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股份健康安全环保管理规定内容摘要:

位 内部组织的验收;内部培训师应接受专业训练并获得能力测评与认可;应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进行改进;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员工对培训课程的评估以及对员工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测评。 ( 4) HSE重要岗位的能力管理 : HSE重要岗位是指高风险操作岗位以及与安全生产 有着直接关 系的管理岗位;各单位 应建立 HSE重要岗位清单,包括法定特殊工种、班组长、车间主任、生产经理和 HSE管理人员等; 应依据岗位任职能力要求对 HSE重要岗位人员进行 评估,确保 HSE重要岗位人员具备所需的资质、知识与技能。 第二十 条 管理要素 5:操作与维修安全 目的:通过采用适当的安全作业标准、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工具,使操作与维修作业中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具体要求: ( 1) 安全作业标准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适当的安全作业标准控制相应的风险;建立的安全作业标准应包括起重作业、高处 作业、动土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 6 压力试验作业、维修作业的能量隔离、个人防护和场地整理等;在建立安全作业标准时,应参考行业或国际标准,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采纳较高的标准。 ( 2) 关键作业的操作规程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关键作业,并建立关键作业清单; 对关键作业整个过程进行风险评估,以明确潜在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关键作业的操作规程,并在操作规程中明确各操作环节所涉及的主要风险及安全操作要点。 ( 3) 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 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所涵盖的作业范围应包括所有具有一定风险的非常规作业;作业许可 管理制度应有清晰的管理流程,并且在该管理流程各关键环节有明确的管理职责说明;作业许可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在何种状况下对申请的作业应予以禁止;作业许可证上应有明确的许可限定条件和要求,包括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风险、以及安全控制措施等内容;通过班前会的形式将作业许可证上的作业许可条件和要求传达给每一位参与作业的人员;整个作业过程应严格在作业许可条件下进行;作业许可证上有完整的申请人、参与人、与授权许可人签名;与作业许可管理有关的人员应接受过相应的培训、考核,理解各自在作业许可管理流程中的职责,具备相应 的业务技能;将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现场日常 HSE审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 4) 作业安全分析管理制度 : 明确界定需要实施安全分析的作业种类;对员工进行作业安全分析方法培训,使员工掌握分析技巧;作业人员应参与作业安全分析讨论;作业安全分析应作为班前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作业安全分析所列的作业步骤实施作业,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将作业安全分析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现场日常 HSE审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十一 条 管理要素 6:承包商 HSE管理 目的:通过对承包商实施管理,确保承包作业的 HSE管理与技术 标准不低于中化 股份相应的要求。 具体要求: ( 1) 承包商 HSE管理资格预审 : 建立 “ 承包商 HSE管理最低可接受标准 ” ;按照 “ 承包商HSE管理最低可接受标准 ” 对承包商进行资格预审与认定;对通过资格预审的承包商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分级结果确定管理策略和模式;建立 “ 合格承包商档案 ” ,合格的承包商方能参与投标;对合格承包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资格复审,如复审不满足 “ 承包商 HSE管理最低可接受标准 ” ,则应取消其合格承包商资格。 ( 2) 承包商的招投标管理 : 招标文件中应包含项目作业的主要 HSE风险以及项目作业 的HSE管理要求等内容;承包商的投标文件中应包含施工方案及相应的 HSE管理计划,其内容应至少包括:施工方法、人员配备及相应的资质 /能力、施工设备与工具及相应的检测、风险评估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将承包商的 HSE管理绩效、承包项目的施工方案、项目的 HSE管理计划作为确定项目承包商的最主要评价依据。 ( 3) 承包作业前的准备 : 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双方的 HSE管理职责界面,且其内容应符合《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要求;应与承包商澄清、确认施工方案及相应的 HSE管理计划,对参与作业的承包商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及工作能力进行检查确认;对承包商提供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工具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特种设备具备有效的强制检验证书;为承包商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 HSE培训,使其了解 中化股份 及各单位 的 HSE管理制度和安全作业标准,理解施工作业内容、所涉及的风险、以及要求的相应控制措施等。 ( 4) 承包作业过程控制 : 按照 中化股份 管理要求 管理承包商作业,承包商作业采用的安全管理与技术标准不能低于 中化股份 管理要求 ;要求承包商作业人员参与现场的 HSE管理活动,包括 HSE例 会、 HSE培训、作业安全分析和隐患报告等; 至少每周 对承包商 HSE表现进行一次 现场 检查评价,至少每月对承包商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和 HSE表现考核评比 ;对承包商HSE表现进行汇总、分析,针对问题明确整改计划,并记录在案, 将其作为督促承包商 HSE管理持续改进以及今后选聘承包商的依据。 7 ( 5) 沟通与持续改进 : 建立至少每月一次的与承包商及其主管单位 的 HSE沟通机制,及时 将承包商的 HSE表现 反馈给各相关承包商 及其主管单位 , 以推动其 HSE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十二 条 管理要素 7:安保管理 目的:通过实施安保管理,使安 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人员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 具体要求: ( 1) 安保风险评估 : 对安保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并建立重大安保风险清单;在进行安保风险辨识与评估时,应考虑所在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环境、治安状况、业务活动所在区域的治安状况以及治安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等;对安保风险进行定期的评估。 ( 2) 安保风险控制 : 根据安保风险辨识与评估结果,建立并实施安保管理计划;安保管理计划包括因公商务旅行安全管理、办公室和住所选择的管理、项目场地安保管理、人员进出项目场地的管理、安保事件的应急响应与管理等;对员工进行安 保管理制度培训,并对安保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 第二十 三 条 管理要素 8:职业健康管理 目的:通过系统的风险辨识、评估与控制,将职业健康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具体要求: ( 1) 职业健康危害辨识与评估 : 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估,建立职业危害管理清单;如果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量值超过标准的情况,则应确定 “ 受影响的岗位 ” ;当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相应的职业健康危害辨识与评估;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 ( 2) 职业健康危害控制 : 根据职 业健康危害辨识与评估结果,建立相应的控制方案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应优先选择通过工程、工艺或作业方法改进的方式消除或削减职业健康危害;如果通过减少作业时间或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控制职业健康危害,则应对其效果做出评价;在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职业健康危害警示标识;在岗位说明书中明确说明岗位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的岗位员工进行相应的职业健康培训,使其了解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的岗位员工进行上岗前、定期、转岗 和 离岗前的体检,以分析、验证职 业健康危害控制效果;如果由承包商承担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的工作,则应确保对承包商员工采取与以上标准相同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 3) 职业健康档案 :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其内容包括职业健康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健康危害控制方案、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