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精讲讲义20xx年内容摘要:
部内的所有岗位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配合,是否能够保证人力资源部总体目标,总体任务的实现。 ( 3)所设置的“招聘专员”的数目是否符合最低数量原则,即是否能用尽可能少的岗位设置来承担尽可能多的工作。 ( 4)“招聘专员”与上下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 5)人力资源部所有岗位是否体现了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原则。 2.在进行工作岗位分析时,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 5 条 教材: P78 解析: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 解,掌握各种基础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3.简要说明岗位调查方案的构成。 答案: 5 条 教材: P7 解析:设计岗位调查方案包括: (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 3)确定调查项目; ( 4)确定调查表格 和填写说明; ( 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4讲讲义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 第一单元 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知识要求】 一、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教材第 24~ 25页) 企业定员,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 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企业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质量界限。 这种界限,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劳动 力消耗“量”的限额。 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 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二、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种类(教材第 26页) 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主要有: 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生产总量、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核算定员人数。 ( 2020年5月考试单选题) 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需要开动的数量和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3.按岗位定员:根据岗位的多少、岗位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 2020年 11 月考试单选题) 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 或某一类服务对象的总人数的比例,确定某种人员的定员人数。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定员人数。 在上述 5种方法中,前 3 种与劳动定额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而后两种方法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如经验估工、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等方法的延伸。 三、企业定员原则(教材第 27 页) 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按劳动效率定员方法 【能力要求】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方法(教材第 28~ 29页) (一)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各类人员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 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劳动)效率。 (二)按劳动效率定员的方法: 1.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工人劳动效率可以用劳动定额乘以定额完成率计算。 凡是有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更适合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定员。 机器制造、纺织企业应以效率和设备定员为主。 例如,计划期内某车间每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 2020 件,每个工人的班产量定额为 10件,定额完成率预计平均为 125%,出勤率为 90%,则可直接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出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 仍依上例,如果采用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式是: 一般说来,某工种生产产品的品种单一、变化较小而产量较大时,宜采用产量定额来计算人数。 ( 3)计划期任务是按年规定的,而产量定额是按班规定的,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 4)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工种(或工序)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数量的废品产生,把废品因素考虑进去,公式为: 例如:( 2020 年 11 月计算题)某车间 某工种计划在 2020 年生产甲产品 100台、乙产品 500 台、丙产品 250 台,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 40小时,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为 120%,出勤率为 90%,废品率为 8%,则该车间该工种的定员人数为: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5讲讲义 按设备定员方法 二、按设备定员方法(教材第 30 页) (一)定员方法依据: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需开动自动车床 40台,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看管定额每人看管2 台,出勤率为 96%,则该工种定员人数: (二)定员方法归属:属于按效率定员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公认的劳动效率表现为看管定额。 (三)定员方法适用: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 机器制造、纺织企业应以此法为主。 三、按岗位、比例、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方法(教材第 30~ 32 页) (一)按岗位定员 1.定员方法依据: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 2.适用: ①连续性生产装置(或设备)组织生产的企业:如冶金、化工、炼油、造纸、玻璃制瓶、烟草,以及机械制造、电子仪表等各类 企业中使用大中型连动设备的人员。 ②一些既不操纵设备又不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 2.具体方法: ① 设备岗位定员:适用于在设备和装置开动的时间内,必须由单人看管(操纵)或多岗位多人共同看管(操纵)的场合。 例如,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 50m3/h的空气分离设备,现有 3 个岗位共同操作,通过工作日写实,甲岗位生产工作时间为 255 工分,乙方岗位为 300 工分,丙岗位为 245 工分,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规定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 60工分,计算岗位定员人数为: ② 工作岗位定员: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 ,而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 如检修工、检验工、值班电工,以及茶炉工、警卫员、清洁工、文件收发员、信访人员等。 这种定员方法和单人操纵的设备岗位定员的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 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定员人数。 (二)按比例定员 1.定员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是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2.主要适用: ① 企业食堂工作人员、托幼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等服务人员的定员。 ② 对于企业中非直接生产人员,辅助生产工人,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工会、 妇联、共青团脱产人员,以及某些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也可参照此种方法确定定员人数。 (三)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1.主要适用: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2.冶金、化工、轻工企业应以岗位定员为主。 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四、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教材第 33页) (一)根据统计调查掌握企业医务所(院)全年员工诊病的人数资料。 选择诊病人次数最多的月份,求出平均每天诊病的人次数和标准差。 (二)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及必要的休息时 间。 (三)测定必要的医务人员数。 (四)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辅助人员、勤杂人员及值夜班医务人员数。 (五)计算医务人员总数。 例题:某医务所连续 10 天的就诊人数如下表所示,已知医务人员接待每位病人的平均时间为 15分钟,医务人员的时间利用率为 85%。 又知,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辅助人员、勤杂人员各 1 人,同时考虑到医务人员需要值夜班,再增加 1 名医务人员。 求: ( 1)在保证 95%可靠性( t= )的前提下,该医务所每天的就诊人数上限。 ( 2)需要安排的医务人员数量。 时间 就诊人数 1 130 2 125 3 110 4 132 5 128 6 115 7 125 8 120 9 135 10 110 助理人力资源师三级精讲班第 6讲讲义 定员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知识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教材第 37页)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 劳动定员标准作为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即以人力(活劳动)消耗、占用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它具有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先 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 ( 2020年 11 月考试多选题) 二、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教材第 37页)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区分为:( 2020 年 5 月考试多选题)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① 单项定员标准,亦称详细定员标准。 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和对象制定的标准。 ( 2020年 5月考试单选题) ② 综合定员标准 ,亦称概略定员标准。 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 2020年 11月考试单选题) 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可分为: ① 效率定员标准。 根据生产任务量、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② 设备定员标准。 根据设备性能、生产组织状况、技术要求、工作范围、劳动者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③ 岗位定员标准。 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工作流程和任务总量,以及劳动者的负荷量等因素确定的定员标准。 ④ 比例定员标准。 按与员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比例,确定另一类人员人数的定员标准。 ⑤ 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管理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等因素,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确定的定员标准。 三、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教材第 38~ 40页) 1.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2.依据要科学。 3.方法要先进。 4.计算要统一。 5.形式要简化。 6.内容要协调。 【能力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总体安排 劳动定员标准应由以下三大要素构成 (2020年 11月单选题) 1.概述。 这一部分应由封面、目次、前言、首页等要素构成。 2.标准正文。 它由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构成。 (1)一般要素包括:标准名称、范围和引用标准三项内容。 (2)技术要素包括:定义、符号、缩略语,各工种、岗位、设备、各类人员的用人数量和质量要求。 3.补充。 二、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 行业定员标准应包括 9 项内容 (2020年 11月多选题) 【本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 )亦称详细定员标准,是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A、效率定员标准 B、岗位定员标准 C、单项定员标准 D、设备定员标准 答案: C 教 材: 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 — 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2.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的特征不包括( )。 A、法定性 B、技术性 C、精确性 D、统一性 答案: C 教材: 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 — 基本特征掌握的清晰度。 劳动定员标准具有劳动定额标准的科学性、技术性、先进性、可行性、法定性、统一性等一系列特征。 3.( )亦称概略定员标准 ,是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都人员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A、比例定员标准 B、综 合定员标准 C、效率定员标准 D、设备定员标准 答案: B 教材: 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 — 基本概念掌握的清晰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劳动定员标准可分为 ( )。 A、国家劳动定员标准 B、按效率定员的标准 C、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D、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E、地方劳动定员标准 答案: ACDE 教材: P37 解析:本题考察点 — 不同分类方法下内容的归属。 注意:不要将不同角度分类的内容张冠李戴。 2.按照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企业定员标准可分为( )。 A、比例定员标准 B、概略定员标准 C、详细定员标准 D、单项定员标准 E、综合定员标准 答案: DE 教材: P37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精讲讲义20xx年
相关推荐
起止时间和类别。 这样做很可能是在混淆专科和本科的区别,或者是统分、委培、成教等的差别。 (四 )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在 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注意简历的描述是否有条理,是否符合逻辑。 比如一份简历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单位和一些高级岗位,而他所应聘的却是一个普通岗位,这时就需要引起注意。 比如另一份简历称自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什么成绩,获得了很多证书,但是从他的工作经历中分析
与反馈。 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 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认知程度; 培训内容 ; 培训的进度和中间效果; 培训环境; 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 (三)培训效果评估。 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际操作形式来测试评估受训人员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 受训者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如果培训达到了改进受训者工作行为的目的,那么这种改进能否提高企业的考试 163 职业资格考试辅导专业网站
十六培训师的培训和开发 1 授课技巧的培训 2 教学工具的使用培训 3 教学内容的培训 4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表现的评估;培训教学中) 5 效果评估的意义 十七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1 前期准备工作 1) 确认并通知学院 2) 培训后勤准备 3) 确认培训时间 4) 相 关资料的准备 5) 确认理想的培训师 2 培训实施阶段 1)课前工作 2)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破冰活动) 3)培训器材的维护
中重大人力资源问题、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工作权限 (2分 ) 对本部门的工作具有指导权和监督权。 具有对上级合理化建议权。 上级赋予的其他权利。 六、劳动条件和环境 (2分 ) 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室内条件和环境。 七、工作时间 (2分 ) 实行每周 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八、任职资格 (2分 ) l、本科以上学历,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 3年以上人力资源部工作经验
理或总监须培养 1个副职, 1个副职须培养两个业务或技术骨干,这样才能在某一关键岗位人员离职的前提下,保持公司业务发展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做到培训工作的合理性、计划性、及时和有效性。 原因分析: 鉴于当前公司近期新招人员较多,而且大多数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之间一定存在认知方面的差异,如何使这些人员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融入公司,并接受伊时代的公司文化 改进建议: 加大入
是指有关人员直接到现场,亲自对有关工作的各部分内容原因、方法、程序、目的等信息记录下来,再把有关信息归纳整理为适用文字资料。 优点 ; 可了解广泛的信息; 信息比较客观、准确;(观察者需要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 缺点 ; 不适于工作循环周期很长的工作; 主要是脑力劳动的工作不易观察; 不能获得有关任职者要求的信息; 偶然、突发工作不易观察。 (二) 面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