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内容摘要: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 及 编码 能耗分类 分类 编码 电 01 水 02 直 饮水 02A 生活用水 02B 燃气 03 天然气 03A 煤气 03B 集中供热量 04 集中供冷量 05 其它 能源 06 煤 07 液化石油气 08 人工煤气 09 汽油 10 煤油 11 柴油 12 可再生能源 13 太阳能光热系统 13A 太阳能光电系统 13B 地源热泵系统 13C 风力发电系统 13D 其 它 可再生能源系统 13E 2 分类建筑能耗 校园建筑按在校园中的用途细分为 15 类, 应 分类 进行采集 、 统计各类建筑能耗(包括分类能源消耗和一次能源换算 值)。 3 分项能耗 按校园建筑 、 设施中不同用能系统进行分类采集和统计的能耗数据。 1)分项电耗 校园建筑分类能耗中电耗比例大,且电耗系统种类和数量较多,是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的重点,因此本导则分项能耗 着重体现 电耗部分,按用电系统分类将电量分为以下 4 项实施分项电耗数据采集 ,包括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 :为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的照明、插座等设备用电。 主要包 12 括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和应急照明用电、室外照明用电。 :为建筑物主要功能区域供冷 、供 热用电。 主要包括冷热站用电、空 调末端用电、分体空调用电等。 : 主要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用电。 :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用电,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耗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的用电设施及设备。 特殊用电设施一般包括信息中心用电(包括专用空调)、厨房餐厅用电、游泳池用电、大型高耗电科研专用设备、实验室或其它特殊用电设施。 2)分项水耗 水资源消耗量分为 2 个分项,包括直饮水 和 生活用水。 :指直接供给人饮用的水。 :指水质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的用于日常饮用、洗涤 的 水。 3)可 再生能源 建筑中应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分为 6 项:太阳能光电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生物质能系统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其他分项可根据系统扩展及各单位自身要求实现分项计量。 4 分部门能耗 学校可根据自身的院系、部门等二级单位的设置方式,实现分部门能耗统计。 用电 计量回路设置原则 以下回路应设置 计量装置 : 1)校园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回路 2)校园内各单体建筑的所有进线回路 3)外供电回路(包括校园内各单体建筑间的供电) 4)特殊区供电回路(包括实验室、大型高耗电科研专用设备等 ) 5) 集 中空调系统 冷热源机组主供电回路及附带水泵回路 6)信息机房及专用空调回路 7)集中供电的分体空调回路 8)照明插座主回路 9)生活水泵、电梯回路 13 10)室外路灯、景观灯 11) 可再生能源(风力、光伏) 发电系统供电回路 12)其他需要单独计量的用电回路 可再生能源 系统 计量原则 1 太阳能 光热 系统 应 监测集热量、辅助热源耗能量等参数 ,应 计量 热水 回路的水流量和供回水温度 和系统所 在处的 室外 气象数据 ( 包括 室外温湿度 、 太阳辐照度 )。 2 太阳能光伏 系统应监测发电量等参数 , 应计量 系统 当地 室外气象数据(包括 室外温湿度、太阳辐照度)。 3 地源热泵系统应监测系统耗电量、机组热源侧冷(热)量、机组用户侧冷(热)量、机组输入功率、辅助热源耗能量等 相关运行 参数。 4 风力发电系统应监测总发电量等参数。 5 生物质能 ,如沼气、生物柴油、秸秆 ,根据情况进行计量。 能耗数据编码规则 数据的编码应保证数据可进行计算机或人工识别和处理,保证数据得到有效管理和支持高效率的查询服务,实现数据组织、存储及交换的一致性。 完整的能耗数据编码由建筑编码和能耗编码组成 , 按 8 类细则进行编码,包括:行政区划代码编码、建筑类别编码、建筑类别 子项编码、建筑识别编码、分类能耗指标编码、分项能耗指标编码、分项能耗指标一级子项编码、分项能耗指标二级子项编码。 编码后能耗数据由 16 位符号组成。 若某一项目 无需 使用某编码时,则用相应位数的“ 0”代替。 第 1~6 位数编码为建筑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 GB/T 2260) 执行,编码区分到各区县,参见附录 2。 第 7 位数编码为建筑类别编码 和用能设施编码。 参照大型公共建筑分类编码,学校建筑属于“文化教育”分类 , 用 1 位大写英文字母 D 表示。 第 8 位数编码为建筑类别子项识别编码,采用 1 位小写英 文字母表示。 校园 用能设施编码类别为 Z, 子类编码用一位小 写 英文字母表示。 14 第 9~11 位数编码为建筑识别编码,用 3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001, 002,„,999。 建筑识别编码由建筑所在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保证校园内 任意 建筑识别编码的唯一性。 第 1 13 位数编码为分类能耗指标编码,用 2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 14 位数编码为分项能耗指标编码,用 1 位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第 1 16 位数编码为分项能耗指标子项编码,用 2 位阿拉伯数字 表示。 以上分类分项能耗编码, 详见附录 3。 能耗数据采集方法 人工采集方式 通过人工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 (包括建筑基本信息 )和其它不 适宜 通过自动采集方式采集的能耗数据,如校园消耗的煤、液化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自动采集方式 通过自动采集方式采集的数据包括校校园建筑分类能耗数据和分项能耗数据,由自动计量装置实时采集,通过远程传输方式经数据中转站传输到数据服务器。 校园内电、水的能耗数据应通过自动采集方式实现,其他能耗数据可通过人工采集方式采集。 能耗数据 计量装置 各类 计量装置 应具备数据 通信 接口并支持国家相关行业的通讯标准协议 ,在同一建筑内宜采用相同的通信接口,并应优先选用 RS485 标准串口通信接口的计量装置。 各高校作为责任主体,应依法安装、使用、管理计量器具。 根据《节约能源法》和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7167)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主要用能设备处安装的计量器具应为检定合格计量器具;对于其他部位的节能监测器具,建议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再安装使用。 各类计量装置应具备以下基本技术规格要求: 15 1 电能计量 不低于 级 , 电能表精度等级标准 应符合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 GB 17167) 中 款关于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的要求。 级 ,电流互感器性能参数应符合《电流互感器》 ( GB 1208) 规定 中 第 款的技术要求。 ,至少应具有 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符合《基于 Modbus 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 GB/T 19582) 或《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 DL/T 645) 中的有关规定。 测量用互感器须为具备国家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资质的企业所制造,准确度等级满足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 推荐使用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 CMC)的电子式电能表和测量用互感器。 、 改造等 受限的 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电力监测仪等计量器具,但须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电力监测仪及非测量用互感器类表具(未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 2020 年第 14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应 满足 电能表等相关产品标准和要求。 每种型号应 选取样机 , 由政府依法授权的 形式 评价实验室对电能测量部分进行全性能试验合 格后 , 再推 广安装使用,准确度等级满足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还应有与测量功率成正比的电信号和光信号输出。 2 水表 于 B 级。 ,主干管上大口径水表应 能 监测和计量流量。 水表及其接口管径应不影响原系统供水流速。 《电子远传水表》( CJ/T 224)。 3 燃气表 B 级。 10℃ ~ 40℃, 相对 湿度 45%~ 95%范围内 正 16 常工作。 :当燃气流量超过规定的最大流量时,阀门自动关闭,可以防止因燃气管道串压、破裂出现的故障。 ,具有 RS485 或者 MBUS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符合《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 CJ/T188) 中的相关规定。 4 热(冷)量计 (冷)量计的流量计部分参照国家标准 GB/T 778 和 TB/T 8802,精度误差应 小于 3%; 温度传感器应符合国家 IEC751 标准,当供回水温差为 6℃时,测量误差应 小于 ℃,具备热焰和质量密度修证的功能,误差小 于 %。 总体精度宜达到欧洲标准 OIMLR75 规定的 4 级标准。 (冷)量计应 符合国家 CJ1282020 热量表标准, 具有监测和计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温差、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等参数的功能。 (冷)量计应不影响原有热(冷)量流量和流速,应为微功耗设计,内藏电池可连续工作 5 年。 ,具有 RS485 或者 MBUS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满足《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 CJ/T188) 、《热量表》 ( CJ128) 的 相关规定。 5 可再生能源系统宜安装计量装置 可再生能源系统计量装置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太阳能热水系统宜监测集热量、辅助热源耗能量等参数; 2)太阳能供暖系统宜监测集热量、辅助热源耗能量等参数; 3)太阳能 供暖、供 冷系统宜监测制冷量、系统耗电量、辅助热源耗能量等参数; 4)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监测发电量等参数; 5)地源热泵系统应监测系统耗电量、机组热源侧冷(热)量、机组用户侧冷(热)量、机组输入功率、辅助热源耗能量等参数。 6)可再生能源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应监测总发电量等参数。 可再生能源系统计量装置 性能参数要求 可 参照 附录 6。 17 6 数据转换 数据网关设备的一般规定 数字式计量器具采集的数据应通过网关设备进行通讯协议转换后接入校园网传输系统。 网关设备包括单一种类数据(电耗、热耗、冷耗、水耗)采集和多种类数据综合采集设备,后者支持同时对不同 计量装置 的各类能源或资源消耗数据 进行 采集。 数据网关应具备的基本技术性能 数据网关应支持周期方式数据采集、固定时刻数据采集和当前时刻数据采集,并可接受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管理平台下达的命令及相关设置。 数据采集方式应提供轮询和主动上报两种方式的可选功能。 轮询是指由数据中心的管理平台软件系 统主动发起查询请求,数据网关在收到查询请求后将本地暂存的采样数据发送给数据中心。 主动上报是指数据网关在根据事先设置的上报时刻自动发送数据,上报时刻可由数据中心配置。 数据网关设备应有系列产品,支持单一电量数据采集及多种能 耗 数据采集,后者应支持同时对不同计量装置 的各类能耗 进行采集,要求支持多种通讯协议接口,实现同时采集电能表(含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冷)量表等多种参数的功能。 数据网关应支持不低于 32 台计量装置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网关设备应支持本地及 远程 Web 配置功能,可通过图形化界面配置,能灵活设置各计量装置通信协议、通信通道及计量装置名称、配置位置、通信地址等基本属性,且配置信息可以导出。 具备集成调试功能,能依据各类设备通信协议、设备名称、通讯地址等进行数据联通性调试。 数据网关设备宜采用低功耗嵌入式设备,内嵌操作系统及 32 M 以上内存;具备内部时钟功能,可接收并执行校时等命令;采集周期可调,当采集周期为15 分钟时,应具备存储至少 30 天的能耗数据的容量;具有以太网网络接口和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数据网关设备 宜支持对计量装置能耗数据的初步解析运算功能。 18 数据网关应支持对数据采集系统故障的定位和诊断,并支持向数据中心上报故障信息。 数据网关设备应支持断点续传功能。 19 7 数据中转 适用范围 在系统规模较大时,可在数据网关、校园数据中心之间设置数据中转 站。 在规模较小时,数据中转 站 可以省略,即由数据网关直接与数据中心通信。 数据中转 站 基本要求 数据中转站提供数据中转服务。 数据中转 服务 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和缓存所监测建筑的 用能 数据, 并 转发至数据中心。 数据中转 站 同时具有与数 据采集网关和数据中心的通信接口。 数据中转 站 应配置 相应的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 中转服务 应满足能耗数据接收、缓存 、 上传 和 数据同步 的要求。 当采集周期为 15 分钟时, 数据中转站应能缓。上海高等学校校园节能监管系统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
相关推荐
, 性能要求高,还要实现和其它分析模块的并行处理, 项目组 通过采用 Bloomfilter 和 TCAM 相结合方法,能实现数据包的高速数据匹配。 协议 一致性 测试研究现状 协议是互联网通讯的基石,当前协议标 准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实现者对于协议的不同理解将会导致不同的协议实现,实现过程中也会由于设计和编码而产生错误因此对协议实现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一致性测试检查实现是否符合协议规范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 3 3 表一 工程简要情况 3 建设单位名称 柳州市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所有制性质 4 私营 4 4 建设单位地址 4 北雀路 号 4 电 话 4 2828 4 4 法定代表人 50、 5 领 证 人 5 5 5 工 程 名 称 5 秀诚小区 2#楼 5 5 建 设 地 点 5 秀山路 36 号 5 60、 合 同 价
的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会使混凝土体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结构物的质量。 2 .上述措施均不妥当,依据是: ① 用热水拌和混凝土固然可以提高入模温度,但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要求降低入模温度。 即便是冬季,也应控制在入模时不冻结为度,因为其自身水化热足以保证混凝土不遭冻害。 ② 增加和易性,可以通过其他无副作用的手段。 此时,非但不应增加水泥用量
明。 2.局属各单位初审 车间级工会负责调查、核实相关证明,并公示调查结果,符合条件的,指导职工填写《上海铁路局困难职工申请审批表》并签署意见,单位工会进一步调查核实,在《上海铁路局困难职工申请审批表》签署初审意见,对符合特(重)困标准的于 10 月上旬通过‚三不让‛信息系统上报路局‚三不让‛办公室;对符合一般长期困难职工标准的,由各单位工会自行审批
第二十二条 机关、团体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高等学校治安保卫工作的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 2020 年 12月 1 日起施行。 『学习改变人生 做成功物业管理人。 』 22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 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提高物业服务收费透明度,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
批准后实施。 第 八 章 薪酬和福利管理 总 则 第 1 条(目的):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所制定,目的在于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工资管理体系。 第 2 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与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员工。 本企业驻外(巩义子公司)人员的工资另行规定。 第 3 条 (工资定义):本制度所称工资