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长效机制研究内容摘要:
教师管理 的许多方面 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 职教教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和进一步探索。 再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思想 ,完善并创新中等职教师管理机制,是新形势下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由 之路。 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入 21 世纪以 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 “ 上好学 ” ,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从中西方职业教育的研究发现,我们的职业教育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教师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面对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加强对教师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究已成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在理论 上,本研究将在承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争发现一种较为合理的长效的教师管理机制,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机制理论;在实践上,为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有效管理提供实践指导、为教育主管部门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本课题也是潍坊市教育局教育管理类 17 个重大科研课题之一 ,其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相关概念的界定 何为机制,形象地说,机制好比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制先进,运行才能高质高效。 长效 机制 ,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① 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 ① 杨 萍 .中等 职业 技 术学 校 教师 自主管理探析 [EB/OL]. 20200801/20208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 “ 动力源 ” ,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 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 、 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从学校管理科学的角度讲,建构教师管理长效机制的方式方法是多元的,不同的管理内容有不同的管理手段 和管理机制。 教师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人本管理机制、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考评机制、以及教师自我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 中职学校教师管理机制就是依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本校校情以及学校发展战略而建立的由中职学校自己统一领导,各部门、各科室综合协调、分级管理的教师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中职学校教师管理机制的建立要针对中职教师的特点,树立“人本”观念,不断完 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要本着权变管理的思想, 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 ,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2 国内 外研究现状 2. 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情况 教师管理是一种人事管理,是对教师及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关系的管理。 具体而言,它是以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关系的对象,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谋求教师与其从事工作之间以及共事的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实现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的更好这一目标 所阴性 的管理活动。 总体上说,国内研究者普遍重视教师管理在管理的理念与策略上的改革与创新,一般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探讨,研究成果较多。 专门针对中职教师、从总体上探索中职教师管理长效机制的论文较少。 首先是“师本管理” (即以教师为本)研究,这是人本管理思想在在教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说“师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 “师本管理”强调 尊重人性是教师管理的基本思想,教师管理核心就是突出以人为本。 陈乃琳在其《 师本管理初探 》中将“师本管理”概括为三层涵义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导地位,把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二是要把教师当作“人”来看待,而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源或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 三是注重教师发展的管理。 刘圣福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中将以人为本教师管理的内涵概括为两层一是以教师为 中心,确立教师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地。 二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把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核心。 二者观点差不多,都强调教师在学校教师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强调管理的发展功能。 东北师范大学 , 附属中 学 的 孙鹤娟 提出 “ 以师 为本”, 就要 在实 践层面上 , 要关注教师 在 职业、劳动、心理和需求 等 的特殊性。 ① “师本管理”是针对传统管理中 普遍存在的“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现象而提出的,它是对传统的“事 (物 )本”、“权 (官 )本”的摒弃, 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关于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这类研究一般是借助于西方管理学、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激励理论,对照我国诸多学校教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激励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措施。 例如有的研究者通过分析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中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容易失衡并走向极端的现状,强调激励措施的规范化、制度 化,提出改革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柔性的报酬制度;深入了解教师需要结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优化内部环境,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等等。 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激励是教师这一职业专门化的必然要求,在教师管理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 认为教师管理的核心正是教师激励,教师激励的核心是实现“管理主体体化”与“管理客体的主体化”,教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取决于管理“主客体互的水平和管理双方“双向互动”机制的形成。 学校管理者应以建构教师激励机制作为突破口 ,推进学校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步伐。 ② 总的来说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是学校教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对于教师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效显著。 此外,从传统管理的弊病出发,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教师自主管理的理念。 认为教师管理应以强调人的主体性为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阐述了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关系、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关系。 也有一些研究者 对于教师管理的模式(理性管理与人文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还有一些研究者 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 发,认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阐明有效的教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要注意通过制度和人文关怀来督促和引导教师的发展。 更有一些研究者从 管理的 ① 孙鹤娟 .优质学校教师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 . ② 李大圣 . 试论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构 [EB/OL]. 20201101/2020826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控制职能 与管理的 协调职能 出发,提出了应该重视教师管理中刚柔相济的问题。 这些分析和观点都对学校教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 2 国外研究情况 教育管理理论来源于一般的管理理论, 20 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发展,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推动了教育管理实践的改进。 坎贝尔等对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的动因以及教育管 理理论发展的特殊性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把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分为以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中的“科学管理”、以杜威的民主思想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为基础的“民主管理与人际关系”、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以效率为目标的管理研究为基础的“理性主义”以及 60 年代以后兴起的“开放系统管理”等。 著名学者塞基万理( Sergiovanni, Thomas)采用历史分析和模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00 年来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形态。 他把教育管理思想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从 1900年早期到 1930年左右的“关注效率模式”阶段。 这种模式又具体分为“科学管理与效率模式”和“官僚制理论与效率模式”。 前者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后者则是以韦伯的行政官僚制理论为基础的。 第二种模式是 1930 年到 1965 年左右的“关注人的阶段”,着重分析了“人际关系理论”( human relationship)和“人力资源理论”( human resources)。 第三种模式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的“关心政治与决策制定”。 这种模式重视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动力作用以及政策的发展,认为组织中的冲突是自然的和必要的,还认为决策的制定不一定总 是依据理性的模式进行的。 第四种模式是“关心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关注“集体性和意义与价值分享”。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 主要形成了四大流派,即古典教育组织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科学理论、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古典教育组织理论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和效率,以科学的方法、原则和制度为手段,以实现组织的效率为目标。 主要是根据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古利克和厄威克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发展而来。 古典教育组织理论强调教育管理(包括教师管理)要以理性或科学为标准,排除教育管理中个体经验、感情、 非理性的产生和存在。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首先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的 “人际关系理论”为开端, 60 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人力资源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注重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合理需要的满足,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管理中以效率为本会让人丧失自我,提出人是受社会需要的激励并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满足感、意义和价值。 梅奥还认为个人对管理和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主要取决于组织和管理是不是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 因此,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满足组织成 员的社会需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要。 这一理论和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 40年代以后流行的 教育管理思想,这里称之为早期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科学理论 认为人本主义管理思想脱离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实际,不少人开始对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学校教育要关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一味地强调个人只能导致教育质量和效率低下。 教育管理科学理论强调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和理性化,注重对事实问题的研究,提倡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科学,强调教育管理应以理性为本。 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如果说现代社会重视的是理性和科学的标准化、客观性、唯一 性,而后现代社会则重视理性、知识和科学的价值性、情景性和多元化。 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组织不是自然的而是人造的;教育组织的主要目标不是效率而是保证教育的正义和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教育管理知识不是实证的而是情景和价值的;组织中的权力不是固定的,而是生产的,其生产性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参与和分解;教育管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对抗的而是对话的。 认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而是有多种,强调教育管理理论的多元与整合;强调组织、权力、知识的发展性和多样化,强调对话、理解、交流 、解释等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化、分权、公正,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价值和创造等。 总之,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发展体现了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社会组织本位与个体中心二元论到以人为主体的多元整合论的发展历程。 教育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教师管理中要处理好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组织与个人、社会与教育组织等关系。 要注意吸收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这对理解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3 当前中职教师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 3. 1 当前中职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 1. 1 积极性不高、上进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由于没有普教的升学压力 , 而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很多学生的基础差、素质低 , 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 , 加之学校在管理中没有采取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许多教师对本职工作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缺乏工作积极性。 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强调对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 不重视教师情感、归属、受人尊重等具有非理性特征的需要,致使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 在教学上, 不愿注重从学生和教学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寻找方法,营造环境,引导学生成才成人,而是满足于完成学校对自己的若干考查考核项目,按照考核规章、检查指标量身订做教育活动,并把它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实施,而本该成为一个创造者的教师,一变而为平庸的匠人,像流水线上掌管几道工序的班长,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只为完成工序被动地存在,被动地工作。 许久以来,人们对教师传统看法是把他们单纯看做完成教学任务的人,很少关注,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伴之而来的是在校长和教师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上一味追求权威化、以命令性、指令性代替了 教师的自主性。 久而久之,必然压抑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导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自主性,只是机械地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 1. 2 自我完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教学观念及手段落后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滞后的特点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思维意识形成了较强的惯性。 许多教师不能随着职业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及新兴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没有及时 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己不能适应当前开放式招生带来的生源层次拉大的实际情况,而且许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弱,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不强。 3. 1. 3 反思意识缺乏,教育研究缺失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是个体成熟的标志。 但是当前我国的中 职 教师队伍中,很多人对于日常的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业务水平衰退,专业感觉迟钝。 部分教师长期固步自封,处于一种被动盲目的状态。 反思研究的意识淡薄,很少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不能用 调查研究的眼光,有意识的针对面临的问题积极思考,谋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有的教师经常陷于经验主义教学实践中,片面地强调已有的教学经验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育理论,没有 自觉学习理论的欲望和追求。 中职教师的教育研究状况欠佳,现有的教育研究活动水平偏低,教育研究力量薄弱。 有的人从未想过要做研究,即使有的教师偶尔做一些研究,也被专业素养所限制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教师们对教育研究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现有的研究实践中也存在较多问题。 从有效谋求教师的专业自主更新的立场出发,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就迫在眉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相关推荐
1 张副片。 每张主片上均有一邮资面,统一印上活动主题 LOGO 和本市活动组委会收信地址;非邮资面则为活动细则、质量反馈调查题目和知识竞赛内容等;副片的正反两面均为活动主题图片,位置可供认购企业发布产品宣传或者品牌推广的广告。 安全生产监督明信片 月饼质量调查卡 可行性分析 对于月饼厂商和食品企业 —— 通过 向消费者 发布食品质量反馈卡,
rational use of the performance feedback and assessment resul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Nowadays, the government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vigorously, therefore, it
( 6) 语文( 96 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 12 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其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 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 26 页】 〖共 294 页〗 初始化 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是会计电算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会 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 这个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这座大厦的质量和运作。 清晰的科目结构、明了准确的的数据关系,会使您在账套启用后的日常处理和财务核算工作中思路畅顺、处理简捷。 初始化流程图: 在系统导航窗口,单击〈初始化〉,进入初始化处理窗口,如下图所示: 中税答疑财务
是基于企业的内部预期。 标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定不变,不能反映组织内部正在发生 的变化。 标准的制定主要考虑现存的低效率水平,多是现实可达到的目标,允许存在一 些停工时间,某种浪费和某种技能的缺乏等等。 另外,有些人还认为达到标准后就没有 必要进一步提高效率了,用静态的眼光看待效率问题。 当然这是一种承认和保护损失浪 费及无效、低效机制。 .53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 目标成本管理来源于目标管理
险。 轻度的文化 冲突可能被对方视为怪异、粗鲁,让人心生厌恶和不满,但积累 到一定程度或触及到文化禁忌就会爆发成语言对抗和暴力对抗。 在 H国和 Y国项 目中,都发生了中方人员与所在国人员群体暴力对抗的事件,在 Y国的文化冲突 引发的暴力对抗导致过项目中方员工致残。 文化冲突会导致纠纷双方对纠纷的严重程度非理性地放大,对通过沟通和平 解决纠纷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