。 (某天) T:学了祈使句,希望有哪组同学可以某天用祈使句给我们准备一个精彩的 show S1: Today we will show a magic. I will cut this carrot with this piece of paper. S2: How e? I can’t believe. S1: Ok, but I need you to help me. Now, hold this carrot tightly. Don’t move, understand? (S2 nods to mean “yes”) Everybody, watch carefully. …… (S1 succeeds. All clapping) 在实施课前口语表演的一年 多时间里,课前三分钟这个课堂环节推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信地表演、展现英语水平,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养成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宽了学生知识面;也对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创设了一个交互式的课堂模式,让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彼此分享,体验成功,共同提高。 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也能课伊始,趣亦生,别开生面,引人入胜了。 这样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之中,英语教师 相互探讨,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校本研训的氛围,让研训沿着这个主题走向深远。 ( 四 ) 细化目标,整理 归纳:基于科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 1. 操作要义 科学学科组确立的研训 主题 是“ 学生说题:初中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培养 ”,围绕这个主题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出重难点,然后,再围绕相应细化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并逐渐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科学教师进行校本研训。 2. 操作流程 基于科学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 ,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清晰定位, 然后 指导学生 对整体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通过说题这个载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教师通过团队教研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 图 4 基于 科学 学科特质的主 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 ( 1) 细化目标: 让教师 将 教学目标 进行细化处理,做到教师心中目标 清晰,学生说题有章可循。 案例 7:细化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点盏明灯 细化教学目标,我认为这对于提高课堂实效性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 人,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所以教学目标更应体现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 细化目标 整理归纳 团队教研 15 并非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率和整合,是指引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一盏明灯,所以必须分割,且要可操作。 下面就是我结合《氧气的性质》一课谈一谈我的实践研究。 原有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氧气的主要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2.让学生认识“氧化”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了解氧化反应及其概念。 3.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对照分析以上目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目标的设定同样应该体现这一点,应由被动的“让学生如何”转变成主动的“学生能如何”。 其次,以上目标尽管已经包括了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也尽量考虑到目标实现的过程化,但是用来描述的知识点不够具体 ,以至于不能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晰化,如“体会”等,这些要求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如何去评测。 显然是不易操作的。 根据以上分析,现将目标 细化 如下: 1.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 1)碳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 ( 2)硫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 ( 3)红磷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 ( 4)铁丝和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表达式;铁丝为什么要绕在火柴上,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形;为什么瓶底要留些水或细沙。 3.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4.掌握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 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 细化 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预设,同时也可以更为合理地处理课堂教学的意外生成。 为有效地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 ( 2)整理归纳: 师生 共同 完成对知识的归纳整理 ,理清知识结构体系,弄清解题的思路,明确错题的成因,然后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说题。 ( 3)团队教研:教师之间相互研讨,带动组内教师整合教材,提高学科能力。 3. 案例举样 科学教师对学生说题进行了可行性和情境性分析,发现 : 案例 8: 说题的起因 首先,说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 进入初中后,科学的容量和内容明显增大了(初中科学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内容),相应的作业量和难度也明显增加了。 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布置了大量的课后作业,很多学生尤其是九年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成绩往往在晚上十一、二点还 16 在科学学海中“遨游”,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效果又如何呢。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些概念和定理,尽管自己已做过多次透彻分析,学生尽管一练再练,但仍表现出不理解、不明白甚至茫然,对于计算题的公式学生往往张冠 李戴、生搬硬套、对于解答题学生则往往表达无序且不够严密。 学生也表示,课堂上老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尤其是略微有点难度的题,就感觉束手无措,无从下手了。 即使答案正确,也是凭感觉的多,而能说清楚的学生很少。 其次,说题是教师教学的需要 教师往往通过对作业的批改进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作业本上那简单的勾勾叉叉,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兴许里面隐藏着可贵的个性思维。 教师若是不了解学生的思维,又怎能“对症下药”。 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暴露其全部思维过程,从而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切实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及偏差。 然而“说题教学”恰恰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使教师能帮学生从根本上纠正问题。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以最佳心理状态和思 维状态学习交流,从而减轻了学生负担。 在相互交流中各抒己见,互献智慧,在磨练中探索、尝试、验证,进行思想方法的沟通,以达到集思广益和突破创新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创造性乃至批判性,开发了学生的脑力资源,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学会说题,其实也是研训科学教师的学科能力。 ( 五 ) 导练结合,多轮打磨:基于社会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 1. 操作要义 社会学科组确立的研训 主题 是“ 以学定教 导练结合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围绕这个主题编制导练稿,开展多轮 磨课活动,社会教师进行校本研训。 2. 操作流程 基于社会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的实施 ,每位社会教师要弄清“以学定教 导练结合”这个理念的深层次涵义,这不是让我们的社会课装上一个固定的套子,而是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发挥教师的专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然后,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编制适合我校学生的导练稿,并通过对课堂的多轮打磨,达到精致高效的目的。 图 5 基于 社会 学科特质的主题校本研训操作流程图 ( 1)明确理念: 我校学生学习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并且对于社会学科也不是很重视 ,所以课堂效率就显得十分关键。 “ 以学定教 导明确理念 导练结合 多轮打磨 17 练结合 ”的理念就是想在有限的时间运用好导练稿,减轻师生负担,实现高效学习。 ( 2) 导练结合: 编制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导练稿 , 导练稿的基本格式包括目标呈现、重点枚举、巩固练习三大部分 ,将导练稿如何高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导练结合必须更为深入进行探讨。 ( 3)多轮打磨:进行课堂实践,多轮尝试,进行磨课,将导练稿与教材、学生、课堂教学紧密高效地结合在一起。 然后进行反思和修改,再实践。 案例 9:导练稿中一道题多次修改的过程 在《 XX初中八年级 〈 历史与社会 〉 第五单元第五 课复习导练稿》这份导练稿中有一 个环节想通过对比材料,让学生能够将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第一稿时我设置的标题为“ 三、史料阅读,对比分析 ”,选择了 《落日的辉煌》 中的一段话“ 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 新的文明 —— 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 伟大的革命 —— 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 新的运动 —— 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新的航路 —— 西方人征服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