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掌握城市交通系统变迁的规律,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城市道路系统 4 学时 主要讲述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 城市公交系统 10 学时 主要讲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规划、管理,包括城市地铁、轻轨、 BRT 等公共交通形式。 第四章 城市停车系统 4 学时 主要讲述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第五章 城市人行系统 2 学时 讲述城市人行系统规划设计 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章 城市个体交通系统 2 学时 讲述个体交通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七章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 TSM) 4 学时 讲述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协调管理问题。 第八章 交通需求管理 2 学时 主要讲述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调节及相关的问题与对策。 课堂讨论 城市道路系统讨论 2 学时 城市公交系统讨论 4 学时 283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讨论 2 学时 交通需求管理讨论 2 学时 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 课程名称 :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 课程名称:( 英文) 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Traffic Planning 课程编号: S08230303 课程组长: 焦海贤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交通规划理论及方法》 是 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 主干课程 ,也 是 交通信息与控制、物流、城市规划、 道路 和 桥梁工程 专业 学生的必修课。 交通规划是 交通工程 学 的重要分支,涉及社会、自然 、 经济、人文、政治、土地利用等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很强 的学科。 学 分: 2 总学时数: 40 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课程教材: 刘灿齐编著《现代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参考书 目: 1. 邵春福等编著《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2020 2. 毛保华等著《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3. 陆化普等著《交通规划模型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4. 黄海军著《网络平衡理论与模型》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5. and ,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 WILEY 1997 教学方式: 有较 强理论和实践意义 ,采用多媒体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 考试方式: 考试, 笔试占 70%,案例分析 10%,上机实验 占 10%,平时作业占 10%。 先修课程: 交通工程、运筹学 编写日期: 2020 年 11 月 课程目的与要求: 掌握交通规划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针对具体规划对象特点,进行交通规划设计的能力。 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 、模型和程序;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 平衡 分析、 交通网络设计 、枢纽设计和 交通规划方案评价 ; 应用规范、图册及交通规划软件 , 交通规划 理论与方法研究 的新 成果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 2 学时 交通规划概述,交通规划步骤。 重点:交通规划步骤。 第二章 社会经济模型 2 学时 交通的供求关系,人口模型,家庭模型,城市用地模型,经济指标模型。 重点:交通的供求关系,城市用地模型。 第三章 出行发生预测 4 学时 出行产生量预测,出行吸引量预测。 要点: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方法。 要点: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模型及方法。 284 第四章 出行分布预测 6 学时 增长率法,引力模型法,模型的理论解释,从路段观测流量反推分布矩阵。 重点:从路段观测流量反推分布矩阵。 第五章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8 学时 四种集计的方式划分 模型,非集计方式划分模型 —— Logit 模型, Probit 模型分层类 Logit 改进模型,直接类 Logit 改进模型,模型的评论。 重点: Logit 模型,分层类 Logit 改进模型,模型的评论。 第六章 交通分配 8 学时 基本概念,最短路径的求法,非均衡分配方法, B— L 均衡分配法。 重点: B— L 均衡分配法。 第七章 交通网络设计 4 学时 定性的交通网络设计方法,定量交通网络设计方法概述,离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连续交通网络设计问题。 重点:离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 第八章 枢纽设计 4 学时 枢纽的选址,枢 纽的规模。 重点:枢纽的选址。 第九章 规划方案评价 2 学时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递阶模糊综合评价法。 重点:层次分析法。 交通流理论 课程名称: 《交通流理论》 课程名称:( 英文) Traffic Flow Theory 课程编号: S08230304 课程组长: 李淑庆 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 分: 2 学 时: 40 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课程教材: 王殿海主编《交通流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0 参考书目: 1.罗霞主编 《 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理论》 西南交通大学出 版社 1999 2.蒋璜等译《交通流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3 教学方式: 多 媒体和电化教学 考核方式: 课程 论文 、理论考试。 先修课程: 现代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系统工程 编写日期: 2020 年 11 月 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交通流理论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交通流特性的三要素,掌握交通流的概率分布,掌握并会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交通流,深刻理解及掌握流体力学理论,掌握驾驶员特性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掌握排队理论,了解运用不同的理论分析交通流的方法,为学生从事智能交通及其相 关系统的应用、设计和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285 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 4 学时 第三章 交通流特性的统计分布 4 学时 第四章 交通流模型 4 学时 第五章 动力学理论(跟车理论 ) 7 学时 第六章 流体力学理论 7 学时 第七章 驾驶员信息处理特性 4 学时 第八章 排队理论 4 学时 第九章 交通流模拟 4 学时 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模型理论 课程名称 : 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模型理论 课程名称: (英文 )Traffic Network Equilibrium Analysis 课程编号: S08230305 课程组长: 焦海贤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学 分: 2 总学时数 : 40 适用专业: 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物流规划、城市规划等 课程教材: 黄海军 译 著 《 城市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理论与实践 》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4 参考书目: 1.云辉,戴香菊译 《城市交通网络 — 用数学规划方法进行网络平衡分析》西南交通大学 出版社 2.刘灿齐编著《现代交通规划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3.周晶著《城市交通系统分析与优化》东南大学出版社 4. 邵 春福等编著《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2020 5.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 WILEY, 1997 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和上机实 验 等教学方式。 考试方式: 考试 ,笔试占 70%,案例分析 10%,上机实验占 10%,平时作业占 10%。 先修课程: 交通工程,交通规划,运筹学,非线性规划 编写日期: 2020 年 11 月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掌握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针对具体交通网络对象特点,进行 交通网络平衡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 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模型和程序; 常见 交通网络 平衡 分析 模型和算法 、 交通网络平衡设计方法; 交通网络 、 城市公交网络 和交通枢纽网络 平衡分析与 设计; 交通网络 平衡 分析规划软件 , 交通网络 平衡 分析 研究 的新 成果和发展趋势,动态 交通网络 平衡分析。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交通网络分析 2 学时 286 交通网络 系统,交通网络描述,交通 网络 平衡。 重点:交通 网络 平衡。 第二章 交通 网络 平衡模型 6 学时 Wardrop 用户最优平衡配流模型, Wardrop 系统最优平衡配流模型, UE 与 SO 比较分析,用户最优平衡配流算法。 重点:用户最优平衡配流模型,用户最优平衡配流算法。 第三章交通 网络 平衡模型的扩展 8 学时 弹性需求户最优平衡模型及其算法,多方式超级网路平衡模型及算法。 重点:弹性需求户最优平衡模型及其算法。 第四章 随机交通 网络 平衡模型 6 学时 随机交通 网络 平衡模型,随机平衡配流算法,随机交通 网络 平衡扩展问题。 重点:随机交通 网络 平衡模型及其算法。 第五章 交通网络均衡设计 8 学时 离散交通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 连续交通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交通枢纽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 重点:离散交通网络均衡设计模型及算法。 第六章 均衡理论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8 学时 城市交通网路容量均衡配置,城市交通拥挤均衡收费,公共交通网络均衡规划与优化设计,物流网络均衡规划与设计,交通拥堵网络均衡分析。 第七章 动态交通网络平衡概述 2 学时 智能交通核心技术,动态网络流模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交通系统分析与仿真 课程名称 : 《 交通系统分析与仿真》 课程名称 : (英文)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raffic System 课程编号: S08230306 课程组长: 焦海贤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学 分: 2 总学时数: 40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 32,实验(实践)教学学时 8 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课程教材: 刘运通等编著《交通系统仿真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0 参考书目: 、张亚平等著《道路交通系统仿真》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0 、张燕云等著《系统仿真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基于 MATLAB/SIMULINX 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教学方式: 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上机实习 考核方式: 考查,笔试 70%,平时作业 10%,上机实习 20%。 先修课程: 现代交通工程学、交通流理论 编写日期: 2020 年 11 月 课程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研究的重要作用,掌握交通系统仿真模型 287 建立的基本方法,熟悉部分交通仿真软件的功能模块和简单应用; 2. 培养学生掌握交通系统仿真的方法与步骤,理解道路设施模型、车辆行驶模型、交通生成模型等核心模块的构建原理和主要方法,并能熟悉部分交通仿真软件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作用 和基本思路。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系统仿真的概念、目的及其作用,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的现状以及前景。 第二章 交通系统仿真方法与步骤 4 学时 微观仿真与宏观仿真各自的基本要素,并通过一个简单实例了解交通系统仿真的主要步骤等。 第三章 道路设施模型 2 学时 道路设施模型的功能和建立方法,道路条件对基本期望车速影响程度的评估方法。 第四章 交通生成模型 4 学时 交通车辆在服从特定分布情况下产生方法的数学表示。 第五章 车辆跟驰模型 4 学时 车辆跟驰模型在交通系统仿真 中的功能定位和模型作用,国内外跟驰模型的发展动态,车辆跟驰模型建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的建模理论。 第六章 换车道模型 4 学时 车辆换道模型在交通系统仿真中的功能定位和模型作用,车辆换道模型建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的建模理论。 第七章 交叉口仿真应用 4 学时 交叉口仿真系统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系统仿真的结构及流程设计,以及交叉口仿真软件开发应用的简单实例。 第八章 宏观交通仿真模型 4 学时 宏观交通仿真的应用领域,建模要求,路网模型和两相流理论。 第九章 实用交通仿真软 件简介 4 学时 VISSIM 和 TSIS 仿真软件的主要特点、功能模块构成情况和简单应用。 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8 学时 Vissim 交叉口仿真模型应用。 现代物流理论与方法 课程名称: 《现代物流理论与方法》 课程名称:( 英文)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Logistics 课程编号: S08230307 课程组长: 彭勇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学 分 : 2 总学时数 : 40 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 课程教材: 小保罗 R。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
枢纽体系分类的 SOM 网络模型,得到 44个公路主枢纽的初步分类结果,根据 F统计量检验分类效果发现将 44个公路主枢纽分为 3类最佳。 研究表明因子分析与 SOM 网络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公路运输枢纽体系分类方法;中国 44 个公路主枢纽可分为全国性公路运输枢纽、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和地区性公路运输枢纽 3 个层次。 在传统节点重要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理已经不能适应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了。 在西方各种管理思想涌入我国的情形下,绩效管理已经被我国 各行各业的企业管理人所接受并逐步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然而由于中国和西方在文化、思想上的差异,绩效管理的一个过程绩效考核被片面应用,而相关的绩效计划、实施以及绩效结果的反馈等过程却被忽略,从而导致绩效管理的业绩大打折扣甚至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起了负作用。 论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阐述了绩效
轨道交通的一种方式,凭借其运送量大、快捷、准时、低能耗、少污染、乘坐方便舒适等优点于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在城市交通运输中肩负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作为服务性行业,城市的对外窗口,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地铁的服务质量逐渐引起乘客的关注,乘客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地铁运营公司来说,乘客是地铁服务的对象,是公司的利润源泉
次修订 2 2020 年 1 月 1 日实施 20202 月 1 日颁布 2020 月 1 日实施 获取频次 a.安技部每年第三季度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政府规范性 文件进行符合性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总经理。 b.安技部应及时更新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政府规范性文件。 获取时机 每年第三季度应至少组织一次。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
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 第三节 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和基础工作 一、企业 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 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让员工获得高度责任感,而运用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手段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过程。 二、企业管理的性质
公共客运管理工作,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引导司机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了重要保障;。 针对燃油价格上涨的实际(自 20年 3月 20 日起,成品油供应价格每吨提高 600 元, 93 号汽油零售价格步入“ 8 元时代”),为维护全县出租车市场的稳定,我所积极与价格部门联系,并召集县内三家出租车公司及七位出租车司机代表,将国家出台应对油价上涨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