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论文成本管理论文:浅议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内容摘要:

计效益的现象极为普遍。 这使得事业单位职工缺乏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 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管理者甚至财务人员对于是否需 要进行成本核算本身也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事 业单位不同于私企,不必要应对市场竞争,有国家罩着,并不需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淡漠,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事业单位上级和财务部门负责。 这种 不注重成本控制、没有危机感的现象,导致事业单位损失浪费严重。 内部会计核算体系漏洞主要体现在资产核算方式、会计核算及成本核算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产核算方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方面,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 护。 这意味着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怎么样核算没有详细规定,容易存在很多问题 :(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 (2)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 不完整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借 :事业支出 —— 设置购置费 (专用基础 —— 修购 基金 )等科目,这样核算就会直接虚增事业成本;二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且不能有效反映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按准则 规定,大型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 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常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 打个比方 :事业单位的房屋修缮费用,不是年年都发生,在发生修缮费用的年度,支出增大,造成当年结余减少。 这就容易造成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结余也不是真正的结余了。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 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