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沈阳师范大学财务与资产管理处内容摘要:

者;教育部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入选者。 具体的条件 ( 1) 对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 ( 2) 具有在某一研究方向上达到或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 ( 3) 工作业绩应超过学校本学科同等职务人员平均水平,且具有发展潜力; ( 4)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 ( 5) 身体健康,年龄自然科学类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一般不超过45 周岁。 ( 二 )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及主要用途(详见附件 2) 引进人才项目总预算 500 万元。 其中,用于引进旗帜型人才(包括院士、国内顶级学术带头人) 300 万元;用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 200 万元。 其主要用途:主要是用于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院士项目建设经费、学科建设费),实验室建设经费,安家费,住房补助费,年薪以及所聘岗位对应的校内岗位津贴(实行年薪制者年薪除外)。 具体标准: 引进院士。 提供 260m2校内住 房一套,并享受一次性安家费 100 万元。 根据工作需要提供 200 万 元 院士启动经费 (包括实验室建设经费 )。 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外,享受校内年薪 30 万元,并根据需要配备工作助手。 引进的国内一流学科专业带头人。 提供 160m2180m2 校内住房一套(房款由学校全额补贴,全职工作满 8 年后与校内其他职工享受同等的住房产权政策),并享受一次性安家费 50 万元。 根据不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 20 万元,且可根据工作需要再提供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建设经费。 受聘期间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等待遇外,享受校内年薪 30 万沈阳师范大学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规划 291 元( 其中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同时享受教育部提供的奖金 10 万元 /年) , 配备工作室(或实验室)等。 引进海内外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 提供 140m2— 180m2校内住房一套(全职工作满 8 年后与校内其他职工享受同等的住房产权政策)。 根据不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 10— 50 万元,且可根据工作需要再提供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建设经费。 除享受国家规定工资、福利等待遇外,受聘期间按学校当时政策享受所聘职务级别的岗位津贴和学术带头人特殊津贴,配备工作室(或实验室)。 引进中青年学科专业骨干。 提供住房补贴和安家费 10— 15 万元。 根据不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 3— 10 万元,且可根据工作需要再提供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建设经费;除享受国家规定工资、福利等待遇外,受聘期间按学校当时政策享受所聘职务级别的岗位津贴。 项目二: 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 一 )培养对象与类别 1. 实施“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通过开展二、三级教授的遴选,利用省级重点学科等教学科研平台,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三年内重点在省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以及拟申请博士授权点学科计划培养高水平的学科负责人、创新团队和国家、省级教学名师。 2. “实施研究生培养工程”。 加强高学历(博士,紧缺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 积极接收外校博士和紧缺专业硕士毕业生,加大博士在队伍中的比例。 为了同步改善学缘结构 ,各学院(中心)应积极接收学缘结构好、发展潜力大、在国家重点大学或紧缺专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到我校任教。 三年内计划接收博士毕业生和紧缺专业硕士毕业生 150 人。 逐步改善博士,硕士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加大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力度。 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积极动员和支持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单位教师在 职攻读博士学位;并鼓励教师争取或申请国内外的全额资助到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允许目前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点较少的外语、体育、艺术等专业的教师在职报考研究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教师在职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出国(境)攻读学位执行《沈阳师范大学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暂行规定》。 计划三年内选送近 100 人攻读博士学位。 3.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沈阳师范大学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规划 292 大学的强强合 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力度选派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 教育部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 20 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 设立“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金”。 在学校申报基础上,遴选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接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访问学者。 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 、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拔 30 名青年骨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